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雷軍造車,米粉能幫助小米汽車實現(xiàn)高端化嗎?
出品 | 何璽 排版 | 葉媛
自從雷軍宣布造車以來,從消費者到媒體,從媒體到業(yè)界,多方都對小米汽車的進展十分關注。
那么,小米造車進展究竟如何?
01
小米造車,落子不斷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團創(chuàng)始人雷軍在小米春季新品發(fā)布會上宣布,小米將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市場。
同日,小米集團發(fā)布公告,稱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已正式立項,并將為此“10年內投資100億美元”,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雷軍將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的首席執(zhí)行官。2021年9月1日,正式成立了小米汽車有限公司,雷軍親自出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經理和執(zhí)行董事。根據(jù)資料顯示,該公司經營內容為“智能電動汽車業(yè)務”,注冊資本100億元。
雷軍宣布造車之時曾言,他明白造車的難度“有很多人好心勸我們,汽車行業(yè)非常復雜,投入按百億計,周期特別長,很容易掉到坑里,你們是外行,估計搞不定。還有,別人已經干了五六年,你們現(xiàn)在干,太晚了”?!巴瑫r,我們非常清楚汽車行業(yè)的風險,百億級的投資,三五年才能見效。這對小米不是一個小的風險?!?/p>
但雷軍還是決定要“造車”,因為有超過95%的網友支持小米造車。
如開篇所言,從雷軍宣布造車開始,人們便對小米汽車十分關注,于網民而言,大家比較關注的是小米汽車什么時候能真正做出來,性價比是否依然如小米手機。對業(yè)界而言,大家則更關注小米汽車在供應鏈端的進展情況等。
回溯一年多來的進展,小米在這方面的布局落子極為綿密--從官宣造車計劃開始,小米在汽車相關產業(yè)已經投資了數(shù)十家企業(yè)。例如,近期小米通過海南極目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投資的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同濟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重點孵化企業(yè),也是國內領先的汽車智能駕駛系統(tǒng)一級供應商,擁有線控制動系統(tǒng)、線控轉向系統(tǒng)、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以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等多項關鍵技術。小米投資的企業(yè),還包括江西贛鋒鋰電、埃泰克汽車電子、上海匠巖智能、蘇州旗芯微半導體、縱目科技、禾賽科技、幾何伙伴、愛泊車等數(shù)十家公司。這一系列產投行動,為小米構建了從智能車載設備、電子元器件、集成電路設計、汽車芯片設計、自動駕駛軟硬件,再到動力電池在內的,完整的智能汽車制造相關技術體系。
在新能源汽車關鍵的能源領域,小米更是大力落子。當前,小米在這方面已投資了贛鋒鋰電、蜂巢能源、中航鋰電、衛(wèi)藍新能源等多家電池企業(yè),掌握了相當水平的制造和研發(fā)資產。此外,小米還通過關聯(lián)公司瀚星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了上??觳沸履茉纯萍加邢薰荆c著名的寧德時代共同成為該公司股東。快卜新能源能提供儲能、充電、檢測于一體的綜合電站技術,最近還在大力研發(fā)“光儲充檢”整體解決方案。這套體系一旦推出市場,將為廣大新能源汽車用戶帶來具有大功率快充功能、并且光儲充一體的新一代能源補給站,可極大程度上解決當前充電樁速度慢、周轉效率低的問題。
02
邊落子,邊營銷,小米汽車熱度持續(xù)提升
觀察小米汽車在產業(yè)端的落子布局會發(fā)現(xiàn),雷軍似乎正在復制其在手機市場的打法。
雷軍2010年殺入手機市場時,采用的是“軟硬兼?zhèn)洹钡囊徽状蚍ǎ涸凇坝病钡囊幻妫簧蟻砭椭贫碎L期產投策略,四處投資控股,截止至2021年1季度實現(xiàn)了對320多家企業(yè)的直接投資,另外還通過產業(yè)基金間接投資了多達400余家企業(yè)。通過產投建立起了龐大的產業(yè)鏈網絡,為小米手機構建起了從芯片設計到封裝測試,從半導體生產設備到上游材料,以及包括人工智能、顯示、通信等等在內的完備研發(fā)生產體系,讓小米短時間內崛起成為手機、IoT產業(yè)大廠。而在“軟”的一面,雷軍則通過MIUI論壇,以手機圈首創(chuàng)“粉絲經濟”打法,在品牌周邊凝聚了一大批“粉絲”型用戶,借助網絡,潮流時尚的力量,把小米的營銷推上了極高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作為“粉絲經濟”的創(chuàng)始者,在智能汽車領域持續(xù)落子布局的同時,也沒有忘記用網絡營銷手段為未來的“小米汽車”造勢升溫。在這方面雷軍是領軍人物,他的一系列網絡營銷手段,令網民們印象深刻。2021年3月,就在小米的汽車項目正式立項同時,雷軍發(fā)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創(chuàng)業(yè),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宣言。他在這篇雄文中表示,他要“押上人生全部的聲譽,親自帶隊,為小米汽車而戰(zhàn)”。此時距離他40歲進入智能手機市場創(chuàng)業(yè),剛剛過去十年。二次創(chuàng)業(yè),加上悲壯的“新的蛻變”宣言,讓小米造車一時間成為整個互聯(lián)網經濟圈最火熱的話題。
此后,隨著小米造車的不斷推進,雷軍帶領一眾高層“網紅KOL”,每隔一段時間就為造車發(fā)布新消息,保持熱度。在去年小米汽車立項后不久,“小米公司發(fā)言人”于9月初在社交平臺上發(fā)起最牽動年輕人心思的招聘話題討論,表示小米汽車團隊經過“精挑細選”,已經從“2萬多份簡歷”中,挑選了300人團隊,讓更多人參與由了小米造車討論;今年3月,小米京津分公司總經理羅寶君在公開活動上宣稱“汽車才是移動互聯(lián)網”,大有讓手機成為“過氣網紅”之勢;隨后,小米汽車又發(fā)布了頗為有趣的“車對車充電”新專利,引發(fā)新的討論;近期雷軍“我要當汽車博主”帖子,更是直接向“我的粉絲們”喊話,以“超級大V”的身份,為小米汽車瞬間帶來上億量級的網絡流量。
5月中旬,雷軍在社交媒體上的一則帖子又引來眾多網友關注:“作為IT博主,我業(yè)余時間能做汽車博主嗎?”米粉們對這個帖子給予了熱烈的回應—雷軍當然有資格做汽車博主。顯然,雷軍的本意并非要大家回應他時候能做一個汽車博主,而是借此給新車做一波品宣。雷軍確實做到了,僅這一則帖子,小米汽車就獲得了上億的網絡流量。
可以看到,在雷軍小米手機“打法”的加持下,小米汽車的熱度始終保持,并時有提升。
03
雷軍造車,手機“打法”真的適合小米汽車嗎?
雖然小米汽車在雷軍的持續(xù)營銷之下熱度不減,但我們也要問,小米在手機產業(yè)的運營經驗,究竟能給雷軍的造車之路帶來多大幫助?還有,小米至今在手機領域未能實現(xiàn)的高端化轉型,又能否在汽車這個新賽道上夢想成真?
這些年為雷軍帶來巨大成功的小米手機打法,的確有“軟硬兼?zhèn)洹钡膬?yōu)勢,但值得提醒的是,這打法同樣也有著“軟硬”兩方面的缺點。在“硬”的層面,大規(guī)模的“買+投資”,讓小米手機以比別人更快的速度,完成了產業(yè)鏈的打通,也因此具備了產能和技術迭代上的優(yōu)勢,能夠用性價比快速提升市場份額。但事實也證明,依托這種打法所構建出來的產業(yè)鏈,雖然能在新技術應用上獲得領先,但卻由于產業(yè)鏈企業(yè)與小米之間相對松散的技術、產權關系,難以形成穩(wěn)固、長期的先進自研技術體系,這就讓小米在成功實現(xiàn)市場擴張的同時,難以實現(xiàn)品牌高端化跨越,在面臨當今的蘋果、以及前兩年的華為等競爭對手時,由于缺乏芯片、操作系統(tǒng)等核心技術上的自研優(yōu)勢,在品牌形象和地位上始終存在短板,以致于至今未能突破用戶心智,無法實現(xiàn)雷軍的“高端化”成功轉型。
回到雷軍造車這件事上,以目前小米造車的進展來看,收購、投資雖然快速為小米建立了完備造車技術體系,但與手機領域一樣,面臨架構過于松散的弊端。在涉及到數(shù)萬個零部件的汽車產業(yè)里,這種松散的產業(yè)鏈體系,是否能夠在短時間內做到資源技術的整合,從而拿出足以與特斯拉、比亞迪、甚至理想、小鵬等企業(yè)進行PK的先進零部件和軟硬件體系,這是很關鍵的問題。以特斯拉為例,它的高端品牌地位,極大程度上就來自于關鍵技術自主研發(fā)上的的多年深度耕耘。
長遠來看,小米想要在汽車這個新賽道上實現(xiàn)在手機領域里未曾完成的高端化轉型,就必須拿出足以跟特斯拉這種一流企業(yè)相抗衡的核心技術。而他的“手機打法”是否能幫助他做到這一點,尚需嚴峻考驗方能見真章。
手機打法在“軟”的營銷層面上,存在的另一大問題,就是其“依賴米粉”的市場策略,是否能夠為汽車這種更高價格檔位的產品提供支撐。從小米手機的發(fā)展歷程來看,小米無論手機、還是IoT產品,在營銷上主打的都是“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年輕人的第一臺電視”等產品定位。為此,由于年輕人普遍“缺錢”的原因,小米產品在吸引大批充滿活力的年輕用戶群體的同時,也在事實上把品牌定位在了“走量”上。
這種累積下來的定位,讓米粉人群普遍存在價格敏感的特征,也令人難免懷疑,小米能否在汽車產品上復制手機市場的成功。畢竟,汽車在價格上與手機產品處于不同的量級。一部小米/Redmi手機定價在2千元到數(shù)千元之間,處于大多數(shù)米粉都能較容易負擔的區(qū)間,因而購買決策難度較低,容易通過網絡營銷手段形成熱度,進而促進銷售。而汽車產品要想依托“米粉經濟”、延續(xù)手機打法,就只能把定價壓到能夠匹配“年輕人第一部車”的水準,走“平價”路線。這種做法,大概率能夠幫助小米獲得與早期手機市場那樣的成功,但長期而言,或許又將讓小米汽車陷入與手機類似的、難以實現(xiàn)高端化轉型的困境。
長遠來看,雷軍若真想走通品牌高端化之路,確實需要反思其賴以起家的“手機打法”,是否適合“小米汽車”。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