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科院物理所
1905 年通常稱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奇跡年” (Annus Mirabilis)。在那一年,愛因斯坦引發(fā)了人類關于物理世界的基本概念 (時間、空間、能量、光和物質(zhì)) 的三大革命。一個 26 歲、默默無聞的專利局職員如何能引起如此深遠的觀念變革,因而打開了通往現(xiàn)代科技時代之門?當然沒有人能夠絕對完滿地回答這個問題。可是,我們也許可以分析他成為這一歷史性人物的一些必要因素。
首先,愛因斯坦極其幸運:他生逢其時,當物理學界面臨著重重危機時,他的創(chuàng)造力正處于巔峰。換句話說,他有機會改寫物理學的進程,這也許是自從牛頓時代以來獨一無二的機遇。這種機遇少之又少。E.T。 貝爾 (Bell) 的《數(shù)學精英》(Man of Mathematic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37) 引用了拉格朗日 (J。 L。 Lagrange, 1736-1813) 的話:
雖然牛頓確實是杰出的天才,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他也是最幸運的人:人類只有一次機會去建立世界的體系。
這里,拉格朗日引用的是牛頓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 中第三卷即最后一卷前言中的話:
現(xiàn)在我要演示世界體系的框架。
‘Newton’, William Blake, 1795-1805
拉格朗日顯然非常嫉妒牛頓的機遇。可是愛因斯坦對牛頓的公開評價給我們不一樣的感覺:
幸運的牛頓,幸福的科學童年……他既融合實驗者、理論家、機械師為一體,又是闡釋的藝術家。他屹立在我們面前,堅強、自信、獨一無二。
愛因斯坦有機會修正 200 多年前牛頓所創(chuàng)建的體系??墒沁@個機會當然也對同時代的科學家們開放。的確,自從 1881 年邁克爾遜―莫雷 (Michelson-Morley) 首次實驗以及 1887 年第二次實驗以來,運動系統(tǒng)中的電動力學一直是許多人在鉆研的熱門課題。令人驚奇的是,當愛因斯坦仍在蘇黎世念書時,他已經(jīng)對這個題目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1899 年他曾寫信給他后來的太太米列娃 (Mileva Mari?):
我還了赫姆霍茲的書,現(xiàn)正在非常仔細地重讀赫茲的電力傳播工作,因為我以前沒能明白赫姆霍茲關于電動力學中最小作用量原理的論述。我越來越相信今天所了解的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與實際并不相符,而且可能有更簡單的理解方式。(引自:Albert Einstein / Mileva Mari?, The Love Letters, eds。 Renn & Schulman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S。 Smith,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2。)
電流的磁效應,運動的電荷產(chǎn)生磁場其實就是相對論效應的體現(xiàn),《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也正是愛因斯坦發(fā)表的第一篇關于狹義相對論的論文的題目
他追尋此更簡單的理解方式,六年以后引導出了狹義相對論。
當時許多科學家對這個科目也極感興趣。龐加萊 (L。 H。 Poincaré,1854-1912) 是當時兩位最偉大的數(shù)學家之一,他也正在鉆研同一個問題。事實上,相對性 (relativity) 這一名詞的發(fā)明者并不是愛因斯坦,而是龐加萊。龐加萊在 1905 年的前一年的演講《新世紀的物理學》(載:Physics for a New Century, AIP Publication on History, vol 5, 1986) 中有這樣一段:
根據(jù)相對性原則,物理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應該是同樣的,無論是對于固定不動的觀察者,或是對于做勻速運動的觀察者。這樣我們不能,也不可能,辨別我們是否正處于這樣一個運動狀態(tài)。
這一段不僅介紹了相對性這個概念,而且顯示出了異常的哲學洞察力。然而,龐加萊沒有完全理解這段話在物理上的意義:同一演講的后幾段證明他沒有抓住同時性的相對性(relativity of simultaneity)這個關鍵性、革命性的思想。
愛因斯坦也不是首位寫下偉大的轉換公式的人:
之前,洛倫茲 (H.A.Lorentz, 1853-1928) 曾寫出這個公式,所以當時這個公式以洛倫茲命名,現(xiàn)在仍然是這樣??墒锹鍌惼澮矝]能抓住同時性的相對性這個革命性思想。1915 年他寫道:
我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死守一個觀念:只有變量 t 才能作為真正的時間,而我的當?shù)貢r間 t’ 僅能作為輔助的數(shù)學量。(轉引自:Abraham Pais, Subtle is the Lord: The Science and 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p。 167)
這就是說,洛倫茲有數(shù)學,但沒有物理學;龐加萊有哲學,但也沒有物理學。正是 26 歲的愛因斯坦敢于質(zhì)疑人類關于時間的原始觀念,堅持同時性是相對的,才能從而打開了通向微觀世界的新物理之門。
幾乎今天所有的物理學家都同意是愛因斯坦創(chuàng)建了狹義相對論。這對龐加萊和洛倫茲是否公平?要討論這個問題,讓我們先引用懷特海 (A.N。 Whitehead, 1861―1947) 的話:
科學的歷史告訴我們:非常接近真理和真正懂得它的意義是兩回事。每一個重要的理論都被它的發(fā)現(xiàn)者之前的人說過。 (見:The Organization of Thought,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 1974, p.127)
洛倫茲和龐加萊都沒有抓住那個時代的機遇。他們致力于當時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即運動系統(tǒng)中的電動力學??墒撬麄兌煎e失其重點,因為他們死守著舊觀念,正如洛倫茲自己后來所說的一樣。愛因斯坦沒有錯失重點是因為他對于時空有更自由的眼光。
要有自由的眼光 (free perception),必須能夠同時近觀和遠看同一課題。遠距離眼光 (distant perception) 這一常用詞就顯示了保持一定距離在任何研究工作中的必要性??墒侵挥羞h距離眼光還不夠,必須與近距離的探索相結合。正是這種能自由調(diào)節(jié)、評價與比較遠近觀察的結果的能力形成了自由的眼光。按照這一比喻,我們可以說洛倫茲失敗了是因為他只有近距離眼光,而龐加萊失敗了是因為他只有遠距離眼光。
中國偉大的美學家朱光潛 (1897-1986) 強調(diào)過“心理距離”在藝術和文學創(chuàng)作上的重要性。我認為他的觀念與上述的遠距離眼光是一致的,只是在不同的學術領域而已。在最權威的愛因斯坦的科學傳記 Subtle is the Lord (即前文所引 A。 Pais 的著作) 中,作者選擇這樣一個詞來描寫愛因斯坦的性格:孤持 (apartness),并且在第三章開始時引述道:
與其他人保持距離;單獨地、孤立地、獨自地。(《牛津英文詞典》)
的確,孤持、距離、自由眼光是互相聯(lián)系的特征,是所有科學、藝術與文學創(chuàng)造活動中一個必要因素。
光電效應
1905 年愛因斯坦另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成果是他于 3 月間寫的論文《關于光的產(chǎn)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fā)性觀點》(On A Heuristic Point of View Concerning the Generation and Conversion of Light )。這篇文章首次提出了光是帶分立能量 hν 的量子。常數(shù) h 由普朗克于 1900 年在其大膽的關于黑體輻射的理論研究中提出。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普朗克變得膽怯,開始退縮。1905 年愛因斯坦不僅沒有退縮,還勇敢地提出關于光量子的“啟發(fā)性觀點” 。這一大膽的觀點當時完全沒有受到人們的贊賞,從以下的幾句話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八年后,當普朗克、能斯特 (W。 H.Nernst)、魯本斯 (Heinrich Rubens)、瓦爾堡 (O。 H.Warburg) 提名愛因斯坦為普魯士科學院院士時,推薦書上說:
總之,我們可以說幾乎沒有一個現(xiàn)代物理學的重要問題是愛因斯坦沒有做過巨大貢獻的。當然他有時在創(chuàng)新思維中會錯過目標,例如,他對光―量子的假設。可是我們不應該過分批評他,因為即使在最準確的科學里,要提出真正新的觀點而不冒任何風險是不可能的。 (參見前引 A。 Pais 的著作,p.382)
這封推薦書寫于 1913 年,其中被嘲笑的光―量子假 設 (hypothesis of light-quanta) 指的就是上述愛因斯坦于 1905 年大膽提出的想法。可是愛因斯坦不理這些嘲笑,繼續(xù)把他的想法向前推進,于 1916 年至 1917 年確定了光量子的動量,進而發(fā)展為 1924 年對康普頓效應 (Compton effect) 的劃時代的認識。
光量子這一革命性之觀點產(chǎn)生的歷史可以總結為:
1905 年 愛因斯坦關于 E = hν 的論文
1916 年 愛因斯坦關于 P = E/c 的論文
1924 年 康普頓效應
在那些年里,在 1924 年康普頓效應確立之前,愛因斯坦完全孤立,因為他對光量子的深邃眼光不被物理學界所接受。
在 1905 年至 1924 年之間,愛因斯坦的研究興趣主要在廣義相對論。作為科學革命,廣義相對論在人類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其設想宏偉、美妙、廣邃,催生了令人敬畏的宇宙學,而且它是一個人獨自孕育并完成的,這一切讓我想起《舊約》里的創(chuàng)世篇 (不知愛因斯坦本人是否曾想起這個比較)。
當然,我們很自然也會想起其他的科學革命,例如牛頓的巨著、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不同之處:牛頓的工作確實是宏偉、美妙、廣邃的。對??墒窃谒坝匈だ?nbsp;(Galileo)、開普勒 (Kepler),還有更早的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們的成果。他也不是當時唯一在尋求萬有引力定律的人。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也都是影響深遠的革命??墒撬鼈兪钱敃r許多人研究的熱門課題,都不是由一個人所創(chuàng)建的。
關于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沒有抓住什么機遇,而是創(chuàng)造了這個機遇。他獨自一人通過深邃的眼光,宏偉的設想,經(jīng)過七八年孤獨的奮斗,建立起一個難以想象的美妙體系。這是一次純粹的創(chuàng)造。
廣義相對論認為引力來自時空的彎曲
廣義相對論代表引力場的幾何化。自然而然它使愛因斯坦接著提出電磁場的幾何化。從而又產(chǎn)生了將所有自然力幾何化的想法,即統(tǒng)一場論。此發(fā)展成為他后半生的研究重點。例如,1949 年至 1950 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中心他最后的研討會上,他嘗試著把電磁場 Fμν 合并成不對稱的度量 gμν 。他這個嘗試和他先前在同一方向所做出的努力一樣,都沒能成功。
由于沒有成功,也由于自 20 世紀 20 年代初,愛因斯坦將其注意力幾乎全部放在這項研究上而忽略了像固體物理和核子物理這些新發(fā)展的領域,他經(jīng)常遭受批評,甚至被嘲笑。他對于統(tǒng)一場論的投入被描述為著魔 (obsession)。這種批評的一個例子是拉比 (I。 I。 Rabi, 1898―1988) 于 1979 年在普林斯頓舉行的愛因斯坦百年紀念上所講的話:
當你想起愛因斯坦于 1903 年或 1902 年至 1917 年的工作時,那是極其多彩的,非常有創(chuàng)造力,非常接近物理,有非常驚人的洞察力;然而,在他不得不學習數(shù)學,特別是各種形式的微分幾何的時期以后,他就改變了。
他改變了他的想法。他的那種對物理學的偉大創(chuàng)意也隨之改變了。
拉比是否正確呢?愛因斯坦有沒有改變呢?
答案是:愛因斯坦的確改變了。改變的證據(jù)可以在他 1933 年的斯賓塞演講 (Herbert Spencer Lecture)《關于理論物理學的方法》(On the Method of Theoretical Physics, New N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33) 中找到:
理論物理的公理基礎不可能從經(jīng)驗中提取,而是必須自由地創(chuàng)造出來……經(jīng)驗可能提示適當?shù)臄?shù)學觀念,可是它們絕對不能從經(jīng)驗中演繹而出……
但是創(chuàng)造源泉屬于數(shù)學。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我認為單純的思考可以抓住現(xiàn)實,正如古人夢想的一樣。
雖然你可以同意或反對這些非常簡要的論點,但是你必須同意它們強有力地描述了愛因斯坦在 1933 年關于如何做基礎理論物理的想法,而且此想法相對于他早年的想法有極大的變化。
愛因斯坦自己對這一變化非常清楚。在他 70 歲出版的《自述》(Autobiographical Notes) 里,我們看到:
……我作為一個學生并不懂得獲取物理學基本原理的深奧知識的方法是與最復雜的數(shù)學方法緊密相連的。在許多年獨立的科學工作以后,我才漸漸明白了這一點。
很明顯,在這一段里,“獨立的科學工作”指的是他于 1908 年至 1915 年期間創(chuàng)建廣義相對論的長期奮斗。長期奮斗改變了他。是否朝更好的方向改變了呢?拉比說:不是,他的新眼光變成徒勞無益的走火入魔。我們說:他的新眼光改寫了基礎物理日后的發(fā)展進程。愛因斯坦逝世幾十年來,他的追求已經(jīng)滲透了理論物理基礎研究的靈魂,這是他的勇敢、獨立、倔強和深邃眼光的永久證明。
- 2025九峰山論壇暨化合物半導體產(chǎn)業(yè)博覽會
- 第九屆廣東水展 廣東國際水處理技術與設備展覽會
- 第九屆廣東水展
- 新會預告|“第七屆零售銀行領導者年會”邀您共同探討數(shù)智賦能下零售銀行的逆勢增長
- 選車網(wǎng)發(fā)布:2025年第3周汽車口碑榜深度解讀 新能源與燃油車的較量與趨勢
- 智能、綠色、多贏 | 2025第十二屆亞太港口科技峰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圓滿落幕!
- 《2024中國AI大模型產(chǎn)業(yè)發(fā)展與應用研究報告》發(fā)布,美洽案例被引用
- 定檔!2025商業(yè)航天大會暨展覽會將于2025年3月登陸深圳
- 全國多個機場上線毫米波人體成像安檢儀,平均15秒完成人身安檢
- 北京InfoComm China 2025展會將于4月16-1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