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19年,除了新技術、新概念的層出不窮外,有這么一個領域也是熱鬧非凡——協(xié)同辦公。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AT打架(阿里釘釘 Vs 企業(yè)微信)外,新入局者亦不斷涌現(xiàn),比如字節(jié)跳動旗下的飛書以及上周剛剛宣布推出市場的華為云WeLink。
國內(nèi)協(xié)同辦公市場可謂紅海一片,當然,國外也并非一片藍海,巨頭們之間的競爭也不是小打小鬧的。
下面,我們就從國外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協(xié)作產(chǎn)品——Slack,微軟 Teams 之間的對比來反窺一下國內(nèi)市場這些五花八門的產(chǎn)品到底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之處:
在當今的商業(yè)環(huán)境中,基于聊天的協(xié)作軟件是必備的,而其中Slack和微軟Teams是企業(yè)的兩個主要選擇。作為一家只生產(chǎn)一種產(chǎn)品的公司,Slack在2019年6月份上市,它是無法承受輸給巨頭微軟的后果的,因為微軟有巨大的收入來源可以依靠,而且在大多數(shù)Office 365和微軟365計劃中,它都在免費提供Teams。
與此同時,微軟高管 Jared Spataro 最近引述說,公司認為Teams 對其未來的重要性不亞于Windows對其過去的重要性。事實上,微軟一直在大張旗鼓地宣傳Teams 不斷增長的用戶數(shù)量:11月份的日活躍用戶數(shù)為2,000萬,而Slack 為1,200萬。就Slack而言,它對微軟的數(shù)據(jù)提出了質(zhì)疑,稱自己的用戶參與度更高。
那么,這場比賽的獲勝者是誰呢?答案是,作為用戶的你。有兩種優(yōu)秀的協(xié)作平臺可供選擇,而且隨著新功能的添加,這兩種平臺都在不斷改進。但做出這樣的選擇并不容易。事實上,一些企業(yè)已經(jīng)有效地選擇了不去做選擇。
為了讓您更容易地做出決定,我們將Slack和企業(yè)Teams從六個方面做出比較:界面和可用性;集成;值得注意的差異性;移動應用:安全、合規(guī)和企業(yè)管理;定價。
Slack vs. Teams: 界面和易用性
外觀和感覺:Slack和Teams桌面應用程序都有非常輕松的導航界面,以消息傳遞為中心。不過,他們有一些風格上的差異。Slack有一種自由、寬松的感覺,有些人喜歡,但有些人可能認為有點混亂。Teams 有一個模糊的企業(yè)外觀,感覺更精簡但通用。
其中,Slack提供了更多的定制選項,有10種不同的方式來調(diào)整側邊欄的外觀。相比之下, Teams 只提供三種定制選項:默認(淺色)、深色和高對比度。
導航:兩個客戶端都在左邊欄提供他們的主要導航。Teams 導航更側重于團隊,而Slack更側重于用戶圍繞項目、主題或團隊創(chuàng)建的渠道、工作區(qū)域。
Teams 側欄包括活動、聊天、團隊、文件的圖標,根據(jù)組織如何設置,可能還包括日歷、電話等。活動儀表板提供了組織中發(fā)生的所有事情的概覽。你可以通過“我的活動”(My Activity)來過濾feed,查看你參與過的對話,這是一種讓你集中注意力的便捷方式。團隊的頂級導航包括對話、文件和團隊wiki的選項卡。
Slack的側邊欄包括指向通道、線程、直接消息(DMs)、草稿(這有助于完成您可能忘記的消息)的鏈接,以及“所有未讀”,它可以在一個方便的feed中顯示所有未讀消息。自動Slackbot,一個聊天機器人的幫助,也很容易在側欄顯示。
應用內(nèi)幫助:Teams 在側邊欄底部提供一個幫助圖標,其中包含指向主題、培訓和最新內(nèi)容的鏈接。這里有一些很好的觸摸。例如,在主題選項卡中,您可以單擊到Microsoft web頁面的鏈接來注冊一個免費的、實時的在線團隊培訓課程。
但應用內(nèi)聊天機器人Slackbot 使用起來非常簡單。只要在Slackbot上輸入一個關鍵字或完整的問題,你就會(通常)在幾秒鐘內(nèi)得到你需要的東西。在幾十個問題中,Slackbot只錯過了一次或兩次的答案。
搜索:兩者都提供了強大的搜索功能。
消息傳遞和聊天:通過消息傳遞進行通信顯然是每個產(chǎn)品的核心,并且二者在這部分都做得很好。其中有一些不同的特點需要考慮:
兩者在編寫消息時都提供了一些文本格式化功能。(要查看Slack中的這些選項,請單擊文本輸入框右側的“Aa”圖標;在Teams中,用畫筆點擊看起來像“A”的圖標。)但是Teams 提供了更類似于文字處理的體驗,可以選擇字體顏色和大小、插入表格、應用段落樣式等等。
兩者都能讓你用表情符號來活躍信息。Teams 在本地提供了額外的選項,比如與GIPHY集成動畫gif,不過你可以通過應用集成將gif添加到Slack中。
兩家公司都提供不同級別的語音和視頻聊天功能,包括原生的語音和視頻聊天,也可以通過應用程序集成從應用程序內(nèi)部進行語音和視頻聊天。使用Slack,您最好的選擇是通過與Zoom、Webex、谷歌Hangouts或其他功能的集成來實現(xiàn)大多數(shù)功能。在 Teams中,你還有多種選擇,包括使用微軟基于云計算的電話系統(tǒng)與組織外的人通話。根據(jù)Slack或 Teams 的配置方式,您可以錄制視頻聊天和電話,也可以獲取轉錄。
兩者都經(jīng)常推出新特性,通常目的相似,但實現(xiàn)方式不同。例如,Slack最近新增的Reacji Channeler應用程序,可以讓你僅通過一個名為“Reacji”的表情符號反應,將信息從一個公共頻道復制到另一個公共頻道。這是一個很酷的把戲,展示了Slack開發(fā)者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另一方面,Teams 最近增加了跨渠道發(fā)布,它允許您同時在多個渠道發(fā)布一條消息。
通知:考慮到如果你允許這些應用程序進入你的生活,你必須控制它們何時、如何以及多久通知你一次。
Teams 可以讓你細粒度地控制通知的內(nèi)容——聊天、提及、回復、喜歡和反應、未接電話、語音郵件等等。你可以選擇如何接收這些通知,如通過橫幅和電子郵件。
Slack沒有提供那么多通知選項。但我欣賞為移動設備和桌面使用不同通知設置的能力,以及每當有人使用您指定的關鍵字時都會收到通知的能力。
至于急需的不干擾控制,Slack表現(xiàn)出色。你可以將收到的通知靜音30分鐘;1、2或4小時等或者定制一段時間。但我也喜歡 Teams 讓你指定安靜的時間來靜音所有通知,以及指定安靜的日子,比如周日。這些控件只能在 Teams 移動應用程序中使用。
有了Slack,當你在桌面客戶端不活躍一段時間后,你可以自動向手機推送通知,從“我一不活躍”到“我不活躍30分鐘后”。Teams 的限制更多一些,你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在桌面不活躍時(三分鐘后)接收移動通知,另一種是始終接收移動通知。該控件也只能在Teams 移動應用程序中使用。
要點總結:對我來說,在界面和可用性方面最突出的是Slackbot的應用程序內(nèi)幫助,Slack的定制選項,以及 Teams的信息格式。所以,這方面來看,Slack加分。
Slack vs. Teams: 集成
雖然每個產(chǎn)品都有自己的功能,但Slack和 Teams 都依賴于與其他應用程序和服務的集成來擴展其功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差異需要考慮,特別是在與生產(chǎn)力套件的集成方面。
毫無疑問,在對Office 365應用集成方面,Teams 絕對是贏家。在Teams中工作時,你可以在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件中充分創(chuàng)建、編輯和格式化功能,還可以與同事實時協(xié)作完成一個文件。在我的測試中,與微軟SharePoint和Office應用程序的深度集成工作得很好,這對嵌入微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織來說意義重大。
Slack也提供微軟的整合服務,包括Outlook日歷和電子郵件、SharePoint和OneDrive,但它們的整合程度不及Teams 對Office 365的集成。
Slack是G套件集成的首選。另一方面,Slack提供了與谷歌的G套件應用程序的集成;Teams 只提供與谷歌Drive的集成,而不提供與G Suite(包括Gmail)的集成,后者是Office 365的主要競爭對手。有了Slack的G Suite應用程序,你可以從Slack內(nèi)部訪問、共享、創(chuàng)建、回復評論,并解析文件上的操作。編輯文件發(fā)生在相關的G套件應用程序。
Slack提供了更多的第三方應用整合。Slack(2013年發(fā)布)在 Teams ((2017年發(fā)布)上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它體現(xiàn)在整合方面。在一納秒的時間內(nèi),Slack集成了2000多個商業(yè)、第三方應用,而 Teams (集成了大約250個。
Slack和微軟Teams都允許客戶構建自己的定制應用程序和集成。根據(jù)Slack的數(shù)據(jù),在2019年9月期間,每周有50萬個客戶定制應用被使用。微軟通過其Power Platform developer工具支持自定義應用程序和集成。
要點總結:如果你是“同類中最優(yōu)秀的”信徒,需要合適的工具來完成工作,并且不喜歡太深入任何一個供應商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那么Slack就是你最好的選擇。也就是說,Teams與Office 365應用程序的集成是非常出色的,如果你是一家微軟商店,應該強烈考慮這一點。
Slack vs. Teams: 差異性
Slack和Teams開發(fā)人員都在努力工作,不斷地創(chuàng)造新功能,使他們的產(chǎn)品與眾不同。因此,如果要列一份完整的值得注意的不同點清單將會很長很長。但這里有一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Slack的共享通道特性使得將公司的Slack工作空間與外部合作伙伴的Slack工作空間進行無縫協(xié)作變得超級容易。來自組織外部的參與者可以通過其個人資料圖片中嵌入的公司標識清楚地識別出來。
在Teams中,與組織外的人進行交流更加復雜。您可以向外部方添加外部訪問或來賓訪問。外部訪問允許您通過語音或視頻聊天進行交流,并與使用Skype進行業(yè)務或Skype的其他組織進行會議(對后者的支持據(jù)說將在2020年實現(xiàn))。Guest access允許您向通道添加域外的個人,并通過調(diào)用或文件與他們通信。
Slack可以廣泛應用。Slack可以為每個組織和每個工作空間支持無限數(shù)量的用戶和超過100,000個用戶的通道。相比之下,每個Teams 最多支持5000個用戶;200個群;每個群5000個用戶。
Teams 提供旨在幫助一線員工處理零售、酒店、旅游和制造業(yè)中以服務和任務為導向的職責的能力。這些功能的設計是為了方便員工在移動設備上打卡、分享位置以及執(zhí)行其他與工作職責相關的任務。Slack也緊隨其后,為一線員工提供應用集成服務,比如考勤機器人,它可以幫助管理時間跟蹤、跟蹤休息時間和午餐時間、每小時賬單同步、員工輪班計劃等。
Teams 為notes提供了一個集成的Wiki特性,這有助于從團隊成員中匯集知識。Slack通過整合應用程序(如用于捕獲和共享信息的機器人Guru)來收集團隊知識。
要點總結:在我看來,Slack與Teams相比有一些更顯著的不同之處,比如共享渠道。
Slack vs. Teams:移動應用
一些桌面應用程序會在其移動操作系統(tǒng)版本中去掉了一些特性和功能。然而,在我的測試中,Teams 和Slack都不是這樣。兩者都很好地復制了桌面體驗,盡管Slack在維護桌面客戶端的視覺沖擊力方面做得更好。
最重要的是,你不需要學習在Slack或Teams的移動版本中做事情的不同方法和經(jīng)驗。
當然,有一些界面上的差異是為了適應更小的、支持觸摸的移動設備屏幕而設計的。例如,如果您在Slack的桌面客戶端中鼠標移動到一條消息上,您可以添加一個響應、啟動一個線程、共享消息等等。在移動設備上,你點擊并按住一條消息來執(zhí)行同樣的操作。
要點總結:從這一比較來看,二者是不分伯仲。當然,Slack在保持一個更一致的外觀和跨設備的感覺方面做得略勝一小籌。
安全性、遵循性和企業(yè)管理
在安全性、遵從性和企業(yè)管理方面,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假設,即考慮到微軟在企業(yè)中的任期要長得多, Teams是更強的選擇。如果你是Office 365應用程序的企業(yè)用戶,你將獲得一流的安全性、合規(guī)性和企業(yè)管理控制——特別是如果你是Microsoft 365的用戶。
但是現(xiàn)在,Slack和 Teams 都覆蓋了許多預期的安全性和遵從性基礎,盡管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特性是平臺固有的,而在另一些情況下,它們是通過集成實現(xiàn)的。例如,這兩個應用程序都對傳輸和靜止的數(shù)據(jù)進行加密,并支持基于區(qū)域的數(shù)據(jù)駐留;預防數(shù)據(jù)丟失;電子證據(jù)開示和合法持有;移動應用程序管理;單點登錄;以及要求雙因素身份驗證的能力——盡管其中一些功能僅適用于更高級別的計劃。
Slack也在這一領域大展身手。2019年早些時候,該公司推出了企業(yè)密鑰管理(Enterprise Key Management),這是其頂級企業(yè)網(wǎng)格計劃Slack的一個附加工具。EKM允許組織使用自己的密鑰加密Slack內(nèi)共享的消息和文件。對于企業(yè)網(wǎng)格,Slack最近增加了移動安全功能,允許管理員配置Slack,要求在單點登錄后需要額外的安全層,如iOS上的Face ID和Touch ID。
要點總結:Slack提供了大多數(shù)中小型企業(yè)(SMB)在安全、合規(guī)和管理控制方面可能需要的東西,并在不斷增強其安全態(tài)勢。但微軟Teams ——憑借其與Office 365和Microsoft 365的集成——可能是企業(yè)的最佳選擇。
Slack vs. Teams: 計劃和定價
Slack和Teams 都提供免費計劃。Teams 的免費計劃需要一個免費的微軟賬戶,但不需要付費訂閱,它提供了相當多的功能:無限的信息和搜索;支持多達300個用戶;每個用戶2GB的文件存儲和10GB的共享存儲;一對一語音視頻聊天;屏幕共享;無限的應用集成;和雙因素身份驗證。
Slack的免費計劃限制更嚴格,最多允許你接收1萬條信息;10個app及整合;一對一視頻通話;和雙因素身份驗證。
除此之外,Slack計劃的起步價為標準計劃每個用戶每月6.67美元,Plus計劃為每個用戶每月12.50美元(兩者都是按年計費的)。企業(yè)網(wǎng)格計劃是為希望支持多個互聯(lián)工作空間的大型組織設計的,它的定價只能通過聯(lián)系Slack sales來實現(xiàn)。付費計劃提供無限的信息和整合;屏幕共享;客人訪問;共享的渠道;高級搜索;以及隨每一層擴展的一系列安全性、遵從性、支持和管理功能。
小型企業(yè)到大型企業(yè)的Office 365計劃每個用戶每月的費用從5美元到35美元不等,它為Teams 本身增加了一些功能,比如安排會議;會議記錄;單點登錄和其他安全、合規(guī)和管理功能,以及微軟Office 365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其他應用程序和服務。(微軟365計劃將Windows 10和安全管理加入其中。)
由于每家公司的計劃各不相同,因此很難進行比較。一種觀察兩者定價差異的方法是考慮每個用戶每月12.50美元的收益:
- 從微軟那里,你可以獲得Office 365 Business Premium訂閱服務,其中包括擁有所有功能的Teams,外加Outlook、Word、Excel、PowerPoint、SharePoint和OneDrive for Business,以及只支持windows的Publisher和最多300名用戶的訪問應用程序。
- 從Slack上,你可以獲得一個Slack Plus訂閱,它支持無限用戶,包含的Slack功能比標準計劃多,但比企業(yè)網(wǎng)格計劃少,而且沒有生產(chǎn)應用程序。
要點總結:根據(jù)定價來看,Teams 有一個顯著的優(yōu)勢,當經(jīng)濟放緩和IT支出萎縮時,這個優(yōu)勢可能會變得更強。如果你已經(jīng)在Office 365訂閱中加入了Teams ,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很難向你的老板解釋為什么公司也應該為Slack付費,盡管它有很多很棒的功能。但是,如果您的組織選擇了G Suite而不是Office,那么Teams 的成本優(yōu)勢就消失了。
Slack vs. Teams:特征比較
總結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一些公司同時使用Slack和Teams。但是這種方法增加了復雜性和成本,對大多數(shù)組織來說不是可行的選擇。所以,在選擇時我們建議:
說到底,Slack和 Teams 的相似之處比不同之處更多。在很多情況下,兩者都提供了相同功能的某些版本,要么是本地的,要么是通過應用程序集成提供的。如果你缺少你需要的功能,考慮到激烈的競爭,這個功能遲早會被添加進來。您應該注意的一件事是:集成服務將增加多少您的總成本?
如果你已經(jīng)深入Office 365的世界,Teams 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沒有其他的,在決定之前給 Teams 一個持續(xù)的試驗。
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Office 365客戶使用Slack。根據(jù)接入管理平臺Okta的數(shù)據(jù),使用Office 365的用戶中有31%也使用Slack,高于2018年10月的28%和2017年的19%。根據(jù)Slack分析團隊的數(shù)據(jù),在Slack排名前50位的客戶中,有74%也是Office 365的客戶。
如果你不依賴于微軟,你想要避免供應商鎖定,或者你是一個G套件商家,Slack是正確的選擇。對于那些喜歡“同類中最好的”技術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在中小型企業(yè)和技術公司中尤其受歡迎。
當然,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很多時候,不是產(chǎn)品如何,而是使用習慣決定了我們的選擇。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nèi)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nèi)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nèi)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nèi)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