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奈雪的B面:賣最貴的茶飲,卻連虧三年
近年來,中國新茶飲市場的發(fā)展如洪水猛獸,誕生了大大小小各種品牌,而其中奈雪的茶更是被寄予厚望登上“新式茶飲第一股”。
不過,近日奈雪的茶官方否認了6月上市的消息,而在其春節(jié)期間遞交的招股書顯示,奈雪的茶至今仍未盈利,最近三年累計虧損超過1億元。
那么,如火如荼的行業(yè),頂流的頭部玩家,為何上市前夕依舊“流血”?
網紅茶飲的B面
奈雪的茶成立至今依舊在虧損,確實和公司近年來塑造的“人設”不符。
網紅店、豐富的品類、持續(xù)研發(fā)新品,以及每單均價達43.3元,遠超國內同行35元的平均水平……這些都很難讓其與“虧損”聯(lián)系起來。
但從奈雪的業(yè)績來看,從2018年到2020年前三季度,三年的時間,奈雪已經虧了1.37億元。那么,公司為何遲遲無法實現盈利呢?
如果從內部找原因的話大概有兩點。一是,奈雪的茶至今一直拒絕加盟,這無疑給自己增加了成本負擔。
同行的coco、一點點、蜜雪冰城等品牌則以加盟為主,動輒幾十萬元的加盟費,想必已經收到手軟,也不用承擔門店經營的風險。
二是,幾個頭部品牌如喜茶、奈雪都是以“茶飲+歐包”為主要的銷售模式,這就導致了門店必須擁有足夠大的占地面積。
有數據顯示,奈雪的門店面積幾乎是新茶飲品牌里占地面積最大的。不僅如此,定位白領人群的奈雪,其門店往往選在一二線城市、人流量居多的商圈。上述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奈雪門店租金、物業(yè)、員工及物料增加了巨額的成本。
但奈雪能因此就把歐包砍掉嗎?
只怕也是很難。從奈雪成立開始,歐包和茶飲就是捆綁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說奈雪的天下有一半都是歐包打下來的。
“一杯好茶,一口軟歐包”也是奈雪成立之初就打出來的口號,就這么把歐包砍下來,對奈雪來說反而不是一件好事。
同時,自成立以來,奈雪就在不斷擴張。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門店數量分別為155家、327家和422家。擴張無可厚非,但擴張帶來的規(guī)模效應卻并不突出。
根據其公布的招股書顯示,奈雪占有17.7%的市場份額,次于喜茶25.5%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
此外,在極速擴張的步伐之下,奈雪的客流和訂單也在分散,導致銷售額進一步下滑。數據顯示,2019年奈雪整體平均日銷售額同比減少9.8%,2020年1-9月受新冠疫情影響降幅擴大,整體同比減少30.4%。
行業(yè)內卷,千帆競賽
“這位自比喬布斯的朋友,抄完奈雪的芝士草莓,又抄霸氣蜜桃,抄霸氣黑提,又抄霸氣石榴,再來抄軟歐包。除了當年芝士草莓是在奈雪上了四個月后上的,其他都是隔了一年跟著奈雪回歸產品上。我都替你沒意思……”
2018年11月18日,奈雪的茶創(chuàng)始人彭心在朋友圈發(fā)了這樣一段話,并@了喜茶創(chuàng)始人聶云宸,直指“喜茶抄襲”。
而這場喜茶和奈雪之間的恩怨八卦,也揭示了近年來行業(yè)內產品互相模仿,互相內卷的現象。
其實純從配料角度而言,很難說有什么特別的商業(yè)專利可言。抄襲或許談不上,但產品同質化卻已然暴露無遺,畢竟喝過“芝芝莓莓”、“霸王芝士草莓”、“芝芝莓果”的消費者都覺得沒什么區(qū)別,口味相當。
這也就意味著大部分新式茶飲在產品方面基本沒有不可替代性,包括頭部的喜茶和奈雪。
根據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發(fā)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新茶飲市場的產品還是以奶蓋茶和水果茶為主,產品同質化現象相當嚴重。
因此,推陳出新成為這個行業(yè)保持競爭力的必然方式。
2020年,喜茶平均每1.2周就會推出一個新品,奈雪則是每周都上新品,在2020年奈雪推新了127次,并且2018年以來推出了約60款季節(jié)性產品。
這在無形中,也在增加了研發(fā)的成本壓力,為了在同質化中出圈,品牌們都絞盡腦汁。
如今,在經歷了拼品質、拼創(chuàng)意、拼營銷等多重維度的競爭后,各大茶飲品牌的天花板隱現,但涌入這個賽道的玩家卻未曾減少。
除了以喜茶、奈雪為代表的頭部品牌以外,也有越來越多的新中小品牌,比如茶百道、茶顏悅色、伏見桃山等,甚至連瑞幸等咖啡品牌也推出了小鹿茶等新式茶飲。
根據奈雪此前發(fā)布的新式茶飲白皮書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新式茶飲的門店從25萬家迅速增長到50萬家。
盡管202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造成了門店數量減少,但在2021年初,門店數量又會重回頂峰,可見這個行業(yè)的品牌排位戰(zhàn)還沒有結束。
有業(yè)內人士認為,想要在競品林立的新式茶飲賽道中脫穎而出,拼的還是差異化的競爭優(yōu)勢、核心的競爭壁壘、強大的供應鏈體系等硬實力。如果不能在產品品類、供應鏈上實現突圍,當越來越多的新茶飲品牌崛起,消費者的選擇會變得越來越失焦。
所以,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但是風口過去,誰也不想做那只摔死的豬?。?/p>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