印度宣布推出印度制造戰(zhàn)略以來,最積極的當屬蘋果,蘋果以為印度作為全球人口大國,可以迅速復制中國制造,幫助蘋果降低成本,然而代工廠緯創(chuàng)和富士康先后宣布退出,蘋果終于落得一場空。
日前富士康正式宣布退出印度的芯片項目,顯示出它在猶豫良久之后,擔憂印度的信譽問題,最終還是選擇了退出,證明在印度復制它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沒多大的希望。
富士康是蘋果的御用代工廠,從蘋果推出iPhone以來,富士康都是蘋果的最大代工廠,正是由于蘋果對富士康的巨大影響力,在蘋果的推動下,富士康不得不赴印設廠,然而赴印設廠后卻面臨著種種困難。
印度的工人文化水平不高,工作積極性也不高,由此導致這些工人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都較低,去年底傳出印度生產的iPhone良率低至五成;印度工廠還難以推進加班,導致印度工廠無法提供如中國工廠那樣的彈性產能,蘋果每年四季度的iPhone產量比另外三個季度高出四成到六成。
這些原因導致富士康在印度發(fā)展數年,員工數量也只有1.7萬人左右,對比之下鄭州富士康僅花了兩年時間就實現(xiàn)投產并擁有30多萬員工,為蘋果提供了七成的iPhone產量,可見中國制造的效率之高。
這些困難還不是導致富士康退出印度市場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印度太喜歡玩未養(yǎng)大就殺的把戲,多年來印度對外資企業(yè)都喜歡以稅務問題為由進行巨額罰款,由此導致諾基亞、福特等撤離印度市場。
今年印度財團塔塔強行收購緯創(chuàng)更是直接讓富士康感受到了危險,緯創(chuàng)也是在蘋果的推動下進入印度設廠的企業(yè),發(fā)展數年才擁有1萬名員工,如此規(guī)模的工廠卻被印度財團覬覦最終被迫賣出,而此前緯創(chuàng)在中國大陸曾擁有8萬人的工廠卻一直擁有主導權,這種巧取豪奪的做法讓富士康擔憂自己在印度做大后就被收割,最終決定退出。
其實印度早已被歐美媒體稱為外資墳場,因為印度總是不斷地收割外資企業(yè),近兩年除了緯創(chuàng)這些企業(yè)被印度采取措施之外,還有中國手機也被印度以稅務問題為由罰款,其中一家中國手機企業(yè)更被沒收48億元人民幣,這家中國手機企業(yè)可以說這幾年在印度賺的錢都被印度一鍋端了。
印度如此做法再次讓它站在世界輿論頂峰,媒體因此給進入印度投資的企業(yè)警告“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隨著富士康、緯創(chuàng)的退出,印度已涌現(xiàn)了一股外資企業(yè)撤退潮,據稱從去年至今印度注冊的5000多家外資企業(yè)已有1700多家注銷,可以說印度這次是真的玩脫了。
隨著外資企業(yè)紛紛撤離,2022年印度的出口暴跌,貿易逆差再創(chuàng)2700億美元的新高紀錄,失去外資企業(yè),印度制造的水平很難提升,印度也將無法培育自己的產業(yè)鏈,印度制造最終還是鏡中花水中月。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