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利潤僅1/8,市值比肩工行,螞蟻憑啥能值1.5萬億?
文/陳紀英
剛剛提交招股書的螞蟻集團,到底值多錢?
市場傳聞,螞蟻集團兩地上市的估值目標為2250億美金,考慮到2018年,螞蟻C輪融資時估值就高達1500億美金,這一傳聞并不算離譜,換算人民幣則是1.55萬億。
不妨類比一下,同期,宇宙行中國工商銀行的市值約為1.7萬億人民幣。
招股書顯示,2020年上半年,螞蟻集團的凈利潤為219.23億元,剛剛超過工商銀行今年一季度凈利潤(844億)的四分之一,以此粗略估算,市值與螞蟻相當的工行,2020年的凈利潤大概是螞蟻的七八倍。。
兩者估值邏輯的根本分野,或許在于工商銀行被歸類為金融行業(yè),螞蟻集團被定義為科技公司,資本市場通常高看科技行業(yè),低看金融行業(yè)——目前,工商銀行的市盈率不到6倍,而阿里和騰訊則分別高達36和46左右。
既事關未來的發(fā)展路徑,也事關其IPO市值,一只腳跨入資本市場的螞蟻集團,能否撇清金融浮沫,顯露科技本色?
1
螞蟻底色:科技VS金融?
2017年,阿里結束了與銀行業(yè)劍拔弩張的兩年時光。
當年3月底,杭州春光燦爛之時,馬云和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在紅彤彤的背景板前,把手緊緊握在了一起,建行、阿里、螞蟻金服(后改名螞蟻集團)正式聯(lián)姻。
阿里有機會在杭州主場,對談遠道而來的建行貴賓,與其放低姿態(tài)不無關系。此前一周,螞蟻金服公開宣布,未來只做Tech(技術),幫金融機構做好Fin(金融)。
不久之后,我曾當面請教過一位螞蟻金服副總裁,“你們和銀行的關系是賦能嗎?現在賦能這個詞兒太火了。”
他沉思了一小會兒,然后笑著搖搖頭,“我覺得最好不要用這個詞,我們是助力,有些銀行的體量很大,用賦能這個詞是不是有點缺乏對銀行的敬意?我們是合作伙伴?!?/p>
如此字斟句酌界定雙方關系,顯然,他試圖傳遞出更多的謙遜,強調和銀行是互補而非競爭。
到了今年7月中旬,螞蟻金服改名為螞蟻集團,幾天后,螞蟻集團官宣啟動上市。
但螞蟻集團到底是科技還是金融公司,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業(yè)務。
招股書顯示,螞蟻集團的收入分為三大板塊: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服務費、創(chuàng)新業(yè)務。
2018年之前,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收入一直是大頭,2017年、2018年占比分別為54.9%、51.8%,但四年間,其占比一路下滑,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占比僅為43%、35.9%。
與此同時,數字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及其他業(yè)務兩個板塊占比一路高漲,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兩者合計貢獻分別為45.1%、48.3%、57.0%、64.2%。
營收結構的變化,也與2017年啟動的轉型相互印證——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以Tech立身的螞蟻集團并非徒有其名,畢竟,其大半壁江山來自科技創(chuàng)新板塊。
因此,螞蟻金服在上市之前突擊改名,更多是糾偏——防止其被資本市場誤認為是金融行業(yè)。
定義為科技公司,而非金融公司,是基于對利益的讓渡,通過撬動更多金融機構的資金和資源,最終做大業(yè)務。
如歸屬數字金融科技板塊的微貸業(yè)務,到了今年上半年,其對營收的貢獻占比接近40%,登頂第一大營收來源。
微貸的業(yè)務模式里,螞蟻基于用戶優(yōu)勢和場景優(yōu)勢,負責獲取C端用戶和小微商戶的信貸需求,而后把需求對接給金融機構,由后者獨立進行信貸決策和貸款發(fā)放,獲客的金融機構再向螞蟻支付技術服務費。
截止2020年6月30日,螞蟻集團已與100家銀行合作,貸款余額高達2.1萬億元,規(guī)模大概是工商銀行的八分之一,招商銀行的二分之一,要知道,螞蟻不像銀行可以低成本吸納公眾存款,如果不是仰仗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斷斷難以達成這一規(guī)模。
顯而易見,收回金融觸角,擦亮科技本色,之于螞蟻集團,短期來看是讓渡了利益,但撬動更大力量的業(yè)務規(guī)模,符合其長期利益,也更受資本市場偏愛——以科技公司的估值模型,獲取更高的市值。
2
螞蟻鏈:下一個阿里云?
既然螞蟻金服要做一家科技公司,那么支撐其科技屬性的技術積累到底有哪些?
時針撥回2017年10月11日,在杭州舉辦的云棲大會上,時任螞蟻CTO的魯肅(程立,現任阿里巴巴集團CTO)給出了答案,螞蟻面向未來的“BASIC”戰(zhàn)略首次復出水面——Blockchain (區(qū)塊鏈)、Ari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 IoT(物聯(lián)網)和 Cloud computing(云計算)五大領域。
“這些‘基本款’技術支持著支付寶走到今天,挑戰(zhàn)‘不可能’的技術邊界”,程立說。
招股書顯示,目前,螞蟻在全球四十個國家或地區(qū)擁有26,279項專利或專利申請;1.6萬名員工中,技術研發(fā)人員占比已經超過64%;集團董事會中,1/3是技術背景出身,分別為胡曉明(螞蟻集團CEO)、程立(阿里巴巴CTO)和倪行軍(螞蟻集團CTO)。
值得一提的是,在BASIC五大技術要素中,首次顯山露水的B(區(qū)塊鏈)打了頭陣——區(qū)塊鏈能夠擔當起如此重任嗎?
井賢棟的答案是肯定的,“16年來,螞蟻最核心的產品就是用技術去建立信任”。
早期支付寶的信任,來源于其擔保機制。10年后,螞蟻義無反顧探路區(qū)塊鏈,既是對“信任”價值的傳承,也是對信任機制的革命——用不可篡改的算法和數據,去構建信任,熨平隔閡;而且,相比于支付寶只能狹隘的適用于交易領域,區(qū)塊鏈的應用場景則更為多元,適用范圍要更為廣泛,堪稱“信任新基建”。
與其坐等他人革命,不如自我革命。
“構建信任是區(qū)塊鏈技術的真正魅力,作為一種深層次的信任連接技術,區(qū)塊鏈將使各行各業(yè)之間產生更好的連接,全新價值流轉的生命力?!蔽浵伡瘓F副總裁、螞蟻集團區(qū)塊鏈業(yè)務的操盤手蔣國飛如此定義。
7月23日,螞蟻集團宣布啟動IPO,7月24日,螞蟻鏈面市——時點的選擇有其深意,某種程度上,螞蟻鏈的上線就是螞蟻“科技屬性”的擦亮,也是螞蟻啟動IPO的熱場。
螞蟻鏈由馬云親自命名——也是在刻意彰顯其重要性,“這個決定可能不亞于我們當年決定成立支付寶。”
在內部,以螞蟻鏈為代表的螞蟻科技創(chuàng)新板塊,很像是阿里云之于阿里巴巴。
這樣的類比基于四個維度的相似性。
第一,兩者都是公司的技術擔當。
早些年間,宕機、卡頓是雙11一年一度的噩夢,2019年雙11的訂單峰值,是2009年第一次雙11的1360倍,也是Visa峰值處理量的8倍有余,但宕機噩夢卻沒再重演。
回頭看螞蟻鏈,在招股書中,共有130處提及區(qū)塊鏈,阿里系區(qū)塊鏈專利數連續(xù)四年全球第一,未來,螞蟻鏈要成為螞蟻構建系統(tǒng)信任機制的基石。
第二,兩者發(fā)展路徑也非常相似,都是由內而外,打造開放平臺。
阿里云的第一個客戶是淘寶,扛過雙11的洪峰,才算拿到了對外“營業(yè)”的“開業(yè)許可”。
回頭看螞蟻鏈,第一個項目應用于阿里內部的公益活動,2018年,又開始支撐跨境匯款,隨后才開始走到外部,標準化部署的區(qū)塊鏈云服務、面向中小企業(yè)的開放聯(lián)盟鏈等。
第三,兩者都是類似水電煤的基礎設施,在應用落地上具有廣泛的普適性。
相比于支付寶的擔保信任,區(qū)塊鏈構建的基于數據和技術的系統(tǒng)信任,在應用上具有更為廣泛的普適性;目前螞蟻鏈已經應用于公益捐款、食品安全、正品溯源、跨境匯款等50多個場景;每天“上鏈量”超過1億次。
螞蟻鏈的商業(yè)化也開始啟幕,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1-6月,以區(qū)塊鏈技術為支撐的創(chuàng)業(yè)以及其他業(yè)務收入,分別為5.14億元、7.45億元、9.30億元和5.44億元,雖然絕對額度不高,但持續(xù)增長。
第四,無論是阿里云還是螞蟻鏈,都能和阿里大生態(tài)實現大協(xié)同。
阿里的定位是商業(yè)操作系統(tǒng),而區(qū)塊鏈能力的注入,為其添加了系統(tǒng)性的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
在這一系統(tǒng)中,阿里云輸出計算效率,助力于生產力的提升,螞蟻鏈輸出計算價值,完成利益交換,作用于生產關系的重構和完善。
螞蟻鏈和阿里云合作空間也相當遼闊,比如,螞蟻集團發(fā)布的“螞蟻鏈一體機”,就是螞蟻鏈與阿里云技術融合的產物,提供強隱私、高性能、 高安全、即用即上鏈的區(qū)塊鏈技術服務。
但阿里云和螞蟻鏈的起跳姿勢,卻有明顯區(qū)別。
在云計算領域,阿里云雖然是中國云計算領域的打頭者,但是在全球范圍內,剛剛躋身全球三甲的阿里云,某種程度上,算是亞馬遜AWS的跟風者和后來者。
區(qū)塊鏈領域卻別有光景。截至2019年底,全球約有區(qū)塊鏈相關專利2.2萬件,其中中國占比63%,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和地區(qū),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國,專利占比僅為18%;零壹財經發(fā)布的“ 2020年全球區(qū)塊鏈專利排行榜TOP100”中,中國有52家公司上榜,Top3公司均來自中國, 分別為阿里、騰訊和中國平安。
換句話說,在區(qū)塊鏈領域,中國是技術引領者,而阿里則是排頭兵。
當然,“始于區(qū)塊、鏈接產業(yè)”——光看專利數量并不全面,技術是否先進,終歸要通過應用來驗證。
區(qū)塊鏈技術已經出現多年,但應用場景迄今為止依然有限,主要阻礙就在于交易處理速度太慢,比特幣每秒只能進行大約7筆交易,以太坊的速度有所提升,也就每秒10-20筆,完全無法滿足大規(guī)模商用的需求。
而螞蟻鏈的平臺性能達到了“雙10億”——支持10億賬戶規(guī)模、每日10億交易量,每秒10萬筆跨鏈信息處理能力,交易處理速度的指數級提升,是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的起點。
不妨再橫向類比全球其他主流的聯(lián)盟鏈,比如由Linux基金會牽頭, IBM、Intel等主導的聯(lián)盟鏈Fabric,每秒處理交易量為1000筆左右,遠遠低于螞蟻鏈。
交易速度的大幅提升,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掃平了區(qū)塊鏈廣泛應用的技術障礙。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螞蟻鏈在商業(yè)化上也能一路飆車。
螞蟻鏈解決方案負責人東雅坦誠,區(qū)塊鏈應用的大爆發(fā)可能還要5-10年,一要取決于多少東西上鏈,二是多少用戶和客戶用鏈。
盡管螞蟻鏈已經跑通了50多個場景,但依然處于小打小鬧的試水性質,產業(yè)的大爆發(fā)僅有技術積累遠遠不夠,還需要上下游達成上鏈共識;其次,區(qū)塊鏈屬于新興技術,相關監(jiān)管政策的制定具有滯后性,可能會影響區(qū)塊鏈的應用速度。
但在技術的探索上,錯過從來比試錯更為危險,先行一步也許有一時走偏的風險,但晚走幾步,可能就會深陷步步落后的一世深淵,螞蟻可以忍受早走幾步的寂寞冷清,但不能承受錯過時機的出局風險——更何況,資本市場上熙熙攘攘的冒險者,永遠愿意投資未來,為夢想買單。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