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就的一加
作為智能手機行業(yè)的新人,一加從來不缺乏公眾的關注。首款機型已經賣了超過150萬部,一加2更在短時間內收到超過200萬預定,其中“不將就”的情懷加成功不可沒。
但在我看來,剛發(fā)布不久的一加2實在有些將就,情懷打了折扣。
人類都知道,完美的手機是不存在的。即便“完美”如iPhone,可以被吐槽的地方同樣不少。但我并不是因為一加2的缺點而指責其“將就”。事實上,大熱的一加首款機器難道沒有缺點嗎,當然不是。但是在那個時候,其可定制化的后蓋,懸浮屏甚至是數據線的設計都讓人眼前一亮,給國內乏味的智能手機市場吹來新鮮的空氣。所以盡管仍是相對小眾的機型(150萬左右的銷量,國內占比不超過一半),但一加在國內外玩家心目中的評價還是很高的,本人也是忠實的粉絲。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一加傳遞了一種態(tài)度,即其一直所宣傳的“不將就”。
什么是不將就?綜合一加官方文案和劉作虎本人的描述,大致可理解為:不勉強自己,追求極致,給予用戶更多關懷,在能做到的地方盡量都做好。
作為企業(yè)的核心理念,不將就幫助一加渡過了最為艱難的初創(chuàng)期,也將這個標簽深深打入了用群群體的心智當中。也就是說,當我們在期待一加2的時候,我們是在期待一款同樣不將就,并且更加出色的手機。
令人失望的是,即便忽略消費者在400多天漫長等待過程中被不斷拔高的期望值,即便只用“優(yōu)秀產品”的標準去衡量一加2,可以提高的地方都實在太多了,并且不少地方實在和情懷無關。
二、一加2將就了什么
本人認為一加2的情懷打了折扣,主要理由有三個:首先,一加2只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很少做”超出預期“的事情。這種做法顯然不叫”追求極致”,說及格甚至良好都沒問題,但顯然談不上優(yōu)秀;其次,一加2出于各種原因在某些地方確實做的不好,卻偏偏用“情懷”將其包裝,這種行為本身不具有情懷;最后,一加2在某些關鍵點設計上考慮欠缺,犯了錯誤。
總而言之,我認為一加2真的仍然是一部非常優(yōu)秀的智能手機,但已經不是當初那家“不將就”的公司。顯然在渡過生存期后,一加選擇了一條更加穩(wěn)妥而安全的道路,但這或許正是普通公司和偉大公司的最大區(qū)別。前幾天一加聯合創(chuàng)始人聲稱未來手機廠商只會剩下蘋果、三星和一加,但只從一加2透露的意味看,本人覺得一加已經跑偏了方向。
詳細闡述上面三個理由之前,先看看一加2的配置:高通810處理器,5.5英寸屏幕,1080P分辨率,3GB/4GB內存,1300萬后置攝像頭,500萬前置,3300mAh電池,指紋識別,雙卡雙待,售價1999元。
只看配置很難看出槽點,一方面我們不僅要看一加說了什么,還要看一加沒說什么;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清楚在批判某款手機缺點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說什么。
如果我們綜合分析一款手機的缺點,會發(fā)現其出現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1、因為成本/性價比綜合考量,在硬件配置、外形設計方面不如人意。
比如我們很難去指責一款售價不到千元的手機的缺點是“沒有配置高通驍龍810處理器”,因為“臣妾真的做不到”。這種“缺點”顯然不是缺點,因為配置本身顯然是要和成本、售價掛鉤綜合考量的。
但反過來看,如果一款機型所有的配置、外形都可以和其價格直接關聯起來,也基本表示它“毫無亮點”。這樣的手機我們肯定見過很多,但回想一下,我們能記住幾部的名字?所以我們會發(fā)現這種中庸之舉在如今分外殘酷的智能手機市場是很難討到好處的,想要勝出,你不能只做“應該做的事情”,還要給些超出用戶預期的東西。
再回想下當初的小米,之所以在極短時間內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極高的配置和極具沖擊力的售價。這種貌似“反?!钡男袨樯畹脿I銷學精髓,更能讓消費者念念不忘。事實上一加當年提出的“不將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拼配置拼無可拼的時候,大家都開始說“忘記參數”的時候,一加反而說不講究,說要配置也要體驗,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新鮮的。
一加首代拿出了懸浮屏,babyskin涂料后蓋等算是國內“首創(chuàng)”的賣點,不愧“不將就”。但是一加2呢?外觀上乏善可陳,用的仍然是可定制后蓋的老梗,配置都是當下最強。這些不是說一加做的不好,其實做的很好,但壞就壞在大家都認為這是你“應該做的”。屬于沒做要減分,但做到了不加分的“基礎工作”。它能讓你及格,卻沒法幫助你卓越。
所以一加正在從“驚艷”往“無亮點”滑步,情懷確實在打折扣。并非本人太過苛刻,其實市場比我更苛刻。不管怎么說,一加仍然算是“小眾情懷”的手機,媒體聲量遠遠大過實際銷量。但正因為如此,喜歡一加的粉絲更容易用高標準來要求一加,一旦他們發(fā)現情懷不在,忠誠度也會如潮水般退去。
2、因為工藝水平、設計水平等綜合實力的限制,在機器制造、設計方面留下的缺陷。
比如說各種山寨手機慘絕人寰的外觀,比如錘子手機當年犯下的諸多錯誤。很多時候,可能廠商已經很努力了,但缺失表現不夠令人滿意。
這種情況,令人同情,但市場并不會因為同情而買單。不可否認,有些消費者是單純的,單純到可以只因為“情懷”而買單。但一來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二來當情懷和現實劇烈碰撞的時候,不少人也會慢慢選擇退卻。
無數案例都告訴我們,單純玩情懷是不行的,精美的PPT能讓一些人沖動消費,但更多人會選擇觀望。
Shutup and show me the phone!
盡管是一家新公司,但一加有OPPO的背景,在設計制造方面實力還是很強的,再加上有了一代的歷練,一加2目前在這方面并未暴露明顯的缺陷。但最令人驚訝的一點是其厚度和重量。
9.85mm和175g,是的你沒看錯,這就是一加2在厚度和重量方面的表現。增加一下感性的認識,我們看下其他旗艦機型:iPhone6是6.9mm、129g;MX5是7.6mm、149g;錘子手機是8.23mm、167g。
其實本人一向反對無限制的追求輕薄,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三星s6edge,使用一段時間后我不得不買了一個保護套,主要原因就是因為輕到飄起,薄到割手。但作為一款5.5英寸的機器,接近1cm的厚度和175g的重量,這種配置絕對是和手感無緣了。
以一加的設計和制造水平,適度控制手機的厚度和重量顯然是可以做到的,但顯然產品團隊明顯沒考慮在這方面下功夫,這點顯然違背了其一向“不將就”的情懷。因為現在還買不到一加2,但本人曾經長時間使用錘子手機,盡管重量和厚度都略好于一加2,但大部分人直觀感覺還是太重了,光這一點就會讓想將其作為主力機的朋友感到痛苦。
除此之外,一加在大力宣傳屏幕“通透”、USB-C接口的時候,也不會告訴我們攝像頭已經從索尼換成了OV,也沒有主流的快充解決方案。
坦率承認缺點還好,一加的做法是反而將其作為機器的賣點和特色,這種“情懷”本身確實有悖情懷。
3、因為理念不同而造成的一些”缺點“
比如說手機要不要上2K屏,到現在仍然眾說紛紜,但更多人傾向于認為沒有必要。又比如說UI設計上扁平化和擬物,雖說如今扁平化是趨勢,但也不能將擬物一棍子打死。
這類缺點,最難稱之為”缺點“,就像我們討論蘋果和雪梨哪個好一樣。
一加2最具爭議的一個設計就是正面的指紋識別“按鈕”。之所以要打個雙引號,是因為這個按鈕具備指紋識別功能,但卻是不可按壓的,只能點觸。關于這個問題,一加的產品經歷曾在知乎撰長文解釋,其理念為“統(tǒng)一用戶使用體驗,不造成割裂”,并詳細比較了市場常見的幾種解決方案,認為一加2的解決方案是現有條件下安卓機器較好的辦法。
所謂的“不造成使用體驗的割裂”,主要理由是安卓的幾個按鍵一般要么是虛擬,要么是觸控的,如果主頁Home鍵做成實體按鈕就“割裂”了,典型的代表是三星的手機。
這點其實略有點吐槽無力:本人及身邊眾多朋友的一致觀點是實體Home鍵是三星顯著的特色和優(yōu)點,怎么到一加2這里就成為割裂體驗了呢?
既然說到體驗問題,本人認為:A、看到按鈕就想要按下去,這是人類長時間生活造成的本能,是超過安卓還是IOS的更深層次的本能;B、到目前為止幾乎所有的手機,不管是iPhone還是安卓,要么是實體按鍵,要么是虛擬按鍵或者觸控點,還未出現過實體的觸控按鍵(某些機器的背部指紋識別也是做成塊而非按鈕的模式),一加2的這種奇葩涉及和人類多年使用任何手機的體驗都不一樣。
產品團隊的設計出發(fā)點很好理解:一方面為了方便用戶定位指紋識別區(qū)域,另一方面又保證正面的按鈕都是觸控的。但這種“統(tǒng)一”其實會帶來更大的割裂:和人類本能的割裂、指紋鍵和手機上其他實體鍵的割裂、一加手機和任何其他手機的割裂。
這已經不是體驗的割裂了,是精神的分裂。
這樣奇葩的設計是團隊設計水平的能力問題嗎?本人認為不是。那么為何會出現這種結果?要么是團隊成員已經自大到認為可以忽略所有用戶的感受,要么是基于成本或者其他方面的考量。
之前網絡上有爆料一加2之所以采用這樣的指紋識別解決方案,是因為采用了公模設計可以節(jié)省成本。我不想用陰謀論來下結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真的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涉及。
三、一名粉絲給一加的話
黑了這么一大坨,但我還是想表明一點,本人真的是一加的粉絲,長篇大論是真愛的表現啊。
坦率的說一加首代我買了,但一加2真心不想買,同時,本人真心期待一加下一代的機器能夠重新回到正規(guī),可以讓本人可以開心的買買買。
下面是一些給一加的建議:
1、我們不是因為一部手機“完美”而喜歡它,而是因為產品背后所蘊含的精神和態(tài)度;
2、我們可以接受手機的缺點和不完美,但很難接受強詞奪理、欺騙以及隱瞞;
3、一加越賣越好,但請別忘記一開始的支持者,“勿忘初心”。
衷心祝愿一加越來越好。
作者微闊網(www.wekuo.com)創(chuàng)始人大南,公眾號:zhuguankeji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