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彼得2.0,全球第一位賽博格亡靈的回聲
01
全球第一位「賽博格」(生化電子人)彼得·斯科特-摩根已于本月15日不幸去世,享年64歲。
他是一個劃時代的人。
過去,我們只能在科幻片中看到「半人半機器」的人,彼得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賽博格,他的誕生與死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02
英文「Cyborg」是「cybernetic organism」的結合,表示任何混合了有機體與電子機器的生物。賽博格又稱電子人、機械化人、改造人、生化人,也就實現(xiàn)了機械化肢體功能的有機體,是以無機物所構成的機器作為有機體(包括人與其它動物在內)身體的一部分,但思考動作均由有機體控制。
其思想源于維納提出的控制論,即認為人的身體可以基于控制與反饋的原則,如同機械一樣運作,因此具有與機器相嵌合,構成自我調節(jié)的人機系統(tǒng)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雖然賽博格的身體一部分不是原生的,但其思想、心靈狀態(tài)則完全是人類原有的。
▲ 圖片來源于網絡
賽博格能夠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
比如說,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人形機器人,沒有痛感,可以瘋狂戰(zhàn)斗。在金庸的小說里,似乎也有吃藥后沒有痛感而威力大增的武林人士——當然免不了扮演反派角色。這種狀態(tài)大概是人類中好戰(zhàn)分子特別向往的。
當然,賽博格首先是造福于那些肢體受傷和功能殘缺的人的前沿科技。美國田納西州的男子,因觸電事故失去了雙臂,裝上能隨心所欲活動的人工手臂,仿佛一切都未變;完全失明的加拿大男子,把攝影機拍攝的映像,直接傳送到腦內,重見了光明。英國29歲色盲男子尼爾·哈爾比森成為世界上首個政府承認的半機械人,他能利用一個與頭部結合的攝像頭裝置「聽顏色」。
03
醫(yī)療福利領域的賽博格技術,讓不幸受傷的人們重獲新生。在此意義上,英國人彼得·斯科特-摩根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本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機器人研究專家,出版過《機器人革命》、《我們全球未來的現(xiàn)實》等多部著作。2017年,他被診斷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癥(又稱「漸凍癥」)。這種病癥會讓身體各部分一點點僵硬「死去」,甚至包括那些支持呼吸和吞咽的肌肉,最終全身僵死。醫(yī)生預言他只剩下兩年生命。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患者只能眼看著自己的身體一步步僵死。
在王朔小說《永失我愛》中,主人公何雷就得了漸凍癥,戀愛中的人活著,身體如同橡皮沒有感覺,不能動作,內心的凄涼可想而知。其實這部小說的內容更適用王朔的另一部小說《橡皮人》,文題相契。
04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罹患漸凍癥,只能在完成悲劇的大戲中略作掙扎。彼得畢竟是科學家,在獲知自己患病之后,他做出一個改變命運的決定,把自己改造成半肉體半機械的生化電子人來延續(xù)生命。
他說:「我將不斷進化,作為人類的我已經死去,未來我將以‘賽博格’電子人的身份繼續(xù)活下去?!惯@意味著他與環(huán)境、人、社會的所有互動都將由機器實現(xiàn),他的所有感官都將電子化,包括大腦的一部分也會用上機械神經。
文學家喜歡把肉體和靈魂作為對立的概念來使用,但這種想象的前提是二者的一體性,沒有肉體就沒有靈魂。在賽博格的世界里,肉體和靈魂分開了,這是人類在認識自身道路上邁出的一大步。
經過3小時40分鐘的手術,通過胃造口、膀胱造口、全喉切除等改造手術,彼得提前去除了自己有可能在退化后危及生命的生理功能,早早用機器替代其身體器官。接著,通過全喉切除手術,提前避免了發(fā)病后期因喉嚨無法自主控制導致唾液進入肺部從而危及生命的可能。
在全喉切除手術之前,為了以后還能用自己的聲音表達,彼得聯(lián)系了語音技術研發(fā)專家。專家通過采集彼得大量的原聲語音,利用AI工具制作了與彼得音色十分相近的合成語音,整個過程歷時超過一年。
隨后,彼得不斷改造自己的肉身,2019年底,他在做完一系列手術后公開宣布:「彼得2.0現(xiàn)已上線?!?/p>
▲ 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何與外界交流曾是同樣不幸的科學家霍金的難題,曾經為霍金升級過語音合成系統(tǒng),開發(fā)過一個叫ACAT的上下文輔助感知工具包的女科學家英特爾預期計算實驗室主管Lama Nachman 極大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她同樣幫助了彼得,讓他利用眼部追蹤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同時,彼得與許多多公司進行合作,包括英特爾、CereProx、DXC、聯(lián)想等等。這些公司和頂尖的技術人才一道,為彼得提供硬件、軟件支持,系統(tǒng)整合,以及AI技術。
05
如何克服肉體的束縛,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追求之一。彼得在多個場合表達過自己選擇成為賽博格的原因:「我想為每個人重新定義被困在自己身體里的意義。這不僅僅是關于漸凍癥的事。它與所有殘疾相關,無論是事故、疾病、遺傳,甚至僅僅是老年,甚至是癡呆癥。但歸根結底,這關乎地球上每個人的自由?!?/p>
彼得把自己作為實驗品,走上一條全新的生命道路,在此意義上,他是一個富于科學精神的先行者、鋪路人。
▲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科學的意義,那就是人類具有改變自己命運的理想和實踐能力。他說:「我們正處于擺脫對身體虛弱、無能為力、被困在一個不足的肉體中的恐懼的早期。地球上的每個人,無論貧窮富有,都將與人工智能密切合作,但我們中的一些人會走得更遠,或實際上與人工智能融合,以擴展人類的意義?!?/p>
?06
科學家斷言人類將走向賽博格時代。但科技的雙刃劍效應立即顯現(xiàn)。
哲學領域中有一個經典問題,名為「忒修斯之船」:如果船上的木頭隨著時間,一片片地磨損,損壞而被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這艘船還是原來的船嗎?
同樣,假如一個人的身體部件被一件件地取代,那么他還是原來的自己嗎?假如一個正在成長而沒有成熟的幼小個體遭遇這樣的事情,那么他是否能夠在賽博格的世界中成長為人本該有的樣子?這還真值得深思!
不過,科學畢竟是科學,僅僅從醫(yī)療角度看,我們仍期待賽博格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彼得,再見!
彼得,再見。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