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互聯網浪潮的退卻并未真正將人們的思維帶離互聯網的牢籠,相反,越來越多的人依然在用互聯網式的眼光看待后互聯網時代的事物。盡管這樣一種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僅僅只是用互聯網思維來揣度這一切,那么,縱然是他們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發(fā)展,但是,等到這樣的紅利出清,一切又將重頭開始。
在看待數字零售的問題,依然有很多人會陷入到這樣一種困境之中。我們看到的那么多的數字零售的玩家,幾乎都在用互聯網的思維和眼光來看待數字零售,最終將數字零售的發(fā)展帶入到了互聯網的發(fā)展困境之中。于是,所謂的數字零售不再是數字零售,而僅僅只是成為了一個互聯網的代名詞而已。
可以想見的是,這樣一種思維定勢并不能夠給數字零售的發(fā)展帶來正向的影響,長此以往,甚至還將會影響到數字零售的良性發(fā)展,甚至還將會把數字零售的發(fā)展帶入到死胡同里。當數字零售的發(fā)展進入到深水區(qū),特別是當數字零售的發(fā)展開始真正回歸本質的時候,不再僅僅只是簡單地用互聯網思維揣度數字零售,并且找到一條真正適合數字零售的發(fā)展新路子,或許才是保證數字零售的發(fā)展可以進入到全新發(fā)展階段的關鍵所在。
數字零售,是一個回歸零售的過程
用互聯網的思維揣度數字零售的一個突出的表現,便是僅僅只是將數字零售看成是一個獨立于零售之外的存在。現在,數字零售的存在,如同以往我們所看到的電商那樣,獨立于零售產業(yè)之外,卻并不參與到零售產業(yè)之中。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數字零售的玩家們僅僅只是凌駕于零售之外的存在,它們并不會親自下場做零售,而僅僅只是將零售看成是一個目標對象。
這是典型的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做法。這樣一種做法所導致的一個最為直接的結果,便是我們看到的一個又一個的平臺和中心的出現,最終所謂的數字零售并不是零售的一種新類型,而僅僅只是一個將零售行業(yè)看成是收割的目標對象的存在。無論是那些投身到數字零售浪潮里的傳統(tǒng)電商玩家們,還是那些將零售的對象看成是目標對象的賦能者們,幾乎都是這樣一種思維。長此以往,它們僅僅只能在零售領域建構兩種力量,一種是以虛擬為主導的,一種是以實體為主導的,這樣兩種力量最終所導致的是零售行業(yè)的分裂與無效競爭。
這其實是一種典型的流量思維。它們僅僅只是將零售看成了一個流量的來源地,它們僅僅只是將自身定義成為了一個凌駕于零售行業(yè)之外的存在。可以想見的是,這樣一種做法是無論如何都無法獲得長久的發(fā)展。
欲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零售,我認為,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回歸零售本身,真正將自身定義為零售行業(yè)的一份子,主動參與到零售行業(yè)的實際運作過程當中,最終將數字零售看成是一種零售的新類型,并以此來打開零售發(fā)展的新通路。這個時候,數字零售才不僅僅只是一個類似電商的概念,而是真正成為了一種零售的新形態(tài)。至此,零售行業(yè)不再分裂和對立,而是開始共生、共存,彼此協同,共同促進。
數字零售,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過程
如果對經典意義上的互聯網模式進行一個總結的話,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平臺化和中心化,無疑是互聯網的最為經典的形態(tài)和表現形式。我們所看到的以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為代表的平臺,其實就是一個又一個的超大型的中心。
事實上,這樣的中心化的平臺并不僅僅只是在電商領域里存在,在外賣、出行、金融等諸多的領域里,幾乎都存在著這樣的中心。我們看到的美團,我們看到的滴滴,我們看到的攜程,幾乎都是這樣一種類型的中心。如果對這樣一種現象進行總結的話,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所謂的互聯網,其實就是一個中心化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造就一個又一個的平臺的過程。
當數字零售時代來臨,欲要將它的發(fā)展帶離互聯網的泥淖,實現全新的突破和發(fā)展,我們必然要做的就是要將數字零售的發(fā)展帶離中心化和平臺化的泥淖,真正用一種去平臺化,去中心化的方式來看待它。當數字零售不再是一個平臺化和中心化的代名詞,它的發(fā)展才能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對于每一個旨在數字零售時代有所作為的玩家們來講,它們需要做的是,不斷地去中心化和平臺化,真正達成的是一種商品到消費者的直供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數字零售的玩家們需要的是不斷地擁抱上游的生產端,真正將自身隱沒于生產端的龐大的海洋之中。當數字零售的玩家們真正和零售行業(yè)的生產端融合在一起,并且真正實現了商品到消費者的直供和直連之后,它的發(fā)展才能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不要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揣度數字零售的另外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需要我們不再用建構平臺和中心的方式來獲得自身的發(fā)展,而是需要不斷地尋找自身與上游生產端和行業(yè)端深度融合的過程。當數字零售的玩家們真正實現了這樣一種融合之后,數字零售的發(fā)展才能跳出互聯網式的以平臺化和中心化為主導的發(fā)展階段,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
數字零售,是一個去中間化的過程
用互聯網的思維來看待數字零售的另外一個最為重要的表現就在于,不再通過撮合和中介來實現商品和消費者之間的對接,而是開始通過生產端和消費端的良性互動,數據的打通來實現的去中間化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以往我們在互聯網時代所看到的那些花樣繁多的撮合和中介的方式和方法,將不再有效,取而代之的是基于生產端和消費端的良性互動而達成的一種全新的對接方式。
只有當數字零售實現了這樣一種去中間化的對接方式,當數字零售不再以一個撮合者和中介方的角色來定義自身,數字零售的發(fā)展,才能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欲要讓數字零售的發(fā)展跳出互聯網的思維,就是要摒棄互聯網時代以撮合和中介為主導的發(fā)展模式,真正將自身的發(fā)展帶入到一種沒有中介方和撮合方的全新的發(fā)展狀態(tài)里。
欲要實現這一點,我們需要的是,對于零售相關的流程和環(huán)節(jié)進行一場深度而又全面的數字化的改造。零售的元素、流程和環(huán)節(jié)都可以用數字化的形態(tài)來實現,并且真正在數字化的機制之下,實現了生產端和消費端的高效對接。當這樣一種高效對接達成之后,數字零售將不再是一個中間化的存在,而是一個數據的輸送接口和流動通道,通過這樣一種高效的對接和聯通,實現的是生產端和消費端的另外一種形式的對接。
當數字零售不再需要互聯網式的撮合和中介來達成生產端和消費端的對接,當數字零售主流的商業(yè)模式不再是互聯網式的平臺和中心,當數字零售的盈利點不再是撮合和中介的費用時,它的發(fā)展才能真正跳出互聯網的牽絆,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fā)展階段。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字零售其實是一個去中間化的過程,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零售時代來臨,我們現在司空見慣的中間化的角色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產業(yè)上下游的數字和數據的高效聯通和對接。
結語
僅僅只是以互聯網的方式來看待和發(fā)展數字零售,必然是無法讓數字零售的發(fā)展帶入到自身的發(fā)展軌道里的。欲要讓數字零售的發(fā)展找到適合自身的發(fā)展模式,必然需要玩家們們不再用互聯網的思維來揣度數字零售,必然需要玩家們不再用互聯網式的方式和方法來落地和發(fā)展數字零售。
從本質上來看,這其實是一個讓數字零售真正回歸零售的過程,這其實是一個不斷地去平臺化的過程,這其實是一個不斷地去中間化的過程。當數字零售真正實現了這一點,并且以一種全新的姿態(tài)來定義和發(fā)展自己,它的發(fā)展才能跳出互聯網的牽絆,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fā)展新階段。
—完—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行業(yè)研究專家,知名KOL。長期專注行業(yè)研究,提供深度思考與行業(yè)觀察信息。支持保留作者來源的分享,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折疊屏2024的新東西、好東西、舊東西
- “客服來電”懷疑有詐?抖音上線“驗證助手”幫助用戶防范詐騙
- 葉國富觀點很精彩,奈何名創(chuàng)優(yōu)品說得好聽、做得難看?
- 算力荒緩解,自主化智算還有必要嗎?
- 波司登千元鵝絨褲僅3克鵝絨,警惕被“國貨品牌”割韭菜
- 中國電車進入10萬級時代,2025年決生死,但日本車先頂不住了
- 谷歌成為手機市場的殺手,國產手機或被迫擁護國產操作系統(tǒng)
- 董明珠與小米的二次戰(zhàn)爭
- 芯片不賣中國,美芯無處賣了,本來不要的市場偷偷地賣,后悔莫及
- 僅售999元 月底開售 閃極打響AI眼鏡量產發(fā)令槍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