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個信息披露極度不充分的行業(yè),對于行業(yè)研究員而言,出現一兩家上市企業(yè)總是令人高興的事情。前幾日,國內第二家網貸平臺信而富赴美上市成功,在國內掀起了一輪討論網貸平臺上市問題的熱潮,在筆者看來,除了上市風向標意義之外,最大的貢獻便是其充分的信息披露,從中可以發(fā)現很多不為人知的行業(yè)秘密。
在從網貸之家獲取到信而富中文版招股說明書后,筆者第一時間進行了研讀,梳理了消費金融行業(yè)發(fā)展面臨的四大難題,與大家分享如下,歡迎留言交流討論。
數據難題:信息保護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從發(fā)展趨勢上看,網貸平臺資產端的發(fā)展要從人力渠道走向大數據驅動,這個在業(yè)內已經基本成為共識。而所謂大數據,是指多個來源和多種格式的大量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涉及到諸多的數據源。對不同規(guī)模、不同類型的互金平臺而言,不斷開拓數據源已經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工作。
比如信而富就在全國94個城市設立了107個數據驗證中心,其招股說明書提到:
“對于每個貸款申請,我們收集和驗證數百個數據輸入,以通過我們的專有信用評估技術進行分析。……生活貸款(即現金類貸款,筆者注)要求潛在的借款人提供基本的個人信息以及貸款的目的,借款人授權我們檢查和核實與借款人信用相關的第三方數據,包括但不限于潛在借款人的信用記錄,銀行交易記錄,工資單,住所登記記錄和電話和公用事業(yè)記錄。我們還有能力通過我們的數據驗證中心為我們的生活方式貸款進行現場客戶信用評估措施。”
當然,拓展數據源上也會面臨不少難題,但各家平臺難題不同,缺乏行業(yè)代表性。而在已獲取信息的使用過程中,涉及到的諸如用戶隱私和信息保護等問題,才是整個行業(yè)面臨的達摩克里斯之劍。
在信而富的招股說明書中,可在不止一處見到諸如以下的表述:
“我們從借款人、投資者和我們的合作伙伴那里收到、傳送和存儲大量個人身份信息和其他機密數據……個人識別和其他機密信息越來越多地受到許多國內和國際管轄區(qū)的法律和法規(guī)的約束……任何無法充分解決隱私權問題,即使沒有根據,也不符合適用的隱私或數據保護法律、法規(guī)和隱私標準,可能會對我們造成額外的成本和責任,損害我們的聲譽,禁止使用我們的平臺和損害我們的業(yè)務”。
沒錯,數據是核心驅動力。但問題是,在數據保護和用戶隱私等相關法律框架最終明確落地之前,對互金平臺而言,數據既是寶貴的資產,也可能演變成為聲譽風險、合規(guī)風險、用戶訴訟風險等各類問題的潛在來源,是福是禍,尚是未知之數。
居高不下的客戶獲取成本
流量越來越貴早已成為行業(yè)共識,不少平臺的綜合獲客成本高達數百甚至上千元。信而富公布的新客戶平均激勵成本為17美元(約合人民幣118元,僅在投資者資助貸款促進我們的首次消費貸款借款人平臺時支付),僅是指新客戶轉化費用,還不包括引流費用。從信而富的財務數據看,獲客成本甚至已經成為平臺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2014-2016年,信而富的期末貸款余額由3.35億美元增長至10.62億美元,而其扣除客戶獲取激勵的交易和服務費用(主要指借款人的利息和手續(xù)費收入)卻從602萬美元降至559萬美元。至于原因,招股說明書提到“由于我們使用客戶獲取激勵措施,消費貸款增加并未導致2015年和2016年的收入相應增加。”
說到獲客,消費金融平臺一般存在兩種渠道,一種是通過品牌推廣獲客,一種是與場景方合作獲客,信而富的招股說明書提到“我們通過多種渠道,包括社交網絡,在線旅行社,電子商務平臺和支付服務提供商獲得優(yōu)質借款人”,便包括了這兩類渠道。從場景方獲客不難理解,這是基于場景的消費金融產品獲客的主要渠道,但隨著脫離場景的現金貸產品的興起,消費金融企業(yè)開始更多地倚重品牌推廣進行獲客,相比場景方獲客,獲客精準度和難度也都大幅增加。
“我們打算繼續(xù)為我們的營銷和品牌推廣工作投入大量資源……我們相信,以成本效益的方式發(fā)展和保持品牌意識至關重要,以保留現有的借款人和投資者,并吸引新的客戶?!覀兘⑵放频呐π枰罅恐С?,而且我們未來的營銷工作可能會繼續(xù)需要大量的額外費用……我們的營銷渠道包括社交媒體,傳統(tǒng)媒體,與主要互聯網公司的戰(zhàn)略關系,搜索引擎優(yōu)化,搜索引擎營銷,廣告牌和郵件到網絡。”
客戶是業(yè)務增長的基礎,但高企的獲客成本很容易變成一個成本黑洞,成為平臺可持續(xù)經營的最大障礙。
羊毛出在羊身上,過高的獲客成本只能從客戶身上再賺回來,怎么賺?一個簡單的公式,客戶價值=客單價*服務費率*復購率,在不提高貸款利率的前提下,要么提高單筆借款金額,要么提高單個用戶的借款次數。而某種程度上,這兩個問題本質上是一個問題,因為用戶借款次數越多,信用記錄便認為越好,平臺給的額度也越多。
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要留住存量用戶,除了推出一些鼓勵重復借款的激勵措施,最根本的就是降低利率,而降低利率反過來又會影響客戶價值。況且,若不能拓展低成本資金來源,降低貸款人利率也并不具有實際的可行性。從這個角度看,強化存量用戶的精細化運營,至少已經越來越成為消費金融平臺的一個硬實力。
如何拓展低成本資金來源
隨著監(jiān)管機構對于貸款產品信息披露的要求提高(比如,必須披露現金貸產品的年化利率)和借款人對貸款產品成本意識的提升,低利率已經成為放貸機構留住存量優(yōu)質用戶的核心武器。
資金低進才能低出,只有降低資金來源成本,才能從根本上降低貸款產品利率。當前,網貸平臺C端理財產品的利率已經降至行業(yè)地平線(平均理財收益率低于9%),繼續(xù)下調的空間有限,此時拓展機構投資者資金成為最有效的手段。在信而富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也看到:“我們還計劃進一步多元化資金來源,包括增加機構投資者的數額。……我們計劃增加對包括銀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在內的個人和機構的營銷工作,作為投資者?!?/p>
但問題在于,對大多數網貸平臺或消費金融平臺而言,拓展B端尤其是持牌金融機構資金已經越來越難。一方面,隨著現金貸監(jiān)管的深入,持牌金融機構在選擇合作對象時傾向于設置越來越高的準入門檻,以免被動卷入諸如“高利貸”、“暴力催收”等輿論風波中;另一方面,隨著高息模式式微,失去了高息覆蓋風險的保護,持牌機構對于相關消費金融平臺的可持續(xù)經營能力存疑,在合作上也謹慎得多。
最后,與C端市場不同,B端投資人更加理性,更傾向于與大平臺合作,行業(yè)整體資金來源的B端化,可能也會加速行業(yè)自身的分化,大平臺在低成本資金來源上占據更多優(yōu)勢,而中小平臺則越來越受制于低成本資金難題。
如何組建生態(tài)圈并提升在生態(tài)鏈的地位
隨著產業(yè)空間的快速擴大,生態(tài)圈內的分工細化成為必然趨勢。此時,企業(yè)間的競爭將更多地體現為生態(tài)鏈的競爭。生態(tài)鏈可以為消費金融企業(yè)提供諸如低成本資金、消費場景、客戶來源、信用數據、品牌傳播、增信擔保、貸后管理等一系列支持,誰的生態(tài)鏈資源更強大、更穩(wěn)定,誰在生態(tài)鏈中的地位更核心,便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更大優(yōu)勢。
在信而富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看到了企業(yè)對于建立生態(tài)緊迫性的認識,提到:
“我們與合作伙伴的關系對我們未來的成功至關重要。……繼續(xù)與互聯網公司、電子商務平臺、在線旅行社、電信服務提供商和支付服務提供商建立新的關系,我們打算與現有合作伙伴探討其他形式的關系,并與其他潛在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如社交媒體公司,消費者交易公司,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建立更多關系?!?/p>
筆者在《消費金融走出同質化的“七字訣”》一文中把“生態(tài)”視作消費金融破局同質化競爭的重要法寶,提到:
“單就消費金融產品本身,已無太多進化的空間,要想差異化,唯有改變產品形態(tài)。就像當年蘋果打敗諾基亞,不在于蘋果造出了更好的通話手機,而是造出了“能打電話的互聯網終端”,此“手機”已非彼“手機”,產品形態(tài)有了本質變化。
同樣,傳統(tǒng)金融機構的消費金融產品雖然有很多槽點,但從產品本身看,已經是一款非常成熟的產品,唯有打造具有消費金融功能的一體化服務生態(tài),才能在本質上實現差異化。從這個意義上,電商平臺將消費金融內嵌于購物場景,便可視作一種生態(tài)化探索,也正是靠著這種生態(tài)化競爭,取得了快速的發(fā)展。未來,可沿著類似的方向進行更多的探索,而不僅僅局限于場景?!?/p>
企業(yè)的競爭力取決于生態(tài)圈的整體實力,為了更好地融入生態(tài)圈,企業(yè)要能為整個生態(tài)圈提供支持與服務,在互惠互利中走向共贏。未來,消費金融類企業(yè)不僅要服務用戶,還要服務好整個生態(tài)鏈,大家真的準備好了嗎?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