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加坡禁含糖飲料背后:減糖需形成全民意識
近日,新加坡衛(wèi)生部王乙康在出席活動時宣布,從2023年年底開始新加坡將禁止含糖量與反式脂肪酸較高的飲料進行廣告宣傳,具體措施將在明年年中公布。王乙康指出,現制飲料、鮮榨果汁及泡泡茶已經逐漸成為新加坡人民攝糖超標源頭,為明確飲料中的糖分含量,新加坡衛(wèi)生部還將采取“Nutri-Grade標簽分級制度”,要求售賣的商家在飲料包裝及電子菜單中表明糖量與反式脂肪酸含量,進一步推動全民飲食健康化。
據了解,這并不是新加坡首次“限糖”,早在2018年新加坡政府就頒布了面向全社會的征詢文件,圍繞新加坡居民如何減少攝入糖分議題,從強制性包裝正面營養(yǎng)標簽、廣告監(jiān)管、提高高糖產品消費稅等多個方面提出設想,超84%的新加坡居民表示贊同。根據新加坡衛(wèi)生部公布的《新加坡2020年全國人口健康調查》資料顯示,新加坡有超過40萬人患糖尿病,相當于平均每九名新加坡人中有一人患病,年輕化趨勢明顯。實際上,糖尿病患者數逐年上漲已經成為困擾全球多個國家的醫(yī)療問題。截止2019年數據調查結果,我國糖尿病患病人數高達1.16億,已成全球第一糖尿病大國。除糖尿病外,過量攝入糖分還會對身體血壓、心臟、血管、牙齒、骨骼、代謝等多方面產生負面影響,而含糖飲料則成為大眾攝糖的“重災區(qū)”。早在2015年《Circulation》雜志一項研究就揭露了含糖飲料與慢性病死亡的關聯(lián)。研究指出,攝入含糖飲料估計可導致全球每年18.4萬例死亡,其中13.3萬例死于糖尿病,4.5萬死于冠心病,6450例則死于癌癥。
為進一步控制我國居民人均攝糖量,今年4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京發(fā)布,與此前2016年的版本相比,對飲食“控糖”提出了更詳盡的指導與要求。指南指出,居民要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人每天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這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建議糖攝入量相一致。曾有實驗將市面上在售飲品的含糖量用方糖形式表示,某檸檬茶飲品容量500ml含糖量居然高達65g,也就是14.4塊方糖,換言之如果一天中只飲用一瓶該飲料,糖攝入量就已經超過世衛(wèi)組織發(fā)布的建議標準。與其相反的是,天然茶飲、添加甜味劑飲品在含糖量一欄數字則顯示為0,健康屬性顯然更勝一籌。
隨著糖危害不斷被普及,越來越多人開始自發(fā)減糖、控糖。在新加坡新規(guī)公布當日,該話題在我國社交媒體上獲得廣泛關注,閱讀人數累計超4億,多數網友持支持態(tài)度并闡述了過量攝糖的危害。“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正在成為當下年輕群體正在踐行的飲食新標準,而天然甜味劑飲料的出現更將“全民減糖”的意愿往前推了一大步。資料顯示,甜味劑在美國、歐盟及中國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被廣泛使用,部分品種使用歷史已長達100多年。在安全性方面,甜味劑已得到國際食品安全機構的肯定,像赤蘚糖醇、木糖醇等“糖醇類”天然甜味劑已經成為當下市場最火熱的蔗糖“代替品”。以赤蘚糖醇為例,有研究證實當人體攝入赤蘚糖醇后血糖并不會產生波動,換言之該品類在給人甜味的同時卻不參與血糖代謝,為嗜甜人群提供了更多元、更健康的新選擇。
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無糖飲料市場趨勢洞察報告》中顯示,隨著大眾減糖意識的提升,無糖飲料市場正在迎來黃金發(fā)展期,市場規(guī)模有望在2027年達到276億元。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新規(guī)對準“含糖飲料”,在全球減糖熱潮席卷下,無糖飲料或將為大眾帶來減糖新思路。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