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國際副總裁Hugo Barra表示,很快將在美國開售智能手機,在當前國內市場正面臨步步下滑的情況下宣布要進軍美國市場無疑是一件相當振奮人心的事情,不過對于它來說風險卻遠遠大于機遇。
小米進軍美國市場的理由
小米在國內市場正面臨前壓后攻的態(tài)勢。華為、OPPO、vivo各以技術、營銷、渠道等優(yōu)勢壓制小米,并且看不到小米解決這些弱勢的希望;后面又面臨著樂視、魅族以小米所強調的性價比作為賣點,在小米占優(yōu)勢的互聯(lián)網渠道猛攻,而且已經見到成效。
小米正是由于在國內市場發(fā)展面臨的天花板在2014年下半年進軍印度市場,到去年再宣布進軍另一大市場巴西,但是已宣布撤回巴西團隊意味著在這一市場已經折戳,僅剩下印度市場還算不錯,目前在印度市場的份額位居第七、在中國手機品牌中在該市場表現(xiàn)僅次于聯(lián)想。
然而事實上,印度市場的出貨量每年大約只有400萬左右,完全無法與中國市場一年的出貨量6000多萬相比。在印度市場取得的成績更多是提升了小米的聲譽,如果能成功進軍美國市場那么將更有利于提升小米的品牌聲譽,而且一直以來它采用的VIE架構也被認為是希望到美國資本市場上市,在美國銷售它的手機將有助于它在美國市場融資和上市。
一直以來,小米走向國際市場都面臨專利的問題,其積極申請專利,2015年其專利申請量僅次于華為;它又悄悄成立了智谷公司收購專利,在智谷與小米的關系被揭露后,小米直接參與到專利并購中,去年底至今先后收購了Intel的300多項專利和微軟的1500多項專利;同時又通過獲取高通的專利反向授權、微軟的專利授權等方式來增強它的專利優(yōu)勢,力保其進軍國際市場。
風險遠大于機遇
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激烈,三星和蘋果占有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其他手機品牌占有的市場份額都在個位數(shù)。中國手機品牌中在美國市場占有優(yōu)勢的中興品牌贏得份額靠的是低至50美元的手機,并且是在多年的努力下取得的,小米當下最便宜的手機紅米2A售價也超過75美元,段時間內小米要贏得銷量非常困難。
去年底小米的手機剛在美國市場獲得FCC認證,就被美國“專利流氓”起訴,導致運營商將小米的手機業(yè)務下架,這證明了進軍美國市場面臨的專利風險問題是非常嚴重的。
即是經過了上述多番運作,小米的專利弱勢依然是非常明顯,以中國專利實力最強的華為來說,其擁有數(shù)萬項專利,但是依然要積極與高通、蘋果等達成專利交叉授權,其試圖將海思芯片推入美國市場經歷了多年的努力到去年底才成行;三星作為全球手機一哥,其持有的LTE專利數(shù)量與高通相當,在芯片設計、DRAM等方面更是擁有領先的專利優(yōu)勢,但是與蘋果的專利糾紛依然持續(xù)至今。
在美國市場的專利糾紛在需要耗費數(shù)年時間之外,還需要耗費巨額訴訟費用,三星和蘋果的世紀專利大戰(zhàn)訴訟費用以億美元計算,可是小米當下恰恰缺乏足夠的資金與其他持有專利的企業(yè)打專利訴訟,其在美國銷售的手機業(yè)務收入說不定還不夠訴訟費用。
其實對于小米來說,當下最重要的首先是穩(wěn)固國內市場,首先扭轉國內市場下滑的趨勢,鞏固了國內市場的出貨量繼續(xù)保持2015年的6000萬出貨量水平才有發(fā)展的出路,要不然失去了國內市場的支撐,國外任何市場取得的成績都無法彌補國內所失去的,小米的老對手華為正是這樣做的,在國內市場被OPPO趕超后立即選擇回防國內市場。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國產手機大勝,蘋果銷量大跌,難怪急哄哄降價千元
- 這里不止“羊毛月”,少年也在以電商助農
- 同仁堂醫(yī)養(yǎng)IPO: “三位一體”診療服務體系高效協(xié)同 “中醫(yī)+”健康服務未來可期
- 走出群山,長賽道“攀登者”vivo
- 三線結構光與升降LDS激光雷達 石頭自清潔掃拖機器人G30導航避障新里程
- 石頭科技閃耀CES2025 首創(chuàng)仿生機械手掃拖機器人
- TCL華星亮相CES2025,印刷OLED等創(chuàng)新顯示技術全球吸睛
- 科技云報到:從大模型到云端,“AI+云計算”還能講出什么新故事?
- 承載AI的云南花卉,正在盛開
- 打造個人辦公新范式,科大訊飛召開辦公智能體產品升級發(fā)布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