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報道指華為今年的銷量增長目標是30%,即是說要達到1.4億部左右,這比原計劃目標銷量提升了10%,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關鍵是在海外市場,只是從華為這么多年的成績來看拓展海外市場的難度頗大。
國內市場繼續(xù)高速增長困難
2015年華為能獲得超過40%的增長主因是在國內市場銷量的猛增,然而2015年其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已經逼近20%,在國內市場少有手機企業(yè)能獲得超過20%的市場份額,歷史上只有諾基亞和三星做到了,小米在迫近20%份額的時候增速就出現(xiàn)了大幅度下降,華為恐怕也難以避免。
華為一直宣稱自己在高端市場獲得了優(yōu)異成績,然而2015年其面臨的困難也很明顯,繼mate7獲得優(yōu)異成績后,新推出的P8、mateS、mate8并沒有如之前的產品那樣受歡迎。P8的定價太高導致上市幾個月后不得不采取較大的降價措施來促進銷售,而定價千元價位的P8青春版大賣證明用戶對華為的千元機更認可;華為的mateS據華為的說法是有70萬部,這與mate7的700萬銷量相去甚遠,隨后mate8上市華為不再談沖刺4000元或5000元價位最終定價與mate7一樣是2999元起。
華為在去年下半年對中低端手機也開始再次關注,推出暢享、暢玩、榮耀5X等千元機,分別將在mate7上的金屬外殼、指紋識別技術、大容量電池因素引入這些千元機,這無疑意味著華為希望在中低端市場以這類元素吸引用戶購買,證明華為在面臨激烈的競爭情況下不得不再度關注千元機以拉動銷量,這與其增加高端手機銷量占比的戰(zhàn)略是相違背的。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正陷入停滯,可是眾多競爭對手在加劇競爭。小米今年正在改變策略,黎萬強復出承擔著推動小米手機銷量的重任,小米將會作出激烈的攻勢。奇酷、樂視、魅族等新勢力在資本的支持下,今年的攻勢也會比較猛,它們都提出了較高的增長目標,眾多對手強攻,整體銷量增長放緩必然讓華為面臨強大壓力。
華為在海外面臨的問題
事實上這幾年中國手機銷量猛增,主要是依賴國內市場,它們在2014年、2015年的銷量中有近80%在國內完成的,海外銷量只有約1億部左右,海外市場拓展一直都不如意,這當中國產手機品牌影響力、專利較少等是一個問題。
2015年華為海外市場銷量占比依然在40%左右,并沒實現(xiàn)余承東當年上任時提出的海外銷量占比要達到60%的目標,這證明華為在海外市場拓展方面存在一定的阻力。
2015年華為在海外市場拓展中,只有歐洲、中東等市場發(fā)展不錯,而另兩個大市場印度、美國可以用完敗來形容,只有微不足道的銷量。這與華為過高估計自家品牌影響力,錯誤高估印度市場消費水平有一定關系,在印度市場國產品牌最成功的是聯(lián)想,在美國市場最成功的國產品牌是中興。
國外專利巨頭對中國手機企業(yè)虎視眈眈,隨著中國手機品牌逐漸成為規(guī)模巨大的企業(yè)并走向國際市場這些專利持有人必然會對中國手機企業(yè)發(fā)起專利訴訟以獲取豐厚收益,目前可見的就是小米不斷遭遇專利侵權訴訟。華為自有專利未必能確保其避免專利戰(zhàn),在LTE專利持有量方面三星居于華為之前、2015年美國統(tǒng)計的企業(yè)專利授權量排名中三星以5000多項居于第二位,比蘋果還多超過40%,而華為僅有800項比三星的六分之一還少,可是即使如此三星依然面臨了蘋果發(fā)起的世紀專利大戰(zhàn),華為準備好了迎戰(zhàn)專利侵權訴訟了么?
新的一年,華為在印度市場和美國市場也做出了改變,推出了千元人民幣的手機,而不再如之前的強調推高端產品,這或許會幫助華為改變目前在這兩個市場的弱勢。
在國內市場增長困難華為必然需要海外市場獲得銷量猛增,但國外銷量基數較小其承擔的增長壓力極大,華為真的準備好了拓展海外市場么?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