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唐科技是一家ODM廠商,高峰期其市值高達10億元人民幣,近日其卻以46萬多元的價格出售了自己,顯然ODM模式越來越艱難,那么對于小米這種完全依靠代工企業(yè)的手機品牌又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ODM和OEM等代工模式是歐美品牌企業(yè)為了提升自家的凈利潤率而推廣的一種模式,它們自己掌握物流、品牌、營銷等部分,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而將利潤低微的制造業(yè)務外包給發(fā)展中國家的企業(yè),這當中將代工模式發(fā)展到極致的是臺灣的企業(yè),其中的佼佼者有臺積電和富士康等企業(yè)。
小米2011年開始進入手機市場的時候采取了類似的模式,自己掌握了營銷、品牌、物流等部分,而英業(yè)達、富士康則幫它設計和代工制造手機,成為2012年-2014年間最成功的國產品牌。
但是這種模式有它的缺陷,代工企業(yè)開發(fā)了多款手機,同時向國產手機品牌兜售,往往一家代工企業(yè)同時為幾家手機品牌服務,例如富士康就同時為華為和小米服務,這導致部分手機款式出現相似的風格,而且由于國產手機品牌本就利潤較低,代工企業(yè)畢竟要分去一部分利潤,這降低了小米這類完全依靠代工企業(yè)的品牌的凈利潤率,2013年的數據顯示其凈利潤率只有1.8%。
過低的利潤顯然無法支持小米加大研發(fā)投入,增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華為、魅族、樂視等開始將小米的營銷模式學到手后小米僅剩下的競爭力就是自家的MIUI系統(tǒng),小米也在積極開發(fā)自己的芯片但是至今已經過去兩年了卻始終只聞腳步聲。
其實當初希望獲取高利潤的歐美品牌在失去了對制造業(yè)務的掌控力后也導致它們的競爭力逐漸衰落,西門子、諾基亞、MOTO、愛立信等手機品牌如今已經不見蹤影。如今依然在市場上擁有競爭優(yōu)勢的蘋果,在創(chuàng)新力不斷下滑的情況下,其利潤率也在下降,導致它不得不壓榨代工企業(yè),但是蘋果的利潤率雖然下降了但是依然高達兩成。
2014年開始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發(fā)生了變化,金立、OPPO、vivo等手機品牌崛起,它們強調自主設計和制造,在產品品質的掌控方面顯然比小米強的多,更重要的是它們掌握了制造業(yè)務,可以更快的推出新款手機,同時設計制造出具有自家特色的產品,而在制造業(yè)務上獲得的利潤支持了它們在廣告營銷和渠道方面的投入。
相比起小米,OPPO開發(fā)了自家獨有的閃充技術,而金立在長續(xù)航、安全方面擁有獨到技術,讓自己的手機獲得了差異化競爭力,OPPO已超越小米成為國產前二強并躋身全球前四。國產第一大品牌華為的手機中,估計也有半數是由自己設計和制造的,這部分自主設計和制造的手機應是高端的華為品牌手機,也是為華為帶來最多利潤的產品。
在OPPO、金立、華為等手機品牌市場份額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缺乏設計和制造能力的中小手機品牌就成為受害者,他們的市場份額不斷被壓縮,每年大量倒閉,自然就壓縮了代工廠商的業(yè)務,這也是這幾年代工廠紛紛倒閉的原因。
其實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也意識到了這種趨勢,其早已經展開了轉型的動作,推出富可視品牌手機,近期據說與諾基亞合作獲取它的品牌授權希望以諾基亞品牌發(fā)展自己的手機業(yè)務。
展唐的退場無疑給小米等依賴代工廠的品牌拉響了警號,它要繼續(xù)與OPPO等擁有自主設計和制造能力的手機品牌競爭,想如蘋果那樣擠壓代工廠的利潤并不容易,因為它們相比起蘋果給予代工廠的利潤本就不高,而規(guī)模更只有蘋果的四分之一,能做的只能是發(fā)展中高端產品提升利潤率,但是面對廣告營銷和渠道建設的巨額投入卻又面臨籌集資金的問題,可謂兩難。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