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能手機或許非諾基亞最佳戰(zhàn)場,功能手機才是出路?
情懷是對過去最好的肯定。
情懷是一種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情懷的定義也出現泛化,也可用來表達對過去事物的留戀之情。留有情懷能讓人心存美好,保持初心,世界上值得人們留有情懷的事物很多,影視、歌曲、明星、文學作品、藝術作品、景物、甚至是產品,但是隨著情懷一詞的濫用,情懷曾經這個高尚的詞正在迅速貶值。
諾基亞,曾經連續(xù)14年斬獲全球最高銷售手機品牌桂冠,人們曾將擁有諾基亞作為炫耀的資本,但一代傳奇手機品牌在2014年告別歷史舞臺。三年后,諾基亞帶著情懷牌回歸,并帶來了回歸后的首款產品——諾基亞6。但情懷并不是人人都會買單,諾基亞回歸后手機不溫不火。
今年10月16日,諾基亞又發(fā)布了主打拍照和性價比的諾基亞X7,再次嘗試打開中國中高端手機市場。
三站送別北歐傳奇諾基亞
諾基亞這個手機品牌,是曾經手機界的絕對王者,在全球都是名聲在外,但2007年后就慢慢走上下坡路,最終于2014被微軟收購手機業(yè)務。那么,手機界的傳奇品牌諾基亞為什么會衰落呢?
一是,公司決策失誤。2007蘋果手機的誕生和2008年安卓系統(tǒng)推出是諾基亞衰落的兩個轉折點。
面對蘋果誕生時,諾基亞首席戰(zhàn)略官在2009年的一次采訪中提出iPhone只會是一個小眾產品;2008年10月搭載谷歌開源手機系統(tǒng)的第一步安卓手機誕生時,諾基亞仍不屑一顧,直到2011年后安卓以成為全球裝機量最大的手機操作系統(tǒng),諾基亞才意識到危機,但是不愿與谷歌為伍,選擇自研系統(tǒng)MeeGo和微軟的windows phone系統(tǒng)。
兩次決策失誤,導致當諾基亞反映過來是,安卓和IOS兩種系統(tǒng)應用生態(tài)已經十分豐富了,兩種新操作系統(tǒng)也未能挽救諾基亞的衰落。
二是,系統(tǒng)落后。手機操作系統(tǒng)可以說是造成諾基亞手機走向下坡路的直接原因。諾基亞手機的硬件其實并不落后,例如在 2007 年推出的E90,屏幕分辨高達352X800,并且還是4 英寸屏幕,最前衛(wèi)的就是采用雙屏設計,而當時的iPhone屏幕僅為3.5寸320×480分辨率。
然而,在系統(tǒng)方面則情況完全相反,諾基亞的塞班系統(tǒng)延用PC的傳統(tǒng)思路,手機頁面布局采用分級式,增加了應用尋找起來的難度,另外各不同類型的手機對塞班系統(tǒng)上的軟件兼容性差,使塞班系統(tǒng)不再適應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潮流。
三是,產品缺乏亮點?!坝布貌攀钦娴暮谩币恢倍际侵Z基亞公司的理念,早期諾基亞也做到了這點,2002年創(chuàng)下全球四個第一的諾基亞7650,超前游戲手機諾基亞N-GAGE,全金屬全鍵盤橫盤手機諾基亞E61,旋轉屏幕即可攝像的諾基亞N93等等,產品都具有極強的亮點。
但是,到了2008年前后,諾基亞手機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開始缺乏亮點,甚至落后于安卓手機和蘋果手機。例如,屏幕方面沒有安卓、蘋果手機大,手機閃出全面落后于安卓手機,在手機應用生態(tài)和體驗方面也處于劣勢,其后推出的產品如搭載MeeGo系統(tǒng)的N9,積極自救變得開始迎合市場,使得其系統(tǒng)、設計與市面上的普通安卓手機同質化,最終被寄予厚望、積極自救的N9也未能力挽狂瀾。
諾基亞重返中國手機市場
諾基亞雖然被微軟收購全部手機業(yè)務,但是僅售賣了兩年的手機品牌使用權,到2016年諾基亞還是決定重返早是一片紅海的中國手機市場。那么在手機市場已經失利過的諾基亞為什么還要重返戰(zhàn)場呢?
一是,中國手機市場潛力巨大。
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手機出貨量為8187 萬部,同比下滑 27%,環(huán)比下滑 30%,雖然增長十分乏力,但中國手機市場是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對手機的總體需求量依然十分巨大,這對于諾基亞來說是一個機會。
還有,中國用戶對手機的依賴度較高,市場研究公司 eMarketer 的 最新報告顯示,2018 年,中國用戶使用智能手機的總時長高達2 小時 39 分鐘,成為除工作睡覺外停留時間最長的活動,因為手機的壽命會隨著降低,手機換機周期也會縮短,據相關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底到2019年將會是一個手機換機小高潮,這為諾基亞手機提供了搶占市場的機會。
另外,中國用戶對諾基亞留有強烈的情懷,網絡上對諾基亞的懷念文章層出不窮,對諾基亞手機回歸的強烈呼喚,讓諾基亞認為回歸中國手機市場仍然有極大的機會取得成功,因此諾基亞才會在結束微軟品牌授權后就迫不及待的宣布回歸中國手機市場。
二是,富士康對諾基亞的鼎力支持。
此次從微軟手中取得諾基亞品牌獨家使用權的是一家名為HMD的芬蘭公司,其公司大多數人都來自原諾基亞,但是HMD的背后卻是一家中國企業(yè)——富士康子公司對其進行了股權投資。
富士康是全球代工領導企業(yè),具有生產蘋果產品和全球優(yōu)秀數碼產品的豐富經驗,能夠幫助諾基亞生產出高品質產品,增強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諾基亞采用諾基亞產品授權、HMD公司銷售宣傳、富士康設計生存的“輕資本”模式,有利于將富士康的支持發(fā)揮到最大,富士康與供應鏈中的各元器件生產商關系密切,也有利于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
此外,富士康在中國有將近150萬員工,在中國的影響力頗大,如富士康大力支持諾基亞將會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基于上面多方面考慮,諾基亞才迫不及待的重返中國手機市場。
三瓢冷水澆滅諾基亞的“黃粱美夢”
諾基亞自2016年重返手機市場至今的兩年以來,發(fā)布過一系列產品,但均沒能在手機市場上掀起波瀾,在中國擁有眾多粉絲的諾基亞為什么回歸兩年了還沒有任何起色?
其一,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全球手機市場已經進入瓶頸期,中國手機市場也難以獨善其身。中國手機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絲毫沒有受到手機市場遇冷而降低,反而愈演愈烈。
一方面,中國手機行業(yè)馬太效應十分明顯,國產“華米OV”+“蘋果”五強占據了中國手機市場份額的81%之多,留給諾基亞和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小。
另一方面,中國手機市場的廠商多,ZDC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上的手機廠商數量多達108家,在手機市場整體冷淡下還比2017年的105家有小幅增加。但留給這些廠商的市場份額僅有不到20%,諾基亞也在這小部分中,可見手機市場競爭之激烈。
其二,產品缺乏創(chuàng)新。目前手機軟硬件差異化越來越不明顯,市場上對差異化產品的需求相對而言就更大,例如首推全面屏的小米MIX、屏下指紋的vivo NEX、三攝的P20等,都通過足夠的創(chuàng)新贏得市場的認可。而諾基亞推出的諾基亞6和后面陸續(xù)推出的諾基亞7、8等機型都缺乏亮點。創(chuàng)新的缺乏使產品在機海洪流中無法找到競爭力。
其三,用戶體驗欠佳。以新發(fā)布的諾基亞8為例,其賣點之一的卡爾蔡司鏡頭在DxOMark中的評分僅為68分,拍照體驗并不友好;搭載的幾乎原生的安卓系統(tǒng)能夠保證系統(tǒng)的純凈度,但系統(tǒng)的功能性和易用性方面對于用慣了定制系統(tǒng)的國內用戶來說十分不友好使得用戶體驗下降。
諾基亞如何重返巔峰
諾基亞雖然在回歸手機市場后,未能推出智能手機爆款,但是其在MWC2018新品發(fā)布會上推出的8110功能機受到市場的歡迎,因此諾基亞應調整產品發(fā)展戰(zhàn)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打破不溫不火的局面。
產品走差異化之路。技術創(chuàng)新和理念創(chuàng)新是上上良策,能夠從根本上增強產品的競爭力,但短期不能取得顯著效果,但是市場創(chuàng)新可以。
功能手機市場是一個巨大的復興市場,IDC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功能機市場需求增加了17%,另一份報告指出,印度有將近一半的手機用戶在今年有換購4G功能手機的欲望,因此功能手機市場是諾基亞復興的另一途徑,憑借其在功能機時代享譽全球的口碑和經驗,轉戰(zhàn)功能機市場有較大機會取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
提升用戶體驗。用戶體驗是任何手機品牌都需要注意的問題,諾基亞在復出后推出的產品從用戶的反應來看,體驗并不好,需要在保證產品硬件設備不落后的情況下,盡量在手機系統(tǒng)、外觀、拍照和電池等方面做出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以提升用戶體驗。
諾基亞,一代傳奇手機品牌結束于2014,又在2017年初正式回歸手機市場,但它重返巔峰之路似乎遙遙無期。在回歸近兩年、推出數款智能手機后仍然不溫不火,或許諾基亞應該調整產品方向。例如其推出的經典功能手機8110就受到市場、用戶的一致認可,這也證明功能手機是諾基亞的另一個機會。因此只剩下情懷的諾基亞,功能手機市場將是其最好的歸途。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fā)曠創(chuàng)投網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