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位于深圳的柔宇科技為其即將上市首銷的新品柔記2舉辦了一場品鑒會。在參觀了柔宇位于龍崗區(qū)顯示基地的全柔性屏生產線之后,筆者還深度體驗了搭載柔性傳感技術的柔記2。
柔記2是一款智能手寫筆記本,用戶在紙質頁面書寫的文字、圖畫等內容可被同步識別并存儲至云端,書寫軌跡等元素也可在設備上進行回放。柔記2使用了柔性傳感器技術,輕薄的傳感器被嵌入書本外套,用戶在一個真正的筆記本上進行書寫,紙面上的內容直接同步進入設備,絲毫感受不到冗余電子器件的存在,且書寫位置可任意選擇,不必遵循嚴格的規(guī)則和格式。柔記2可用于高效率完成部分工作與學習任務,便于上手,是一臺全新的生產力提升工具。
柔宇科技之前最為人知的產品領域是柔性顯示屏,此番柔記2的發(fā)布,說明柔宇科技的發(fā)展方向并不止于柔性顯示屏上,而是對在傳感器、集成電路和屏幕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柔性化有相當大的追求。當然,柔宇科技邁出的第一步還是柔性顯示屏,2014年柔宇科技發(fā)布了全球首款厚度僅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之后又于2016年在深圳開工建設全球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柔性顯示屏生產線,并于2018年實現(xiàn)量產,可用于移動終端,辦公教育,智能交通,文娛傳媒,運動時尚,智能家居等大量的行業(yè)應用。
從產業(yè)角度來看,柔性屏是基于OLED技術延伸出去的一種更高級別的技術存在,和柔性傳感一起屬于柔性電子領域現(xiàn)階段相對最成熟的應用,個人認為距離大規(guī)模應用仍需要有一定的過渡期以聚集足夠的市場需求。柔性電子還包括柔性電池、柔性集成電路IC設備等等。因此,當前的柔宇科技同時在做兩件事,首先是橫向發(fā)展柔性電子技術而不是僅僅對柔性顯示技術進行單獨挖掘;其次是,在多個細分領域發(fā)布一些基于柔性電子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通過在大眾消費市場培養(yǎng)消費習慣的方式,對柔性電子技術進行市場推廣與培育。
柔記2的柔性傳感器已能做到與書本合而為一,讓用戶完全感知不到其存在,這是一個較為重大的突破,也可以讓消費者感受到柔性電子科技的魅力。未來柔宇科技可能會將更多電子元器件柔性化,讓IC元器件能夠應用在各種復雜而特殊的環(huán)境中,極大豐富集成電路電子產品的應用范圍。在業(yè)界的一同努力下,柔性電子科技得到長足發(fā)展之后,一些理想中應用場景的可行性也就水到渠成了。而元器件的柔性化做到一定程度后,能夠解決的問題多到難以想象,全面屏手機不再需要劉海、下巴或屏下開孔,家庭IOT設備可以被任意彎曲折疊放置,甚至可以被改變成各種形狀仍保持正常工作,身上穿的衣服有可能就相當于一臺算力強大的電腦。
柔宇科技的大目標是攻克柔性電子技術,但當前占比重較大的主業(yè)仍是柔性顯示技術,其生產基地的主要產品也是柔性顯示屏。在全球產業(yè)界,面板是個資產較重的行業(yè),且發(fā)展較為成熟,市場被幾家大公司分別瓜分,競爭激烈。柔宇科技若直接參與硬屏的競爭,會面臨著非常大的資本投入需求和極其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好在當前市場對柔性折疊屏的需求已開始出現(xiàn),雖然整體出貨量仍然微小但受關注熱度一直不減,因此當前的市場形勢卻反而是柔宇科技進行換道超車的大好機會。與直接同國際大廠進行競爭的京東方不同,柔宇科技更像是一個研發(fā)、制造和應用并重的企業(yè),研發(fā)在其中的比重還要更大一些。柔宇科技的創(chuàng)始人有著深厚的學術背景,在全球儲備了300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對技術研發(fā)極度重視。
在柔宇科技投資上百億建起的深圳制造基地中,是全球首條柔性屏大規(guī)模量產線,單層廠房高約10米,每立方英尺0.5微米的顆粒物小于100個,整個車間中幾乎空無一人,呈現(xiàn)出無人車間的未來感。在面板顯示技術方面,當前全球領先且市場份額居前的是韓國三星,任何廠商想要追趕三星難度都很大,三星當前面板采用的是低溫多晶硅(LTPS)技術,但柔宇卻走了一條不同的技術路線,采用的是自主研發(fā)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從制造工藝到材料再到生產流程和設備投資,都呈現(xiàn)出低成本高效益的特征,良品率也顯著提高。目前柔宇科技的0.01mm的蟬翼全柔性屏已發(fā)展到第三代,被公認為業(yè)界可實現(xiàn)的最薄厚度。
也許是由于三星在面板行業(yè)的實力太強大,柔宇科技的崛起似乎顯得那么的不可思議。一家從沒生產過任何剛性顯示屏的公司,卻能率先實現(xiàn)全柔性屏量產,這個飛躍是如何完成的呢?這世界上并不存在一個顛撲不破的技術方向,并不能說三星的技術方向就是唯一正確的,只能說三星面板的技術方向是被市場驗證為成功的,但這并不代表別的技術方向就不成功,正如中芯國際缺EVU光刻機,但同樣也能用N+1工藝做出7nm芯片一樣,殊途同歸。柔宇科技就是選擇了一個與大多數(shù)面板廠商不同的技術方向,這其中包含著很多近年來最新的技術成果,較傳統(tǒng)面板技術而言更為先進的技術特性。同時,這也說明柔性科技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雖然面板廠商較多,但目前在全柔性屏領域,三星和柔宇科技是唯二掌握自主技術路線的廠商,柔宇科技在柔性電子技術領域擁有自己獨到的領先優(yōu)勢。
我國在半導體產業(yè)方面長期受制于人,顯示面板更是差距不小,而這種差距并不是巨額投入所能抹平的,更需要付出時間的代價。在需求開始向下一代面板技術聚集的時刻,我國應該抓住機會取得先機,擺脫在這個領域長期受制于人的局面,將國產替代踏踏實實做起來。因為一樣東西人有我無,要用的時候那就只能任由對方開價,且極容易受其他因素干擾造成斷供,影響和阻礙相關產業(yè)發(fā)展。柔宇科技這種從誕生起就緊盯下一代顯示技術甚至柔性電子技術的創(chuàng)新公司,在技術更新和研發(fā)進度方面要比傳統(tǒng)的巨頭公司更快,更靈活,且目標和方向明確,真正做出了諸多業(yè)界領先的技術產品,顯然是完成這一目標最可能的選手,應該得到國家和社會的更多支持。
目前橫在柔宇科技面前的另一些障礙,是技術的落地應用速度和市場化速度,以及柔性電子技術在全球消費市場的轉換速度。當全球99%的面板消費還集中在硬屏之上,即便擁有更為先進的技術也著急不來,只能等著市場逐漸向柔性電子方向切換的同時,推動需求能夠更快速地聚集起來。一旦需求達到了一個臨界點,足以支持大規(guī)模市場化開發(fā)了,擁有先進技術的公司將會快速占據(jù)市場主導。
目前看,柔宇科技爭分奪秒的技術研發(fā)和應用的不斷落地,等于是苦練內功蓄勢和培育市場造勢,而這一切都是為了那一刻的早日到來。柔性電子這個產業(yè)的前景之廣闊,可與當年個人電腦的小型化相媲美,當集成電路和電子器件做到足夠小型化之后,下一步做到柔性化和可折疊,是個必然的方向。柔宇科技選擇的這個賽道,大有可為。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