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劉興亮 | 被「意識操控機器」驚呆之后,我們談一談它的商業(yè)前景
文| 劉興亮
編輯| 李碧瑩
校對| 危卓
首發(fā)| 新京報智庫
?
人類對于人機交互的探索從未停步。從鍵盤到鼠標到觸摸屏,無不是接觸式的。還有一些是非接觸式的,比如手勢控制;甚至發(fā)展到如今的意念控制,或者說是眼神控制,更進一步解放了雙手。
「腦機技術」被認可,未來發(fā)展前途無量
從技術和理念上來看,無疑是不斷進步的??萍及l(fā)展的重要成就之一就是能夠讓人獲得自由。
正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2020國際消費電子展上,一家初創(chuàng)公司NextMind的設備獲得了兩項大獎:「VR/AR最佳創(chuàng)新獎」和「可穿戴技術獎」。
NextMind帶來的設備其實是個實時腦機設備開發(fā)套件。它可以通過眼睛來讓意念操控設備。和VR/AR配合,可以玩游戲,比如控制持槍射擊之類的動作。技術能夠獲獎,證明了它的優(yōu)秀。
這類設備,本質上是一個腦機接口。它通過8個電極放在后腦勺部位靠近視覺皮層的地方。這8個電極接收到視覺皮層表達的「意念」信號,然后將信息轉換為指令傳達給被控設備,進而實現設備的動作。事實上,市場上已經有了類似的無人機。
聯想到最近的美伊事件,我頓時不敢想象未來戰(zhàn)爭的場面:如果它的控制真的很精確,那么就完全可以不用手只需要通過雙眼就可以控制無人機,看到哪兒就打到哪兒。細思極恐。
「腦機交互」技術有多強?
所以,類似NextMind的設備,其技術價值是存在的。只是,科技的發(fā)展同樣離不開商業(yè)、倫理等的約束。比如去年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還有更早的克隆羊,都遭遇了道德困境。更早的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則因為商業(yè)上的失敗而失利。
先進的技術離不開大規(guī)模的應用,大規(guī)模的應用則一方面依賴于自身對于消費者的使用價值,另一方面依賴于對產業(yè)資本的投資價值。
從NextMind談到的應用場景來看,是容易看得見的一種場景就是VR/AR。游戲是很多人的剛需,VR/AR又具有良好的體驗,看起來不錯。據說這項技術運用到自動駕駛,可以將電極插到座椅上,不用方向盤不用手就可以對汽車進行控制。
技術很炫酷,但商業(yè)化道路勢必會險阻
游戲控制、無人機控制、汽車控制、飛機危險預警、遙控器,如此種種,不僅是科技公司想到的腦機交互的各種應用場景,很多其他通過意念控制的腦機設備,也基本上都是這些路數。
這些看起來的確很酷,但如果從商業(yè)上更深入思考一下,會發(fā)現這條路會走得比較崎嶇。原因有三點:
- 左一點:
他們作為非接觸式交互,其實在做交互替代的事情。交互方式的升級除了體驗,還離不開習慣、精確度、實時性。接觸式在精確度、實時性方面無疑是比較強大的。
高精確度和實時依賴于技術的成熟度。就拿意念控制汽車這件事來說,雖然腦電波直接通過電極去控制轉向,看起來不經過人的手,路徑更短,實時性更好,但是如果技術不成熟,精準度不夠,那是要出大問題的。
其次,這項技術雖然解放了雙手,但是手受大腦控制,大腦要控制汽車,就沒法去控制手了。習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改變人的駕駛習慣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再比如玩游戲,眼神控制的難點是聚焦,不同人的眼睛聚焦能力是不一樣的,聚焦到技術要求的范圍,不是每個人能做到的。如果這點不能保證,那么取代手控制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更為關鍵的是,很多交互方式已經非常成熟了,取代之路可能會非常漫長。除非腦機交互的操作方式有著比較明顯的優(yōu)勢,否則,已經習慣其他操作方式的使用者難以找到改變的理由。
- 右一點:
腦機交互面臨著技術成熟度的問題。以NextMind為例,它需要機器事先學習的過程。機器學習需要大量的數據,如果不能大規(guī)模使用,就無法得到相應數據。反之,無大量數據訓練得到的模型技術,也會對大規(guī)模使用造成約束。這就陷入一個死鎖的困境。
即使是稍微成熟的腦機技術,其應用范圍也往往比較狹窄單一而且冷門。在多個場景使用時則面臨應用不足。應用對技術造成的巨大約束是短期內無法解決的。更不用說視覺皮層表達意念的精準度、腦電波檢測的精準度這些技術難題了。
腦機接口技術還處于萌芽期,難有大規(guī)模資本投入
- 下一點:
技術的發(fā)展無不經歷萌芽、發(fā)展、成熟和衰退的生命周期。從現在來看,腦機技術還處于萌芽階段。雖然狂人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初創(chuàng)公司Neuralink 在2019年7月16日高調宣布了一項在癱瘓患者體內植入電極的項目。但是,他也表明,該技術的最終目標是使癱瘓患者能夠用腦電波操作計算機或手機。
萌芽階段的特征是有新的發(fā)現、有新的進步,但是沒有大的規(guī)模、沒有大量的人力和資本的投入,AI便是如此。上世紀70年代,人工智能就成為了熱門。但是,直到今日,AI才看到曙光。腦機接口涉及到腦科學,人類對于人腦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此外,它還涉及到物理、控制、軟件、硬件等學科,其復雜度不是一般的高。
目前看到的,都是在局部或者單點實現了突破和應用,離大規(guī)模和系統的應用,還差得很遠。技術上的酷炫和商業(yè)前景沒有必然的聯系,缺乏現實支撐的過于超前的技術概念往往是商業(yè)陷阱。
所以,不難看出,腦機接口是否有商業(yè)前景,我的回答是有,但這是長期角度來看的。這個時間跨度可能比我們想象中的還會長很多。但是,商業(yè)的逐利特性決定了它的短期性,畢竟,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企業(yè)強大到可以長期的無視成本和利潤呢?
?注釋: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系后臺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