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曾是蘋果的第二大收入來源產品,不過已遭遇了連續(xù)九個季度的銷量環(huán)比下滑并跌穿季度千萬銷量,去年底蘋果推出12.9寸的iPad Pro進軍企業(yè)市場并贏得不錯的開端,這次再推9.7寸iPad Pro無疑是蘋果試圖進一步在企業(yè)市場發(fā)展。
12.9寸iPad Pro開局不錯
蘋果早在2014年7月與IBM合作開發(fā)企業(yè)市場應用,為iPad進軍企業(yè)市場做準備,到去年底雙方合作開發(fā)的企業(yè)應用超過100款,涉及了14個不同的行業(yè)和65個不同的職業(yè),雙方未來還計劃開發(fā)消費產品、汽車行業(yè)、化工等其他行業(yè)以幫助蘋果的iOS系統(tǒng)可以應用于更多的行業(yè)。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準備,蘋果去年底正式推出了面向企業(yè)市場的12.9寸的iPad Pro,據IDC的數據iPad Pro在去年的四季度的銷量達到200萬部,超過微軟去年獲得快速發(fā)展的surfac同期的160萬銷量。
不過12.9寸iPad Pro有其遺憾,那就是太大不太方便攜帶以及價格太高,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由于其價格太高首月銷量只有4.9萬部,價格太高正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iPad Pro在中國的起始售價達到5888元人民幣,如果加上Apple Pencil和Smart Keyboard起始售價更是高達7904元人民幣,過高的售價成為其在中國市場銷售的主要障礙,而中國市場已成為蘋果第二大收入來源地,蘋果CEO庫克對這個市場日益重視。
9.7寸iPad Pro的優(yōu)勢
9.7寸iPad Pro繼承了12.9寸iPad Pro的幾乎所有優(yōu)點,采用了當下性能最先進的蘋果A9X處理器,據geekbench測試這款處理器的性能超過了Intel的酷睿M處理器,在去年的iPad Pro發(fā)布會上演示了這款產品運行Photoshop和AutoCAD,強大的性能足以支持iPad Pro運行企業(yè)應用。
9.7寸iPad Pro同樣支持Apple Pencil和Smart Keyboard,這讓它的生產力屬性明顯。當然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它的價格了,在美國市場這款產品的售價為599美元起,相比12.9寸的iPad Pro的799美元起降低了四分之一,這將有助于強化其在企業(yè)市場的發(fā)展,幫助它獲得更多的銷量。
9.7寸iPad Pro能拯救iPad么
微軟的Windows系統(tǒng)在移動市場競爭多年都未能獲得突破,幾經努力收購諾基亞手機業(yè)務試圖拓展在移動市場的份額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被迫對這筆資產進行減記導致微軟出現史上最大的季度虧損,不過其推出的surface終于在平板市場上獲得成功,由于surface的成功吸引了傳統(tǒng)的PC企業(yè)紛紛開發(fā)類似的二合一平板產品,更讓微軟感到鼓舞的是CT陣營的三星和華為都加入了這一陣營。
Surface的發(fā)展證明了生產力市場對于二合一平板的需求,iPad Pro已經初步具備了生產力的因素,12.9寸iPad Pro在發(fā)售頭一個季度就取得了超過surface的銷量讓蘋果看到了它在企業(yè)市場的希望,如今推出的9.7寸iPad Pro兼顧了移動性和生產力屬性或有望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成為surface的有力競爭者。
蘋果公布的2016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的時候預計第二財季將出現自200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iPad Pro去年四季度獲得的不錯表現無疑成為蘋果希望抓住的機會,9.7寸iPad Pro能扭轉iPad一直銷量下滑的趨勢拯救iPad這個產品么,還是讓市場來驗證吧。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