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來治理交通擁堵,在轟轟烈烈的城市智能化改造大潮的席卷下,大家想必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那么,利用AI來管理隱形的數(shù)據高速公路呢?
沒錯,指的就是同樣火熱的5G建設。
今天,大部分讀者可能都已經了解了頻譜之于5G的重要性,而頻譜的獲得方式也比較直接,要么是競價拍賣,要么是國家分配發(fā)放牌照。如今,各國頻譜資源的“搶地盤”競爭早就已經告一段落,而運營商們面對高昂的建設成本,當務之急自然就是怎樣提高頻譜的利用率了。
其中,頻譜共享(spectrum sharing),就被看做是終結頻譜稀缺這一局面的關鍵方式。但在時間的過程中,卻存在著許多無法忽視的難題。而AI又將如何影響5G照進現(xiàn)實的腳步呢?
頻譜共享究竟難在哪里?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到底什么是頻譜共享。
簡單來說,就是讓不同制式的網絡可以根據自身的業(yè)務狀況,釋放一部分頻譜資源,和其他網絡共同使用。舉個例子,在5G初期,如果要從4G原有頻譜中分割出來一部分給5G使用,那么就會直接造成4G的可用頻譜減少,同時5G終端又沒有那么多,分配過去的頻譜大概率也是浪費的。
那么,實現(xiàn)高中低頻段的頻譜共享,讓原來“僅限4G”、“僅限5G”的通道上可以數(shù)據自由傳輸,同時又不會相互干擾,就像超跑與普通汽車可以共同在一條道路上穿梭一樣,這樣的網絡融合的局面豈不是能更有效地緩解頻譜的供需矛盾。
實際上,早在2017年3GPP加速5G標準的同時,也引入了5G NR頻譜共享研究,將頻譜共享作為5G標準中的組成部分。但時至今日,頻譜共享一直未能被大范圍推廣。
(美國的頻譜分配圖)
并不是運營商們不給力,而是造成其應用困難的核心原因,至今仍有待產業(yè)去一一解開:
首先是技術上的挑戰(zhàn)。頻譜共享意味著要讓兩種無線通訊網絡共享統(tǒng)一頻段,但信道之間很容易產生相互干擾的兼容問題。
比如4G是寬帶系統(tǒng),信道配置相對粗放,而5G也是寬帶系統(tǒng),同樣存在各類物理信道,想要防止兩種制式之間物理信道發(fā)生干擾,就需要提出非常精確的“交通規(guī)則”,才能避免“撞車”。
同時,共存的網絡制式越來越多,也進一步加大了共享難度。除了已經存在的2G/3G/4G/5G等之外,衛(wèi)星互聯(lián)網、軍用系統(tǒng)等也在擴容。
早在2015年,美國聯(lián)邦通信傳播委員會(FCC)就將帶寬為150MHz的市民寬帶無線電服務(CBRS)頻段釋放了出來,允許其他用戶使用,以緩解頻譜資源稀缺而日益擁塞的壓力。但2G/3G等網絡減頻退網并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事。在這期間,如何讓5G建設與頻譜供求相協(xié)調,成為運營商生存下去的必要條件。
AI這支“特效藥”向5G投擲了什么?
在5G走完了一系列基礎準備工作之后,是時候來到產業(yè)鏈的中間層,真實思考一下如何提升運營效率,進而達成用戶體驗與商業(yè)效益的雙保險了。
在我們看來,一個能夠統(tǒng)籌合理的AI算法,或許是支撐5G網絡與現(xiàn)實世界最關鍵的存在。至少在頻譜共享中,AI能夠起到三個關鍵作用:
一是精確認知。管理頻譜池使用狀況的前提,是對所有節(jié)點的情況了如指掌,即使在較弱的環(huán)境中,也能夠確保在對其他無線電波沒有射頻干擾的情況下實現(xiàn)成功共享。過去,探測電磁頻譜中的能量波動,只能依靠自動探測器來識別,但這些探測器往往缺乏足夠的鑒別能力,混淆或忽略雷達等重要信號時有發(fā)生。而AI恰恰能夠提升檢測器的識別準確率。
前不久,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就訓練出了八種深度學習算法,可識別近15000個60秒長的雷達信號頻譜圖。
二是智能調度。多制式共存的局面,也正在讓網絡流量的熱點峰值變化變得更加難以預測,智能算法能夠根據實際流量需求,在4G和5G之間對系統(tǒng)容量進行重新調整,從而讓混合組網的5G解決方案所有的設備能夠時時保持在最佳性能。
比如華為的CloudAIR解決方案,愛立信的頻譜共享軟件,就是采用了智能調度算法,實現(xiàn)了4G和5G可以在同一個載波頻率上同時運行、按需分配的可行性。
三是高效部署。5G運營商最終競爭還是落點在業(yè)務創(chuàng)新上,然而不同類型的業(yè)務對于網絡指標的要求千差萬別,海量物聯(lián)的逐步入網也對運營商的承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支撐多樣化的業(yè)務需求和快捷的應用開發(fā),同時還要盡快獲取用戶回籠投資收益,借助AI的高效部署能力快速發(fā)放應用,率先幫助用戶獲得5G最佳體驗,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總而言之,在這場5G頻譜的爭奪戰(zhàn)中,利用AI實現(xiàn)精細化管理,這個命題正等待著頂層設計、運營商、基礎設施供應商、開發(fā)者等一系列從業(yè)者通力合作去構筑的。
未來的產業(yè)機遇會在何方?
想要給承載著數(shù)十億網民的通訊系統(tǒng)做個改良手術,并不簡單。不過,難題也意味著機遇。
誰能在這場頻譜共享的技術奪旗賽中率先拔得頭籌,顯然將以“送水人”的角色率先挖掘出5G革命的第一批金礦。
目前看來,機會更容易出現(xiàn)的領域,一個是云網絡基礎設施。
由于不同運營商的業(yè)務需求在時間、空間和頻率上都并不一致,這就需要在多個運營商頻譜之間建立共享接口來交互信息,對頻譜共享規(guī)則進行協(xié)商,但出于競爭關系,運營商之間不會也不愿意交互較為細節(jié)的敏感信息,那么基于模糊信息如何調控頻譜資源呢?今天我們知道,許多AI功能都已經被整合到了云端,核心網上云能夠對運營商空口資源實現(xiàn)多維融合,也就成了大勢所趨。
另一個則是跨終端的廣義物聯(lián)網。
眾所周知,工業(yè)互聯(lián)網、車聯(lián)網等的智能化改造中,需要多元網絡系統(tǒng)與多終端建立穩(wěn)定的聯(lián)系,可以說是5G應用的前哨,更是頻譜共享的試驗田。目前政策上已經在規(guī)劃劃分一些新的頻段來支持其發(fā)展,同時,在確保不產生無線電干擾的前提下,三家運營商也正在利用現(xiàn)有網絡開展NB-IoT(窄帶物聯(lián)網)試驗。未來寬帶系統(tǒng)頻率共享和管理方法,或許將率先在這一領域誕生,行業(yè)自身也有機會最先品嘗到5G甘甜。
頻譜之戰(zhàn),或許還將延伸到更為遙遠的6G建設中。而頻譜共享從技術藍圖真正抵達現(xiàn)實,AI產業(yè)端的支撐必不可少。而我們也是在城市智能升級一步一步的軌跡中,逐漸看清方向。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