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為影像XMAGE:求盡世間像,終見菩提心
每一張照片,至少包含三個信息:一是被拍攝的目標,二是攝影師的思考,三是所使用設備中蘊藏的影像風格。
想要把相機、鏡頭中的影像理解傳達給受眾,是一件漫長而艱苦的工作,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那些可以被識別的影像品牌,那些值得被討論的影像風格,背后往往是無窮的心血與漫長的旅程。
我們記住了徠卡風格,或許是因為1945年8月14日,攝影師Alfred Eisenstaedt用一張徠卡相機拍攝的照片,記錄了二戰(zhàn)勝利時巴黎街頭的歡慶時刻。我們記住了富士濾鏡,或許是因為自1934年創(chuàng)建,富士用數(shù)十年才調教出了為數(shù)不多的鏡頭風格。我們要記住一種影像味道,記住一個影像品牌,需要無數(shù)產品、無數(shù)照片、無數(shù)拍攝時刻,都凝結下來一點點近乎一致的東西。
當移動影像代替厚重的專業(yè)相機,成為這個時代最常見的影像記錄方式,我們經常會懷疑,自己還能不能記住某種影像風格,某種影像味道?好在最終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有人說:“嗯,這張照片是用華為拍的?!?/p>
7月2日,華為正式發(fā)布全新品牌——華為影像XMAGE。這應該是移動影像領域首個脈絡完善、風格明確的品牌體系。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移動影像都以得到個傳統(tǒng)相機影像的認證和加持為榮,以能夠模擬出某種風格為尚。從模仿他人到見證自我,華為影像XMAGE的意義絕對不止于華為,而是移動影像產業(yè)的一座分水嶺。
華為終端BG首席運營官何剛表示:“華為影像XMAGE,將是華為移動影像的專屬標識,宣告著我們在影像領域的領先與成熟,也將代表我們的持續(xù)突破與承諾?!?/p>
從手機的一個附加功能,到專業(yè)相機的“幫助對象”,再到自成一派的影像體系,華為影像XMAGE走過的路,也是移動影像的旅行與修行。
在這個節(jié)點,我們似乎有必要回溯一下,華為影像XMAGE究竟是怎樣煉成的。
技術的婆娑世界
移動影像想要獨立出來,實現(xiàn)自己的風格與美學,最大的難點在于要在十幾年,甚至幾年時間里,走完專業(yè)相機用了上百年才走過的路。無論德系還是日系,那些廣為認知的影像風格都經過了數(shù)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調教。而構成這些影像風格的,其實是數(shù)十年漫長時間里不斷的技術積累與迭代。
但華為影像XMAGE沒有這么長的時間,它需要在最短時間內完善自身的價值,塑造出被全球用戶認可的風格與美學體系。這就讓它必須以最快速度,穿過技術的婆娑世界。
幾年以來,我們看到華為影像在技術上“過手如登山,一步一重天”的跨越。每次產品迭代必然伴以重大技術突破,最終形成了在光學系統(tǒng)、成像技術、圖像處理等領域具備綜合優(yōu)勢的完善技術體系,構筑起了獨一無二的影像技術系統(tǒng)。
在光學系統(tǒng)上,多攝是華為影像的標志性創(chuàng)舉。曾幾何時,很多人認為多攝根本不可能,或者不必要。但華為利用復雜的技術調教,實現(xiàn)了多攝像頭采集多幀高數(shù)據量原始圖像,組成協(xié)同工作的影像單元,最終以多攝攻克了一系列影像難關,成為今天全球主流手機的標準配置。
業(yè)界首發(fā)的自由曲面鏡頭則是華為的另一項技術創(chuàng)舉,它通過光學系統(tǒng)的創(chuàng)新解決了大視場角攝影畸變的問題,讓大廣角的高質量攝影成為可能。在長焦攝影上,華為推出了潛望式長焦技術,通過光學折射的方式規(guī)避了手機攝像頭空間狹小,長焦難以實現(xiàn)的問題,讓距離不再成為移動影像的桎梏。
在傳感器領域,華為影像率先采用RYYB超感光傳感器,在今天依舊具有足夠的領先度。華為P30系列主攝像頭革命性地將RGGB像素排列方式替換為RYYB陣列,將綠色像素替換為黃色超級像素,這意味著它能夠同時透過紅光、綠光,從而在像素層面極大地提升進光效率,讓鮮艷、奪目、高度真實的色彩成為華為的標志之一。
在軟件能力上,計算與AI一致都是華為影像的“護城河”。早在2017年,華為就在全球率先推出了AI攝影能力,此后成了業(yè)界紛紛跟進的行業(yè)賽道。利用AI軟硬件能力的深耕,華為率先支持讓移動影像具備思考和判斷能力,并且陸續(xù)推出了豐富的AI應用。這一點讓移動影像逐漸走上了一條專業(yè)相機也無法企及的道路。
在計算攝影剛剛興起的時候,華為又率先進入了開拓者序列,逐漸形成計算性能強大,能力豐富的XD Fusion Pro,可以在全焦段、全環(huán)境和全時段進行超感知影像獲取,還引入了超級濾光系統(tǒng)、原色引擎和超動態(tài)范圍技術,在細節(jié)、色彩和動態(tài)范圍的影像能力實現(xiàn)全面提升。
以上幾項技術,僅僅是華為影像XMAGE的部分代表性案例。除非業(yè)內人士,大部分人可能很難仔細理清華為影像究竟進行了多少技術創(chuàng)新。最終消費者得到的不是復雜的技術叢林,而是一眼入魂的影像風格。
穿越技術的婆娑世界,華為影像XMAGE才剛剛開始。
風格的靈根深植
提到那些數(shù)十年、上百年的影像品牌,我們想起的,或者談論的究竟是什么?答案是,風格。
風格是一種最玄妙,卻最真實的東西。一個影像體系哪哪都好,就是無法形成自己的風格,那么它終究不是一個可以被銘記的影像品牌。
穿越技術森林的華為影像,其實在幾年間在做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移動影像可以有風格”這件事,種植進了消費者的心海。
種植風格的第一步,是構筑記憶點。幾年來,華為旗艦機發(fā)布后,總會掀起攝影愛好者的一輪熱潮。比如說拍月亮、手持超級夜景、手機拍電影等等。這些專屬于華為影像的具體能力,高效激活了消費者對華為影像的基礎認知,將注意力投射到了華為影像更多可能性上。
接下來的第二步,是打破界限。移動影像傳統(tǒng)意義上是有鮮明界限的,比如說逆光、暗光、長焦、微距、動態(tài)攝影,都是一個個的局限性。而華為移動影像則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一個個將之打破。數(shù)十上百倍的長焦拍攝,不用夜景模式也能透視夜晚,每一次界限的突破,都讓華為影像的風格更加突出和明晰。
接下來的第三步,是構建認同。在長期的良好口碑與驚喜心態(tài)下,用戶逐漸對華為影像有了長期認同,愿意同華為影像共同成長,期待每一次的新技術、新產品,主動尋求與品牌、社區(qū)的互動。最終,廣大用戶可以輕易區(qū)分哪張照片是由華為手機拍攝的,能夠侃侃而談華為影像的風格特征是什么——認同的高塔就此筑建。
真實,溫暖,銳利,高畫質等關鍵詞已經形成了華為影像XMAGE的風格認同。天下最難事,靈根種人心。
美學的漫漫修持
一個影像品牌的形成和發(fā)展,絕不僅僅源于技術、產品、市場,而是這一切背后的那些人。
由一項技術能力,到一場審美共識,一次文化表達,期間需要大量技術與產品之外的力量來融匯和交織。那是屬于人的力量,是源于創(chuàng)作、討論、藝術碰撞的力量,是從代碼到世界的美學修持。
華為影像XMAGE一路走來的過程里,從來不曾缺少人氣與美學的氣味。通過一次次比賽、社區(qū)、展覽等文化活動,華為影像最終聚攏了技術之外,產品之外的力量。這些力量被總結為華為新影像NEXT IMAGE品牌。其以年輕、溫暖、活力、積極、高級為品牌意圖,致力于與全球華為手機用戶共同打造移動影像文化。
在華為新影像NEXT IMAGE旗下,有華為新影像大賽、新影像社區(qū)、新影像展覽、新影像學院等品牌文化活動,構建了移動影像交流和討論的文化平臺。這一品牌的構建,讓移動影像的競爭發(fā)力點上升到了技術之外,人群之中。讓每一個手持華為設備的影像記錄者,都有自己的方式成為華為影像發(fā)展的推動者。
這場漫漫的美學修持依舊在繼續(xù)。一路行旅中,這些互動和對話為華為影像構建了獨特的人文內核,讓移動影像事業(yè)有了溫暖的上升空間。
先見天地,后見自我
若干年來,我們會看到手機廠商爭相與相機、鏡頭廠商合作,希望將自己的產品打上某個屬于其他廠商的“影像認證”。這樣的產業(yè)合作與標準互認當然無可厚非。但從長期來看,移動影像或許必須找到自己的路,自己的標準體系,自己的價值判斷方案,而不能僅僅是專業(yè)相機與其影像體系的附庸。
想要走到這一步并非易事。畢竟從“能拍照”,到“拍出風格,拍出審美”,這之間有著漫長的距離。創(chuàng)建一個可以被認可的影像標桿,需要的是一次次迭代、累計、匯聚,最終變成新的標桿與標準。
作為移動影像領域的開拓者,華為又一次進入了新的世界。一個以我為主,構建移動影像標桿的新時代。
未來,我們或許會見到更多獨立的移動影像品牌;見到大家去關注真正的影像效果,而不是掛上了哪些相機的認證標識;見到移動影像開始擁有完整的藝術表達體系,甚至變成新的藝術形式。
華為影像XMAGE,是華為多年來以影像發(fā)現(xiàn)世界,呈現(xiàn)世界的總結;也是移動影像見證自我,認可自我的開始。
見技術,見產品,見用戶,見美學。這一路走來,可謂先見天地,后見自我。
求盡世間像,終見菩提心。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