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過去三年快速崛起,成為行業(yè)現(xiàn)象,一度將華為逼到尷尬境地。但,OPPO的速度,在去年最后一個季度被打破,產品銷量下滑,向供應商砍單的消息不斷,天花板效應開始顯現(xiàn)。
憑借強大的代言人團隊,憑借強勢的廣告營銷,憑借下沉的線下渠道,OPPO走到今天,已算是一個奇跡。那么,在行業(yè)低迷的情況下,并未完成技術積累的OPPO,今后靠營銷繼續(xù)推進,還有多大空間?
明星與廣告驅動
細心的人發(fā)現(xiàn),這幾年,OPPO的代言人隊伍不斷壯大,從之前的一個,增長到一個超級代言人團隊,夸張的說法是,拿下了半個娛樂圈。OPPO R7的時候,是李易峰代言;R9系列除了李易峰,還加入了楊冪、楊洋、TFBOYS等;R11系列,除了前面的這些代言人,新加入了迪麗熱巴、陳偉霆、周杰倫等。
楊冪代言OPPO
如此豪華的代言人群體,OPPO自然是付出了血本,當然,收獲是將這些代言人的部分粉絲,轉化為自己的粉絲。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OPPO挑選代言人,不在乎演技,只在乎熱度,粉絲忠誠度。它挑選的大部分是當紅的年輕明星,其中包括一些小鮮肉。OPPO這套法則,被證明挺管用,一些小鮮肉的粉絲,他們的偶像代言什么產品,就購買什么產品。TFBOYS的粉絲,往往就喜歡OPPO手機,女生還叫王俊凱“老公”。
在廣告推廣上,OPPO十分強勢,搶奪了國內各大機場,巨幅廣告常年樹立。在電視臺廣告方面,OPPO不惜重金,冠名多檔娛樂節(jié)目,其中,對浙江衛(wèi)視投入了最多的資源。在此之前,湖南衛(wèi)視的OPPO的第一大投放平臺,也正是湖南衛(wèi)視捧紅OPPO。但從去年開始,OPPO的廣告資源向浙江衛(wèi)視傾斜。
然而,浙江衛(wèi)視好景不長,去年開始收視率下滑,在省級衛(wèi)視中,收視率不僅低于湖南衛(wèi)視,也被東方衛(wèi)視超越。從去年第四季度,浙江衛(wèi)視節(jié)目收視率下滑,負面消息此起彼伏。《演員的誕生》就由OPPO冠名,自從袁立揭露這個節(jié)目的黑幕后,除了收視率暴跌,在輿論上也陷入不利。浙江衛(wèi)視的流年不利,也對OPPO不利,意味著OPPO將失去高曝光度。
天花板顯現(xiàn)
OPPO營銷做到這種程度,已經是極限,很難再有空間了。從GFK公布的去年國內市場手機銷售數據來看,OPPO的銷量為7756萬部,雖然排在第二名,但與華為的差距越來越遠。去年,華為在國內售出了1.02億部手機。
而IDC的數據顯示,2016年,OPPO在國內賣出7840萬部手機(份額為16.8%),華為在國內的銷量為7660萬部,OPPO領先華為。到了2017年,OPPO手機在國內的銷量,不僅沒有增長,還出現(xiàn)了小幅下滑。如果單看第四季度數據,可能更不容樂觀。
TFBOYS代言OPPO
去年第四季度,有媒體報道,OPPO向供應鏈砍單,原因是產品銷量不及預期,甚至有消息說,R11s砍單三成。而據最新消息,OPPO今年第一季度的訂單也在萎縮。OPPO銷量下滑,既有大環(huán)境的影響,也自身的影響。從大環(huán)境來看,隨著中高端智能手機占比提升,消費者換機需求被抑制,導致整體銷量低迷。研究機構的數據表明,最近,國內市場的手機銷量,同比下滑了15%左右。而從自身原因來看,OPPO產品的創(chuàng)新不夠,設計變化不大,已經讓消費者產生疲勞。
未來之路在哪?
OPPO要想繼續(xù)增長,必須降低對代言人的依賴,降低對廣告營銷的依賴。在營銷上投入過多的資源,會引起消費者反感,也壓縮了公司在技術方面的投入。網絡上,經常有消費者說,那么多廣告,請那么多代言人,都會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由消費者買單。
迪麗熱巴與陳偉霆
營銷成就了OPPO,也讓其遭致非議,給人感覺重營銷輕研發(fā)。未來,OPPO手機要想奪取有利位置,必須加大產品的技術含量。前兩年,OPPO靠著快充,借助“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廣告,火了一次。現(xiàn)在,快充在手機行業(yè)已經普及,OPPO似乎沒有了殺手锏。
華為消費者業(yè)務CEO余承東說過,未來,手機企業(yè)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而不是個別參數,只有建立起全面的技術優(yōu)勢,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打勝仗。那么,OPPO該如何去打破沉悶?文/徐上峰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