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雷軍入股芯原微電子并非為了復活澎湃芯片,是為IOT
據媒體報道,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長江產業(yè)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近日已投資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持股占比6.25%,成后者第四大股東。
小米入股芯原微電子引遐想
這個消息對于小米來說,是有著提振市場信心的正面作用的。目前的小米,正面臨股價比上市當初跌去將近一半的困境,投資芯原微電子的舉措,被市場廣泛解讀為小米仍然打算在芯片方面加大投入,令投資者對小米發(fā)展前景的信心有所提升。
小米這次投資,以增資方式進行。融資過后,芯原微電子的注冊資本增加了近4千萬元。
芯原微電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yè)提供芯片定制服務的設計企業(yè)。能夠基于IP中心為客戶提供一站式點對點的半導體定制化設計。芯原微電子的客戶主要來自于移動互聯(lián)設備、數(shù)據中心、物聯(lián)網 (IoT)、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終端設備領域,在AI和算力方面有長期的深度開發(fā)經驗,積累了相當?shù)男袠I(yè)服務經驗。
鑒于芯原微電子在AI算力方面的技術實力,許多人都猜測小米與其合作的主要目的,很有可能是要延續(xù)目前陷入低潮的澎湃系列芯片研發(fā)。
一度被小米非常高調宣傳的澎湃系列芯片,于2017年推出了初代產品S1后,就漸漸失去了存在感。澎湃S1曾經被搭載到小米5C手機上,由于在耗能、發(fā)熱以及運算能力方面均表現(xiàn)一般,該產品很快就從市場上銷聲匿跡了。
關于澎湃芯片還會不會推出第二代產品S2這個問題,兩年來不斷有各種消息傳出,但都最終不了了之。如今小米增資入股芯原微電子,被認為是小米復活澎湃S2的舉動。
入股芯原微電子并非為了復活澎湃,而是為了IOT
盡管市場上有各種猜測,甚至不少“米粉”已經開始為澎湃芯片的“復活”歡呼雀躍,但璽哥卻要潑一下冷水:回顧松果澎湃的發(fā)展歷程,就會明白對于小米來說,繼續(xù)堅持SoC芯片研發(fā)方向的困難實在太大了,放棄這個路徑才是明智之舉。
據媒體報道,澎湃系列2017年僅僅第一次流片,就向臺積電交付了數(shù)千萬元的費用。流片出來后,還必須經過一周才能測試并確認產品是否能點亮手機。每次流片都是一次發(fā)現(xiàn)BUG的艱苦過程,然后就是修改設計、再次流片。歷經5次失敗,上億的資金就已經不知不覺花完了。
正是S2數(shù)次流片的失敗,讓雷軍痛定思痛:小米在SoC研發(fā)、流片前的仿真驗證等環(huán)節(jié)上積累嚴重不足,導致在設計上很難做得到位,反復流片、修改設計也解決不了問題,再強行繼續(xù)下去的話,只會把公司本就不充裕的研發(fā)資源消耗殆盡。
對自身技術能力的反思、以及數(shù)次流片造成的巨額資金消耗,讓小米管理層重新確立了芯片研發(fā)的新方向——轉向IoT領域。
璽哥認為,小米本次入股芯原微電子,目標并不是延續(xù)澎湃系列SoC芯片的研發(fā),而是為新成立的大魚半導體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其在IoT芯片設計的方向上走得更穩(wěn)健。
2019年4月3日,小米集團宣布進行重大架構調整。這次調整的一個重點,就是重組旗下的松果電子團隊。將其分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留在松果團隊,延續(xù)澎湃系列手機SoC芯片的相關研發(fā)工作;另一部分團隊成員則組建新的半導體設計平臺——大魚半導體。這個大魚半導體,被雷軍賦予了開拓AI和IoT領域芯片研發(fā)的重任。
這樣,小米在芯片領域就出現(xiàn)了兩個發(fā)展方向:手機SoC芯片、IoT芯片。從2018年以來,在國內市場面臨較大下滑的小米,又經歷了澎湃S1芯片研發(fā)的是失敗,事實上已經不再可能多頭并進,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方向作為未來突破的重點。而小米在關于這次架構調整的聲明中,已經用明確的話語做了選擇。聲明指出,本次架構調整的目標,就是“為了配合公司AIoT戰(zhàn)略加速落地”。顯然,在原松果團隊與大魚半導體之間,小米更重視的是后者所代表的AIoT方向。
了解了這個背景后,我們再來觀察本次小米投資的芯原微電子——該公司擅長的設計領域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和汽車電子等多種終端芯片設計。可見,芯原微電子其實在小米非常重視的IoT領域,有著極為深厚的技術積累。甚至可以認為,芯原最擅長的就是IoT芯片設計。
兩相對照不難得出結論:小米入股芯原,其目標并非指向“復活”沉寂已久的澎湃S系列SoC芯片,而是為了強化在IoT領域的布局,為旗下大魚半導體的下一步研發(fā)工作打基礎。
入股芯原微電子有助雷軍分散“造芯”風險
璽哥認為,入股芯原微電子除了能幫助大魚半導體之外,還有助于雷軍分散“造芯”風險。
盡管小米目前不得不擱置澎湃系列SoC芯片的研發(fā),但這些年來的經驗教訓,讓雷軍痛感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長期對高通系列芯片的依賴,讓小米陷入與其他廠商的同質化競爭,很難邁向高端市場。比如小米9、小米CC等機型,都因為友商采用了同樣的高通芯片,而不得不面臨定價策略上的“近身搏殺”,失去了應有的利潤空間和市場主動權。
反觀華為,情況就完全不一樣。華為很早就開始布局自主芯片研發(fā),雖然第一代芯片K3在性能上與澎湃S1一樣不如人意,但華為始終沒有放棄,在幾經改良和迭代后,終于推出了大獲成功的麒麟系列SoC芯片。在自主芯片的支撐下,華為/榮耀手機不但與競爭對手拉開了距離,而且在定價上也有了充分底氣,開始向高端市場進軍。如今,原本主打性價比的榮耀品牌,已經敢于將價格定在3000元檔位;而主打高性能的華為品牌,更是將價格穩(wěn)定在了4000至5000元以上的段位,甚至開始借助折疊屏+5G自主研發(fā)技術,向萬元檔位發(fā)起沖擊。
這樣的對比,讓雷軍即便遇到困難,也不愿意放棄芯片研發(fā)之路。痛定思痛的小米,一方面通過重組團隊延續(xù)在芯片領域的投入,另一方面也吸取了澎湃系列失敗的教訓。回頭來看,澎湃系列之所以半途而廢,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小米在資源、技術實力上均存在不足的情況下,過于大包大攬,試圖靠自身完成所的相關研發(fā)和設計。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所有的風險也都只能有小米獨力承擔。
如今入股芯原微電子,將為小米旗下的大魚半導體,贏得一個能夠分擔技術風險、投資風險的同盟軍。今后小米在芯片研發(fā)上的重大戰(zhàn)略性項目,極有可能會與芯原微電子共同進行。這樣,小米方面既能減輕資金負擔,又能在技術上得到芯原這個戰(zhàn)略伙伴的強力支撐,走得更穩(wěn)健。不至于像當年研發(fā)澎湃系列時那樣,一個項目失利,令整個芯片方向陷入困境。
事實上,芯原微電子之外,小米還投資了恒玄科技,這是一家系統(tǒng)級芯片(SoC)研發(fā)商,主要產品為具備WIFI/BT無線連接的音頻系統(tǒng)級芯片,產品廣泛應用于移動手持、智能硬件、消費電子等領域。
多方押注,重點培養(yǎng),分散風險已成為小米當前的“造芯”策略。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