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電視行業(yè)是個日漸式微的行業(yè),但近幾年來因為智能電視的崛起又開始走向新的復興之路,傳統的電視廠商和互聯網企業(yè)再次掀起了造電視的熱潮。進入2016年,這股“邪火”似乎越燒越旺,酷開、小米、樂視等都在這個3月份已經發(fā)布或即將發(fā)布最新的互聯網電視新品。
黑科技、內置芯片、存儲空間、屏幕、性價比……諸多過去曾經出現在智能手機行業(yè)的產品參數又出現在了互聯網電視領域。在各路互聯網廠商角逐電視領域的同時,傳統的電視廠商似乎陷入了沉寂,創(chuàng)維、TCL、海信、康佳、長虹等傳統電視巨頭紛紛陷入虧損,似乎智能電視、互聯網電視并沒有給他們帶來新的商機。
與傳統電視賣硬件不同,互聯網電視所都兜售的并非電視本身,甚至不是電視所承載的各種軟件應用和內容,而是互聯網企業(yè)與最終用戶的連接,尤其在智能終端日益普遍的今天,誰抓住了與用戶的連接,誰就抓住了未來。
視頻行業(yè)戰(zhàn)火燒至互聯網電視行業(yè)
2016年互聯網電視行業(yè)的火熱還應該從各大視頻網站的PK說起,近兩年來,各大視頻網站自制劇、自制節(jié)目的興起給視頻行業(yè)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羋月傳》、《瑯琊榜》、《太子妃升職記》、《奇葩說》這些已經火過的電視劇和節(jié)目暫且不說,最近《太陽的后后裔》廣受熱捧再次引燃了觀眾和視頻網站的熱情。
在視頻行業(yè)內容逐漸為王的今天,視頻網站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各大視頻網站一方面發(fā)力內容自制,另外一方面也積極與更多內容制作團隊合作,擴大內容的影響力,進而為平臺帶來更大流量。但只有這些似乎并不夠,尤其在智能電視逐漸普及的今天,如何借助這一智能終端與更多用戶產生關聯成為視頻行業(yè)的新焦點。這就難怪視頻行業(yè)競爭會在2016年演化成一場針對互聯網電視的競爭。
互聯網電視硬件、軟件和內容并重
說到互聯網電視,不得不再次回顧一下近兩年火熱的智能電視。相比較而言,智能電視更多的體現在硬件層面,過去在智能手機中應用的操作系統(主要是安卓)、處理器(四核、八核不等)、內存、WiFi上網等開始出現在電視中,電視逐漸成為一個堪與PC媲美的新產品。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為傳統電視廠商所擁抱的新趨勢。
如今,互聯網電視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比智能電視更進一步,如果說智能電視拼的是硬件,那么互聯網電視則是在硬件、軟件應用和視頻內容三方面并重。如今的互聯網電視廠商不僅僅在強調自身的硬件如何如何高端,而是通過與視頻網站和優(yōu)質內容的融合,為用戶帶來更加不一樣的視聽體驗,這也是傳統電視廠商所不具備的。
傳統電視廠商以怎樣的姿勢介入?
去年以來,傳統電視廠商的日子已經開始更加難過,即便是智能電視的新趨勢也沒能給他們帶來更好看的業(yè)績表現。幾大主流廠商都開始陷入了虧損的境地。應該說,在軟件應用和視頻內容制作上,傳統電視廠商的劣勢明顯,再加上電視行業(yè)本身就已經是夕陽產業(yè),傳統電視廠商在這種情況下不虧損才怪。
盡管相比較新興的互聯網電視廠商而言,傳統電視廠商在硬件制造上、渠道部署上占據優(yōu)勢,但在智能終端對于軟件和內容越來越依賴的今天,傳統電視廠商必須要快速應變才行。與互聯網企業(yè)的合作不失為一種新選擇,如海爾和暴風科技合作的暴風TV,這種由傳統電視廠商提供硬件、互聯網企業(yè)提供內容和軟件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集合雙方的優(yōu)勢。
盡管如此,傳統的電視廠商在其中的話語權恐怕也會越來越弱。因為相比較互聯網公司來說,傳統電視廠商主要做的是硬件,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也主要體現在產品的購買和后續(xù)的維修等方面,相比較而言,互聯網電視企業(yè)則通過應用、內容為用戶提供持續(xù)不斷的服務,這種用戶黏性所帶來的不僅僅是硬件終端的銷售,更是通過這些服務從用戶手中賺取更多的利潤。(微信公眾號:changyandao1;作者:丁常彥)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