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的戰(zhàn)爭從未停止過。
最近的移動信用支付領域也是比較熱鬧,隨著美團“買單”的上線,騰訊也開始動手了。
據有關消息報道稱,騰訊內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產品“分付”,將來用戶在使用微信支付時,或許可以使用“分付”先付款,再在賬期內延長時間付款或者將賬單進行分期付款,并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上線。在如今移動支付領域擁有龐大市場份額的微信支付為何還要推信用支付?
事實上,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微信支付曾經低調推出微信支付分,它是微信支付對標螞蟻金服“芝麻信用分”的產品,這也表明在信用支付領域,騰訊是早有預謀,對移動支付領域的老大位置怕是垂涎許久。只是,在如今支付寶“花唄”穩(wěn)坐“信用支付一哥”位置的背景下,微信版的“花唄”會迎來怎樣的一個開場儀式?
微信版“花唄”突然來襲的秘密?
微信其實早就在籌備這樣的一個產品。早前坊間也有流傳說,微信表示會推出類似于花唄、京東白條這樣信用支付產品,但是一直沒有落到實處,似乎騰訊只是有這個打算。而今年1月份低調推出的微信支付分,便是最好的印證。對于微信推出的信用支付產品歸根結底離不開一下兩個方面。
1、信用支付領域有利可圖 別的玩家已經吃完一輪紅利
在互聯網信用支付領域,阿里系有淘寶和天貓兩大電商品牌的支撐,京東白條有京東商城做支柱,二者在這一領域不斷進行利潤收割。據相關數據顯示,支付寶花唄擁有3億元用戶,2017年的營收65.96億元,凈利潤達34億元。
對這一市場,騰訊一直在虎視眈眈。京東白條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用戶在使用白條后和使用前對比,月均消費訂單比例提升了52%,月均消費金額增長97%。毫無疑問,信用支付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用戶的支付欲望,同時增加電商的銷量。眼看著騰訊和京東憑借自身優(yōu)勢在信用支付領域不斷完善升級,作為社交老大哥的微信,目前即已擁有10億的龐大用戶規(guī)模,自然是不會輕易放棄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
加之,前不久美團也在信用支付領域上線“買單”,可見互聯網巨頭們都已經窺得了移動信用支付的廣大利潤空間。眼紅這一市場的發(fā)展前景,也成為了微信推出“分付”的一個理由。
2、完善金融科技生態(tài)圈 信用支付成騰訊一步關鍵棋
除去行業(yè)內的一些刺激,于騰訊本身而言,也急需這款信用支付產品刺激其金融科技業(yè)務的增長。
從騰訊的一些動作來看,似乎是有意將金融科技作為未來的主要發(fā)力方向之一。去年下半年開始,騰訊將“金融科技”業(yè)務獨立出來,成為了與增值業(yè)務、網絡廣告并列的三大主營業(yè)務之一。金融科技與企業(yè)服務業(yè)務,在今年Q1開始較為清晰地呈現在公眾的視野當中。而從上個月公布的第二季度的財報來看,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yè)服務在2019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37%至人民幣228.88億元,增長速度尤為明顯。
而細看這一領域,騰訊已經建立起理財、支付、證券、創(chuàng)新金融四大主線,而這其中的細分業(yè)務唯獨少了消費金融這一環(huán)。目前最適合為騰訊金融科技業(yè)務帶來增長動力的便是消費金融產品。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如今微信已經擁有10億的龐大用戶規(guī)模,且擁有十分高頻的交易次數。隨著微信支付商業(yè)地位的提升,支付場景的成熟,如若推出“分付”必會刺激消費者支付欲望,同時也能進一步增加商家的銷量,形成協同效應,進而刺激新用戶的增長。那么,騰訊營收增長也會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分付”的推出,也是騰訊完善自身戰(zhàn)略打法的舉措。當然,進入任何一個新領域都避免不了多方位的挑戰(zhàn),騰訊亦是如此。何況在移動信用支付板塊,還有著在多個領域均有交手的阿里,其支付寶花唄受到了諸多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微信“分付”有人口優(yōu)勢 但入局信用支付領域依舊存在不少挑戰(zhàn)
微信的“分付”無疑是向螞蟻金服、京東金融宣戰(zhàn),對整個消費金融市場而言頗具影響力。一方面,如此龐大體量的微信入局,會對現有信用支付市場進行瓜分,對相應的格局必將造成一定的沖擊。另一方面,在行業(yè)內依舊存在諸多的挑戰(zhàn)。
實際上,騰訊內部對消費金融的嘗試一直沒有停止過。早在幾年前,FiT團隊曾想過再開發(fā)白條、花唄等類虛擬信用卡產品,而考慮到騰訊龐大的用戶基礎,且在微粒貸已上線的背景下,這個想法最終被監(jiān)管層否決。
而在今年上半年也有知情人士透露,騰訊曾試圖在微信錢包內“手機充值”欄目開拓手機分期業(yè)務,由騰訊投資的新分享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來運營,但最終未能上線。種種嘗試后產品卻未能成功上線,說明在這一領域,微信想要扛起騰訊信用消費的責任壓力不小。
1、老玩家們搶先嘗到信用支付紅利 想要撼動其地位并不是那么容易
微信“分付”的推出,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便是支付寶花唄。在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和微信占有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但在信用支付領域,支付寶和京東金融卻是走在了前列。早在2014年2月,京東白條就已經推出這種“先消費、后付款”的全新支付方式,這也是業(yè)內第一款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之后,螞蟻花唄在2015年4月份正式上線。
隨著近幾年的不斷升級完善,二者基于京東和阿里的龐大生態(tài)體系,在這一領域搶先嘗到了紅利的甜頭。目前,互聯網信用支付這一塊,花唄已經占據著絕對的制高點,京東白條緊隨其后。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末,白條營收賬款余額344.49億元,而花唄的貸款余額早在2017年上半年就已經達到992億元。微信想要跨越二者結合的這座大山并不會容易。
在目前信用支付被花唄、白條瓜分的狀況下,微信雖然可以倚仗巨大的人口流量作為倒入口,但想要撼動“花唄”們的地位自是不會簡單。何況,騰訊沒有自己的電商平臺,雖然拼多多在微信生態(tài)中發(fā)展的不錯,但與當今的淘寶、京東相比,差距還是很大。即便是能夠切入到拼多多這樣應用場景當中,未來發(fā)展前景到底會有多大,仍然是一個未知數。從這些方面來看,均存在相應的風險。
再者,花唄、白條經過4至5年的發(fā)展,早已累積了一大批客戶,在消費者心中或已形成了相應的消費習慣,對于用戶的轉移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2、新手玩家們各自坐擁特色生態(tài)圈體系 且互聯網金融領域政策監(jiān)管難避免
除了上述圈內老玩家們,眾多的新手們也在躍躍欲試,企圖入場分羹。譬如,上文中提到的美團“買單”。雖然美團在信用支付領域是新手,但美團在今年Q2財報中首次實現整體盈利,目前具有4.2億用戶以及590萬的活躍商家,不管將來這一領域內會形成怎樣的格局,美團也必會搶去相應的市場份額。
美團的“買單”實際上是助其打造自身生態(tài)閉環(huán),為了讓“買單”更順利的步入正軌,美團加大營銷投入并選擇犧牲一定的利潤。在這樣一個具有攻擊性的市場戰(zhàn)略之下,不說在別的平臺能介入多少端口,哪怕是基于美團自身用戶的需求,這都將是一個不小的市場。畢竟美團4.2億的用戶量不容小覷,“買單”可以有效截流,直接使用美團“買單”便可以完成,這也是符合美團自身“打造生態(tài)閉環(huán)”的戰(zhàn)略打法。
此外,百度家族的百信銀行也開始試水虛擬信用卡,上線了“pay伴”。攜程也開始推出了類似的產品??梢姡鱾€參賽者均具有獨具特色的生態(tài)圈體系,微信如何在各自占據山頭的行業(yè)巨頭們背后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這不是一個小問題。
另值得一提的是,據新浪財經消息顯示,9月財付通迎來了2019年的首張央行罰單,財付通因違反支付結算管理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相關制度被警告并被罰款149萬元人民幣。在微信版“花唄”還未正式上線之前,便收到了央行的罰單,這意味著“分付”同樣會面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政策監(jiān)管難題。綜合來看,微信入局信用支付也并不見得會一路坦蕩。
隨著微信美團等互聯網巨頭的入局 將重燃“信用支付”戰(zhàn)火
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分別依靠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兩大入口,而在當前移動支付市場中,這二者已經分別占據著半壁江山。據艾瑞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規(guī)模達到55.4萬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支付寶占據53.8%的份額,騰訊財付通包括微信支付在內,位列第二占39.9%。從這些數據可見,微信支付在移動支付的格局里位居行業(yè)第二,它的“分付”也最具挑戰(zhàn)支付寶“花唄”潛力。
在2014年的春節(jié),相信很多人記得微信紅包偷襲馬云支付寶一事。當年春節(jié),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從除夕到初八,有超過800萬用戶參與了搶紅包活動,超過4000萬個紅包被領取,這場突如其來的搶紅包風潮,讓微信支付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取了大量用戶,對支付寶形成了強勢沖擊。連馬云都表示“確實厲害,要吸取教訓”。
但這一次的“分付”能否再創(chuàng)奇跡?面對行業(yè)內強勢的花唄,以及各個領域互聯網巨頭的入局,能否再創(chuàng)奇跡還真不好說。
據新網銀行COO劉波曾分析,微信支付的人均賬單厚度不到支付寶的1/3,分期率的下降或不止2/3。如果微信推出信用支付,用戶分期需求不高,生息資產不夠,幾乎等于凈虧損信用支付月均交易額的7%。若以月均5000億元計算,年虧損額將超過350億元。
只能說騰訊入局信用支付有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這一賽道的競爭并不會那么容易,至于能不能破局消費金融市場,還有待時間驗證。但隨著攜程、美團、微信的紛紛入局,“信用支付”戰(zhàn)火必將重新點燃,這一領域的長期格局也存在被改寫的可能。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