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微信公眾號“鋅刻度”
作者 | 陳鄧新
雷軍,不忍了。
從小米官宣造車起,1000多天以來一直是互聯網熱議的焦點,正所謂人紅是非多,時不時就有相關的謠言傳出,尤其是上個月的技術發(fā)布會之后,圍繞小米汽車的價格、材質、自研、供應鏈等謠言層出不窮。
對此,雷軍在微博上表示:“關于小米汽車,有非常多謠言和黑稿,我們會及時澄清?!?/p>
此背景下,#雷軍請網友幫小米汽車辟謠#,上了熱搜,而小米汽車也推出了答網友100問,集中回應外界的關切。
小米汽車,為何謠言不斷?謠言背后,折射出怎樣的市場心態(tài)?攪動新能源汽車市場,雷軍到底是如何考量的?
不是在辟謠,就是在辟謠的路上
大多數的謠言,主要圍繞小米汽車的定價衍生,其中最為人熟知的當屬“小米汽車賣9.9萬元”,以至于在2023年12月28日小米汽車技術發(fā)布會上,觀眾高呼“9萬9”。
在現場,雷軍直接回應:“不要喊‘9萬9’了,不可能的!但凡有這種表現和配置的,都得40萬元以上,所以‘14萬9’也不用再講了,還是要尊重一下科技??!”
然而,謠言并未到此結束。
2024年1月3日,含有小米SU7預售價的圖片出現在了網上,其中四驅Max版預售價59.9W的圖片流傳頗廣,再次令車迷炸了鍋。
畢竟,外界猜測小米SU7上限不會超過50萬元。
之所以如此,皆因2024年1月2日,雷軍回復網友小米SU7定價時表示:“50萬元以內,有對手嗎?”
于是乎,辟謠成為小米集團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的“必選項”。
“剛剛看到幾張圖,真是一眼假!這不可能是咱們米粉做的圖,不僅字體不對還沒有米標,還是官網的截圖直接P字上去做得比較草率?!?/p>
“大家的期待已經收到,每日一圖的節(jié)奏大可不必,等到正式發(fā)布時大家一目了然?!?/p>
“直到正式的小米汽車產品發(fā)布會結束前,所有帶有小米汽車版本和售價的信息、海報都是假的。”
價格之外,自研是另外一個造謠的“重災區(qū)”。
譬如,自研的“小米泰坦合金”,一度被上海交大的楊磊認為是“抄襲”,后承認是“看錯了成分,小米的確自己研發(fā)的”。
再譬如,小米一直強調V8s超級電機為自研,而一種聲音言之鑿鑿認為出自匯川技術,逼得匯川技術親自出面澄清,就算如此依然吹毛求疵,“正常回復應該是我司未參與V8s電機的研發(fā),而不是幫小米回答全自研,這中間有問題”。
這么一來,詭異的一幕出現了,“兔子不能證明自己不是駱駝,而駱駝不是兔子”的荒誕劇持續(xù)上演。
賣得貴不是目的,賣得好才是
小米汽車遭受飽和式謠言攻擊,背后的緣由有三。
首先,不了解定價邏輯。
小米汽車,起步就采取了高舉高打的策略。
“小米汽車的目標就是媲美保時捷和特斯拉,打造汽車工業(yè)新時代的夢想之車,做好看、好開、舒適、安全的移動智能空間?!崩总娫诖蟊娕c高端之間尋找平衡點,“小米SU7定價確實有點貴,但一定會讓大家覺得貴得有道理,在體驗上也一定會超出大家預期?!?/p>
畢竟,貴不是問題,貴而不值才是問題。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任何品牌,往往由高打低容易,由低打高艱難,最為明顯的就是特斯拉與比亞迪。特斯拉第一款量產車是Model S,之后不斷下沉到Model 3,一路可謂順風順水,而比亞迪起步于F3,雖然這是一代神車,但也令其長期處于汽車鄙視鏈的底端,風評一直不高,直到進入混動時代,才逐漸占據高端消費者的心智,這中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不為外人道也?!?/p>
上述私募人士進一步表示,小米汽車的定價邏輯是兼顧高端、高品質與高性價比,“賣得貴不是目的,賣得好才是”,站穩(wěn)腳跟之后再下沉B級、A級市場,“是SU7不賣9.9萬元/14.9萬元/19.9萬元,不是小米汽車不可以”。
其次,對“自研”一詞有偏見。
網上有一部分人認為小米汽車只不過是一個“組裝廠”,對小米汽車的自研主打一個“不相信”,從而爭議不斷。
一名業(yè)內人士告訴鋅刻度:“這與諷刺大飛機C919是‘組裝貨’一樣,要么無知,要么別有用心,關鍵在于掌握了多少核心技術,而不是掌握了多少零部件,例如大壓鑄設備來自第三方供應商,但大壓鑄設備集群系統(tǒng)就是小米汽車自研的,整合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能力?!?/p>
上述業(yè)內人士進一步表示,衡量一家企業(yè)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標是研發(fā)投入,在正常狀況下,研發(fā)投入和技術產出是成正比的。
小米集團財報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的研發(fā)費用為50億元,同比增加22.0%,主要是由于與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及其他創(chuàng)新業(yè)務相關的研發(fā)開支增加所致。
公開資料顯示,為了研發(fā)小米SU7,小米汽車投入3400名工程師,整個研發(fā)投入超過100億元,未來5年研發(fā)投入預計超過1000億元。
再次,信息不對等。
出于商業(yè)考慮,小米汽車的一些關鍵信息沒有公開,但資本市場急于炒概念,紛紛挖掘小米汽車產業(yè)鏈相關的上市公司。
信息不對等,難免出現錯誤。
“小米公司發(fā)言人”官微表示:“最近關注到一張關于小米汽車產業(yè)鏈的圖片,經核實,其中內容至少有50%完全錯誤?!?/p>
同臺競技很重要,爭奪燃油車地盤更重要
相比謠言,淘汰賽中勝出才是小米汽車真正的挑戰(zhàn)。
作為最后一個入局的重量級玩家,小米汽車落地意味著造車的“大門”基本上關閉,2024年行業(yè)或上演“大逃殺”。
雖然,新能源的淘汰賽一直在進行。
據“汽車服務世界”不完全統(tǒng)計,近5年超400家新能源車企倒閉,其中不乏威馬、愛馳、知豆、自游家等“網紅”車企暴雷。
隨著小米汽車入場,勢必成為攪動行業(yè)的“鯰魚”,行業(yè)淘汰或提速。
對此,小鵬汽車CEO何小鵬表示:“下一個十年,市場將進行一場‘32進8’的淘汰賽,只有少數主流品牌能夠存活,300萬輛的年銷售規(guī)模將只是車企的入場券。
事實上,小米SU7直面特斯拉Model 3、智界S7、阿維塔12、極氪 007、小鵬P7、蔚來ET5等強勁的對手,每一款產品的競爭力都不容小覷。
這意味著,小米汽車需要殺出一條血路。
好在,新能源汽車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增量市場,而非你死我活的存量市場,更不是心灰意冷的縮量市場,只要對燃油車的蠶食沒有結束,行業(yè)就存在彎道超車的機會。
據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燃油車的銷量為1438萬輛,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為732萬輛,行業(yè)滲透率遠遠沒有觸頂,小米汽車的想象空間很大。
知名通信專家“飛象網項立剛”表示:“我經歷過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的轉換,這個過程中間,我也曾經維護過摩托羅拉和諾基亞,事實證明我是錯的。盡管人們對老品牌還有一點感情和眷戀,不相信曾經強大的帝國就會突然崩潰,事實上面這件事情就是比我們想象的快。開一輛BBA的油車就是很土,這樣的感覺不會很遠?!?/p>
總而言之,小米汽車的起點高,外界的預期也高,雖然不乏謠言的干擾,但并不影響整體的布局,如何在淘汰賽中活下來以及活得好,考驗著雷軍的智慧。
那么,小米汽車還要再加一把勁。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