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來天前Uber創(chuàng)始人卡蘭尼克透露,Uber僅2015年就在中國市場燒錢超過10億美元,因為Uber在中國遭遇了兇猛的競爭對手,他說的當然是滴滴出行。而就在年初的一次戰(zhàn)略合作會議上,卡蘭尼克則更有針對性地指出,滴滴出行每周要給司機補貼7000-8000萬美元,按此計算的話每年僅在這一項的補貼上就要超過40億美元。
滴滴出行當然出來反駁了,聲稱自己的補貼幅度遠遠小于Uber。不過在說這些話的同時,外電傳來了滴滴出行再度融資的消息,這一次是10億美元,滴滴出行估值將從上一輪融資的160億美元上漲到200億美元。如果10億美元融資成功,這將是滴滴出行的第八輪即H輪融資。僅2015年一年,滴滴出行就已融資50億美元,每一次都打破紀錄。但與此前幾輪清晰的融資邏輯相比,這次的10億美元融資卻有很多讓人看不明白的地方。所有的融資無外乎兩個目的:第一,對之前的投資者有個交代,第二,實現(xiàn)對市場的進一步占領。但現(xiàn)在看來,這兩個目的滴滴都不太容易實現(xiàn)。
O2O市場確實有其特殊性,伴隨著高額融資而來的,是增長并不迅猛的估值。過去半年滴滴出行估值僅增長25%,融資額幾乎相當于估值增量,這是個相當奇怪的現(xiàn)象??偨Y下來,主要原因有四點。
首先出行不是個純線上業(yè)務,無法躺著賺錢,O2O的業(yè)務模式需要連接大量的線下司機和車輛,成本擴大的同時,邊際成本能否有效下降還是個未知數(shù)。
其次是業(yè)務上虧損嚴重,盈利前景并不明朗。Uber去年在華燒了10億美元,滴滴出行應該不會比這個數(shù)字少。從2013年直到2015年前五個月,滴滴僅出租車業(yè)務的累計凈虧損為6.6億美元,而快的出租車業(yè)務的同期凈虧損則為4.72億美元。2015年9月滴滴出行拿到新一輪30億美元融資后,現(xiàn)金儲備為40億美元,而這距離7月份20億美元融資過去只有兩個月。
第三是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使得滴滴出行不得不通過持續(xù)投入維持市場份額。滴滴出行目前在出行市場的對手不僅有Uber,還有B2C模式主打安全牌的神州專車,剛剛被樂視收入旗下的易到用車等。
第四是市場大環(huán)境的變化,資本寒冬已來臨,硅谷的多家獨角獸公司近期已被資方下調估值,包括Uber全球在內(nèi),在估值方面也都增長緩慢。這些情況,不可避免會影響到滴滴出行的估值,因為滴滴出行按通常意義來說,已是名副其實的獨角獸。
在這四個不利條件中,遭遇對手頑強競爭是滴滴出行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這某種程度上讓滴滴陷入了一個兩難的窘境:競爭對手的糾纏讓滴滴無暇去完成自己出行平臺的商業(yè)拼圖,但如果迫于壓力調整現(xiàn)有模式,又很難對投資人有個好的交代。
滴滴出行目前號稱占據(jù)了99%的在線出租車市場份額,但其競爭者基本上都集中在專車市場。這里面既有走偏高端路線的神州專車,也有業(yè)務上名為專車實則對出租車業(yè)務有替代性的Uber。這些公司的共同特點,是業(yè)務集中在一線城市,目前Uber在全國22個城市開展了業(yè)務,而神州專車則在55個城市開展了業(yè)務。
2015年滴滴出行和Uber爆發(fā)過一些沖突,主要矛盾集中于各自對于市場份額的不同理解。滴滴出行認為,按廣義份額來說自己是Uber的10倍以上,這個成績是可以碾壓Uber的。Uber則認為,在核心城市的競爭中自己與滴滴出行差距不大,呈現(xiàn)膠著狀態(tài)。兩方的主張都有道理,不同的是統(tǒng)計口徑,相同的以各自為中心的利益取向,以及各自對對方的輕視。
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滴滴出行與Uber對彼此的輕視,恰恰說明各自對對方的重視。如果競爭無望,滴滴出行該早一些考慮深度商業(yè)化的問題,不會三番五次巨額融資,做出要打垮對手的姿態(tài),而Uber也不會在燒了10億美元之后,暗示要將在其他市場已獲得的利潤繼續(xù)輸入中國市場。滴滴出行與Uber的競爭,確實是個難分勝負的游戲,但更令人心焦的是,其他對手也包抄上來了。
一直沒有參與燒錢大戰(zhàn)的易到用車,在被樂視收入旗下之后依靠樂視的背書,似乎也有新的企圖。神州專車的模式與滴滴、Uber和易到都不一樣,不必為司機和私家車資源爭來搶去。神州剛入局時主打安全牌,還因此鬧出點故事,但一年過去回頭再看,神州專車目前已達到日均30萬單,增長速度迅猛,明顯是滴滴出行和Uber競爭的最大獲益者,成為專車市場的一個重要角色。
過去一年出行市場燒掉的錢超過200億元,但這200億元花出去之后,并沒見誰被真正打垮,競爭形勢卻反而越來越嚴峻了,各個對手倒是越打越強。激烈競爭除了能打壓對手外,另一個作用是擴大市場規(guī)模,但各大分析機構在2014年公布中國打車賬戶為1.7億個之后,再也沒公布過2015年的賬戶數(shù),僅估算出在線打車用戶約2.11億,打車市場的增長速度目前是存疑的。
可在其他對手迅速成長的環(huán)境下,滴滴出行和Uber的纏斗還在繼續(xù),如果滴滴出行新一輪的10億美金能起到效果還行,目前看很難達到消滅競爭對手的目的。所有人都知道,低端打車業(yè)務本身是無法實現(xiàn)巨大商業(yè)利益的,最多是少虧一些,打車后市場才是商業(yè)化的關鍵。雖然滴滴出行也宣示要做生活平臺,Uber也表示要提供一些生活服務,但主業(yè)務競爭形勢如此緊繃,很懷疑他們能否有精力去更多考慮一些商業(yè)化的事情。
政策和監(jiān)管問題也在步步緊逼,滴滴們過去幾年對政策的倒逼,最終也沒讓私家車做專車這一條合法化,這會始終是掛在整個行業(yè)頭上的一柄利劍。或許滴滴出行拿到新一輪的10億美元之后會擴大自有司機隊伍和車輛數(shù)量,但B2C的神州專車那種重運營模式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玩得明白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滴滴出行能否順利介入,又是個問題。退一步說,如果滴滴轉型成功了,其估值邏輯也會隨商業(yè)模式而變化,它還會是原來那個估值嗎?
如果滴滴出行這新一輪的10億美元仍舊投入到對對手的碾壓與圍剿中去,那市場不免又進入另一個循環(huán),不停燒錢,不停融資,不停地膨脹,不停地擴大,把所有人都拉進來當救兵,而時過境遷之后,之前的救兵又要等著他人前來解救。當成吉思汗打到無地可打,再回頭去開墾那些已打下來的土地,不知還能有幾分從容?
免責聲明:此文內(nèi)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wǎng)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