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深圳參加了OPPO公司的移動互聯網轉型會議。和他們高管聊天時,我問為何舉辦這個會議,是不是面對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最近有些抑郁?一高管回答,他認為更準確說是糾結,而不是抑郁。
我更愿意把這個狀況定義為移動互聯網焦慮癥。對于OPPO這樣的手機廠商來說,小米越饑餓,他們就越焦慮。
30年前的《第三次浪潮》在打開國門之初給人們心靈造成的沖擊,其影響至今仍然連綿不絕。托夫勒在這本書中將人類社會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次浪潮為農業(yè)階段,第二階段為工業(yè)階段,第三階段為信息化階段。
巧合的是,互聯網行業(yè)發(fā)展了近20年來,也迎來了第三波的焦慮癥。前兩次分別是互聯網焦慮癥和電子商務焦慮癥。這一波,是移動互聯網焦慮癥,你有嗎?
在每個時代,其實都會產生自己的焦慮癥。在電視火熱的年代里,曾討論過信息大爆炸下個人的焦慮癥。到了互聯網年代,觀念革新更快,許多新模式來不及理解、沉淀,就匆匆被另一個取代、淹沒,很多企業(yè)只焦慮地追逐領先的那些概念,其實這是商業(yè)生活的自然延續(xù),企業(yè)、個人應穩(wěn)健適應,不能被理念的洪流淹沒、拖垮。
今天,已經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身處移動互聯網的人都冷暖自知,躁動的節(jié)奏,不明確的明天,死抗的今天。焦慮、糾結、恐懼怕是少不了的。
簡單點說,你的手機似乎什么事都能辦,但你又不想辦那么多事,可移動互聯世界通過你的手機逼迫你去辦他們想讓你辦的事。這就是糾結。
大家都明白,新的時代來了,但是,大家又都明白,移動互聯網屬于“不做不行, 做了也不一定行”的那個范疇。
移動互聯網焦慮癥,和過去的焦慮癥相比較,又多了個新特點,焦慮的人群中,除了傳統(tǒng)企業(yè)之外,還多了一個群體,那就是互聯網企業(yè)。
最近,移動互聯網焦慮癥的名單,又多了一個風云人物,那就是馬云。雙十一越瘋狂,馬云就越焦慮。
據說,騰訊在拿到移動互聯網的船票之后,馬云一看到微信就焦慮,于是有朋友向他建議,阿里為何不做一個呢?那個朋友說,做了不一定行,不做一定不行。
尤其是微信5.0加上支付功能之后,馬云明白,這玩意有可能會抄自己后路,于是下定決定,于是來往開始猛推。來往,已經成為阿里整個集團近期的重點。
其實在PC互聯網時代,BAT的山頭都已經占的妥妥的,各家的主業(yè)都是穩(wěn)穩(wěn)的,但現在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風向變了,玩法變了,打法也變了。
移動互聯網焦慮癥,你有嗎?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