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靈敏度和快速反應的公共衛(wèi)生監(jiān)測機制和信息系統是公共衛(wèi)生系統中的重點。而目前中國的公共衛(wèi)生信息系統,存在很多問題?!?/p>
這是2004年1月,中國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楊功煥在《SARS流行與中國公共衛(wèi)生系統》一文闡明的觀點。16年后,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疫情爆發(fā)后,楊功煥在接受《界面》采訪時再度明確,17年前防控SARS疫情收獲最重要的經驗,即實事求是的通報疫情信息,發(fā)動全社會來群防群治,最終攻克難關。雖然現在科研力量進步很大,但及時通報疫情信息,“仍是最核心,最深刻的經驗”。
信息是抗擊疫情的關鍵。
信息管理警鐘再鳴
2019年12月29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個病例在武漢一家醫(yī)院被發(fā)現。2020年1月28日24時,據國家衛(wèi)健委通報,全國31個省(區(qū)、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5974例,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已超過SARS疫情的確診病例數。
盡管去年12月29日就出現了首個病例,然而直到1月20日,鐘南山院士到武漢后,新型冠狀病毒人傳人的事實才被公眾所知,大家才變得警惕起來,正式開啟全員抗疫模式。這時春運已接近尾聲,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已經發(fā)生,僅僅是疫區(qū)中心武漢就流出了500萬人,這對疫情的發(fā)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武漢“封城”后,全國正式投入到抗擊疫情運動中,各地信息管理上呈現出不同的水平,有的地方不只是會及時準確地公布多維度的疫情數據,同時會在保護患者隱私前提下公布病例信息,比如旅行情況、接觸情況和家庭關系等等,這樣的數據讓當地市民更加安心,積極抗疫。也有一些地方在公布疫情信息上做得不盡如人意,因此才有了當地市民在網上呼吁領導去“抄作業(yè)”的現象。
今天移動互聯網已成為滲透到社會毛細血管的基礎設施。在這一次抗擊疫情中,信息管理有不少進步。
用信息管理對抗“瘟神”
2020年移動互聯網全面普及,中國全面邁入信息化社會,疫情防控有了信息化基礎設施。在這一次抗擊疫情中,多個信息管理手段被應用。
去年,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胡國清對媒體介紹稱,SARS后,為解決“信息不通,時間滯后”的問題,國家出臺系列政策,用數年時間和巨大投入,建立了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傳染病疫情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全國100%縣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98%縣級以上醫(yī)療機構、94%基層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實現法定傳染病實時網絡直報,平均報告時間由直報前的5天縮短為4個小時。去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qū)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2人經專家會診,被診斷為肺鼠疫確診病例,這次病例的及時發(fā)現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這套系統。
就信息管理基礎設施來說,在報送環(huán)節(jié),國家耗費了巨大心血構建了一個系統,只要不存在瞞報漏報虛報的人為過失,數據的匯總是十分迅速的,發(fā)布是十分及時的,信息是十分透明的。國家要求各地不得瞞報虛報漏報,正是想從源頭上來抓數據準確性?;趫笏拖到y的數據,各個互聯網公司的“疫情地圖”可以每天多次更新。而在SARS爆發(fā)時,數據不可能做到這么快的匯總與發(fā)布。
報送系統解決信息自下而上的層層傳達問題,而在本次疫情中信息管理在疫情數據報送外,還涉及到信息采集、開放、傳播、共享和協作諸多環(huán)節(jié)的應用。
1、信息的采集。
數據在疫情防疫中具有重要的決策價值,這里的數據不只是醫(yī)院監(jiān)測到的病例數據,還有人口、出行等涉及到傳染源的數據;以及口罩數量、防護服數量、醫(yī)院床位、生活物資等數據。如果不能及時、有效而準確地收集疫情相關信息,就很難展開行之有效的控制對策,搞不清楚關鍵防護物資儲備數量,自然就很難針對性組織資源。數據不準確,也很難讓公眾安心,廣州市公布儲備糧食足夠市民吃一年后,超市哄搶屯米屯糧現象也就不復存在。
信息采集絕非易事。疫情相關數據分散在不同地方,由不同部門/組織在不同場景下去采集,本身就是一個浩大工程。
疫區(qū)人口流出后,從出發(fā)地到到達地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到了哪個社區(qū)/酒店居住,以及中間接觸過誰,這些信息如果能夠被采集并打通,就能有效追蹤,及時診斷和精準隔離,避免疫情擴散。然而,僅僅是社區(qū)登記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很多地方來說就是大難題。
北京朝陽發(fā)動8萬余人全面摸排傳染源,在一個街道發(fā)現了270武漢來京者,針對性進行健康指導,這體現出當地社區(qū)的工作能力,然而也意味著巨大的人力投入,線下走訪還增加了工作人員的感染風險。
這樣的采集是否可以線上完成?我所在的廣州某街道則臨時開發(fā)了一個調查小程序,讓居委會通過各個小區(qū)微信群發(fā)給居民,進行旅行信息主動填報,是一個不錯的信息采集思路。
然而不是每個街道都有開發(fā)實力,這樣的信息化采集手段是否可以普及?不同社區(qū)的信息采集需求是相似的,因此理論上是可以做成標準化模板的。針對這一需求,騰訊文檔免費開放了“武漢返鄉(xiāng)人員統計表”模板。工作人員定制模板后,可以設定編輯權限,社區(qū)居民可在微信內方便地填報信息,社區(qū)工作者可以快速收集追蹤返鄉(xiāng)人員信息,時間更快、效率更高、接觸更少。
社區(qū)居民也不需要擔心隱私信息泄露,因為工作人員在發(fā)布模板時,可以將查看、編輯權限設置為“指定人”,可以設置文檔訪客水印,并禁止查看者復制、導出或生成副本,還可以查看文檔的“修訂記錄”及“瀏覽記錄”。
不只是社區(qū)信息需要采集。出行工具的信息采集,可以快速尋找確診患者的接觸人士,現在很多出行工具要求用戶填報“健康信息申報表”,如今全民抗疫意味著這些信息很難快速實現電子化歸檔,因此是否可以采取類似于小程序、共享文檔模板的形式自動化收集?企業(yè)員工的出行、接觸和健康信息采集,以及學校學生的相關信息收集,則可以預防聚集性感染案例,騰訊文檔針對此上線和免費開放員工健康信息收集表等模板,在保護員工、學生隱私的前提下,進行信息收集。
對于標準化場景,信息采集用小程序、App這樣的系統是最合理的,然而在重大疫情這樣的突發(fā)災情中,技術研發(fā)人手短缺且時間特別趕時,無需開發(fā)、可以快速應用的共享文檔或許會成為信息自動化采集的新工具。
2、信息的共享。
直報系統讓政府部門快速匯總全國疫情數據,互聯網公司基于這些數據快速開發(fā)“疫情地圖”這樣的功能,讓數據可視化,給用戶提供便利。然而,需要共享的信息不只是病例數據。
這些天類似于《急尋同行人!一確診患者曾從北京西站坐地鐵到北京南站》這樣的新聞標題,一個地方發(fā)現一個病例,弄清楚了旅行日志,征集接觸者進行醫(yī)學觀察。理論上來說每個地方出現的確診病例,只要有出行就會有類似的信息共享需求,也有媒體不定期對類似需求進行匯總。然而,對于大眾來說,不可能看每一條新聞,逐個對比費時費力。
針對此,有程序員開發(fā)了一個小頁面,對經過確認的出行數據進行匯總,人們就可以查詢與確診患者有沒有相同行程,用戶也可以參與到數據收集中。百度等互聯網公司也上線了類似小程序。
快手帶貨網紅“辛巴”對外宣稱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贈1.5個億,其中1個億是現金,最初曾被一些人質疑是“詐捐”,畢竟對于網紅來說,金額過于巨大。“辛巴”團隊不得不曬出轉賬記錄、捐贈合同等信息自證清白。武漢市慈善總會會公布數據,然而一般會在第二天才通過媒體公布,如果可以做到實時公布或者官方提供一個憑據下載入口,就更加有利于捐助工作開展。如今,一些慈善組織得不到用戶信任,原因就在于信息透明做得不夠好,及時全面地共享善款物資信息、使用情況對于重拾大眾信任至關重要。
信息共享還可讓信息被充分挖掘釋放出更多價值。已有很多國內外學者專家基于公開疫情數據對疫情的分析,甚至是發(fā)展曲線的預測,可能不一定會100%準確,然而一些分析言之有理、分析有據,特別是全球的權威專家的數據分析結論,對于疫情防控來說,是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的。而且就算這一次抗擊疫情用不著,很多分析結論最終可以造福人類,讓信息能夠為人類所用。
3、社會化大協作。
抗擊疫情是全民運動,是政府各部門、衛(wèi)健委、醫(yī)院、慈善機構、物流公司、醫(yī)療耗材廠商、建筑單位、城市水電氣等市政單位、社會熱心企業(yè)/人士、新聞媒體等等參與的社會化大協作。如此多的組織參與,如此多的陌生人聚在一起完成一個個任務,如果信息不能共享給需要的人,就會導致效率低下、資源浪費、響應遲緩。
人間像素的《77 個互聯網產品經理決定支援武漢,這里是他們的經驗》一文,講述了一個互聯網產品經理通過微信群援助武漢的故事,這個群聚集了來自騰訊、美團、百度、快手、字節(jié)跳動等知名互聯網公司的資深產品經理,很多已是高管或者創(chuàng)始人。他們不只是募集了幾十萬人民幣的善款,同時通過產品經理的方法論實現醫(yī)療防護物資的募集、運輸和分發(fā), 針對性地解決了很多醫(yī)院的問題。
這77位產品經理分布在全國各地,上對供應商,下接當地志愿者、醫(yī)院醫(yī)生,這樣一次忽然而來的協作,如何高效進行?他們的溝通在微信群,協作則是通過云端表格進行的。有人專門聯系醫(yī)院、醫(yī)生,整理出醫(yī)院的情況,同步到云端表格里,“云端表格除了具體的聯系信息,還有專人匯總、更新每個項目的狀態(tài),如「溝通中」「已發(fā)貨」「暫緩」,「已確認」的需求高亮顯示,提醒大家推進,「完成對接」的則標成灰色,就如同一個項目已經close。”
這77名產品經理已經累計對接了43 家醫(yī)院,數量還在持續(xù)增加,他們基于共享文檔實現了信息共享,信息共享包括信息眾包采集、信息共同管理、信息共同查看,基于此再實現協作流程。
正在進行這樣的“大協作”的團隊,還有很多很多。
各地都在馳援武漢,醫(yī)院各自對外求助,然而武漢以及湖北的醫(yī)療物資需求信息零散,這很可能會導致醫(yī)療救護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現在很多媒體都在報道呼吁“燈下黑”問題,全國人民目光聚焦在武漢,武漢周邊特別是農村,以及重慶等地,同樣需要支持。同時每次災情后,都會出現類似于救援物資積壓這樣的情況,原因往往也是因為信息不暢導致。一方是援助需求,一方是捐助需求,中間有各種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信息通了,資金流和物流才會通。各方的信息如何共享,如何對接?臨時搭建一個協作流程系統是不現實的,類似于微信群+共享文檔這樣的敏捷協作模式值得推廣。
微信群快速聚合人,讓大家溝通,然而聊天記錄是碎片化的,而信息化應用的關鍵在于兩點,一個是數據的結構化,需要類似于表格這樣的工具;一個是信息的共享,讓信息在協作流程中流動起來,這就是云端共享文檔的價值。
文檔不只是可以承載信息,同時可實現流程,類似于模板這樣的功能就是對協作場景中的共同點進行抽取,再共享出來,避免重復造輪子,模板人人可創(chuàng)造,未來可被應用到更多防疫場景。依托群溝通,再基于共享文檔構建敏捷協作流程,在企業(yè)辦公應用已很常見,現在需要被推廣到抗疫這樣的社會化大協作中。截至目前,國家和各地都已紛紛宣布延遲開學和復工,以減少人員流動,這意味著在線學習和在家遠程辦公會普及開來。
信息管理成災情基礎設施
這一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中的信息管理水平相對于SARS是有顯著提升的。移動互聯網將每個人連接在一起,同時給信息的采集、傳播、開放和共享提供了基礎,基于此,人們一方面可以第一時間得到信息,做到心中不慌,不被謠言帶節(jié)奏;另一方面則可以基于信息共享做好自我防疫的同時,進行社會化協作,共同高效抗疫。信息管理,已成為人們與瘟神賽跑的有力工具。
然而,全社會的信息管理在很多地方存在一些不足,信息披露不夠及時,信息共享不夠充分,信息采集不夠準確,信息協作不夠高效。微信群、共享文檔、地圖等互聯網工具一定程度提高了信息化水平,然而要應對大規(guī)模突發(fā)事件是遠遠不夠的。
實際上,需要信息管理的社會化大協作,不只是抗擊疫情,地震、山火、凍災等自然災害或者恐襲甚至戰(zhàn)爭等社會突發(fā)事件,均可利用信息管理手段提高全社會的協作效率。信息管理是社會應對突發(fā)事件的基礎設施。
在這一點上,在應急管理上工作起步較早的美國的做法值得借鑒。來自《中國應急管理》的《美國應急指揮體系簡介》一文指出,經過多年發(fā)展完善,美國形成比較先進和成熟的應急管理機制。在這一套體系中,信息管理被放在重要位置,在指揮員下,設置了“公眾信息官”,負責公眾溝通和媒體信息發(fā)布,保持與計劃部和有關機構的溝通聯系,搜集整理事件有關的準確、詳細的信息,后來,根據突發(fā)事件對信息情報的需求,又增加了情報信息部門。
2004年發(fā)布的美國國家突發(fā)事件管理系統NIMS,主旨是實現在溝通和信息管理中的“統一行動”。2008年更新的第二代系統由應急準備、溝通與信息管理、資源管理、指揮與管理、持續(xù)的管理與維護等五部分組成,如今這個系統進化到第三代,應急通訊、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被應用。
信息管理在應對災情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一目了然。美國的災情應對模式具備一定借鑒意義,我國的應急管理也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放眼未來,相關部門一定要重視針對重大突發(fā)事件的信息化建設,針對社會突發(fā)事件場景,進行頂層設計,統籌官方和民間信息化資源,未雨綢繆,推動不同領域、不同層級的信息管理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基于信息化基礎設施,再進行大數據、AI等智能化應用的落地,最終將信息管理系統建成跟戰(zhàn)略應急物資一樣的社會應急基礎設施。
不再發(fā)生疫情這樣的災情只能是美好的愿望,我們更要未雨綢繆,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信息管理,是不能漏掉的準備事項。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