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速讀
關鍵信息:加州大學神經學家證實:記憶的存儲和突觸沒有關系,而是與RNA有關。通過注射RNA,研究者成功將一只海兔的記憶傳給了另一只海兔。
關鍵數據:經過電擊的海兔收縮時間可達到近1分鐘,將其RNA注入后,未經電擊的海兔收縮時間也增加到了40秒,而未經注入的只有1秒。
關鍵意義:如果記憶可被移植,那未來人工智能機器人將可擁有人類記憶,在機器學習以指數級速度增長、擁有人類給他們的“畫皮”后,未來要是他們還能獲得我們的“記憶”, 那他們還“真是個人了”!
“記憶的儲存是通過增強神經元間的突觸連接實現的”我們一直這么認為,記憶一定和突觸有關系,然而本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科學家卻經過試驗證實:記憶的存儲和突觸沒有關系,而是與RNA有關。
他們發(fā)表了一篇顛覆性的論文:通過注射RNA,成功將一只海兔的記憶傳給了另一只海兔。該論文一經發(fā)表便引來神經學領域的激烈爭論,同時也遭受到不少同行的質疑,但如果該試驗的結論準確,那么記憶的存儲方式將被改寫。
這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神經科學家叫做David Glanzman,他的實驗室對加州海兔(Aplysia californica)進行了輕度電擊訓練,被電擊后,海兔再次受到碰觸時學會了收起虹吸管和鰓,進入防御狀態(tài),并能維持近一分鐘;而未經電擊的海兔只會短暫地收起。
| 關于海兔
海兔是一類生活在珊瑚礁上的甲殼類軟體動物,長度約為 20 厘米。相比于人類大腦中擁有的 1000 億個神經細胞,海兔只有 2 萬個。但由于它的神經元比脊椎動物等高等生物的神經元大 10-15 倍,且神經網絡相對較小,便于觀察檢測,因而常被用作認知腦和認知行為的模式生物。
研究者從被電擊過的海兔的神經系統(tǒng)中提取RNA,注入到未經電擊的海兔身體中,結果發(fā)現,在RNA注入后,原本未經電擊的海兔在被輕觸后,收起虹吸管防御的時間延長到了40秒;而在沒有注射RNA的對照組中,海兔防御的時間只有1秒。
“就好像我們通過RNA把海兔的記憶移植了”,Glanzman說。
Glanzman的團隊進一步展示,注入了經電擊的海兔的RNA后,培養(yǎng)皿中海兔的感覺神經元更易興奮,而這應該是被電擊后的表現;對照組的海兔則未表現出該現象。
Glanzman認為,這些結果指示:記憶可能被儲存在神經元的細胞核中,RNA合成于細胞核中,并在細胞核中作用于DNA,開啟或關閉特定基因。
挑戰(zhàn)傳統(tǒng)觀點,也顛覆個人理解
這一觀點挑戰(zhàn)了被廣泛接受的概念——記憶通過增強神經元間的突觸連接得到存儲。Glanzman認為,原本的概念應該理解為:記憶形成過程中的突觸變化來自RNA攜帶的信息。
其實,這個新觀點對Glanzman本身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震動。
Glanzman研究記憶已經30多年了,在他學術生涯中,幾乎所有的時間他都在相信突觸變化是記憶存儲的關鍵。但是近年來,一系列的研究使他開始質疑這一信條。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非傳統(tǒng)心理學家McConnell試圖證明,一種被稱為“記憶RNA”的東西能傳遞記憶。為此McConnell進行了扁蟲試驗,他將受訓的扁蟲喂給未受訓的扁蟲吃,結果發(fā)現未受訓的蟲子看起來繼承了被它們吃掉的同類的行。McConnell認為,記憶通過某種形式轉移了。
但是這一結果并沒有引起業(yè)界的認同,反而使McConnell廣受嘲笑,因為其他實驗室投入大量的時間金錢重復該實驗,絕大多數都失敗了。
但是最近,塔夫茨大學的發(fā)育生物學家Michael Levin在更嚴密控制的條件下重復了McConnell的無頭扁蟲實驗,他認為McConnell有可能是對的。
Glanzman在印第安納大學讀心理學本科時了解到McConnell的研究,雖然他仍不相信McConnell在轉移記憶上是完全正確的,但他認為McConnel的研究并非無稽之談。
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助理教授Tomás Ryan與Glanzman一樣,也在質疑記憶通過突觸強化存儲的傳統(tǒng)觀點。2015年,Ryan與麻省理工學院的諾貝爾獎得主Susumu Tonegawa在Science上發(fā)表論文稱,突觸加強被阻斷后,記憶仍能被喚起。
Ryan認識Glanzman并信任他的研究。他說他相信該論文中數據的真實性。但他不認為海兔或細胞的行為能證明RNA傳遞了記憶。Ryan表示,他不能理解以分鐘、小時為單位工作的RNA如何能引起幾乎是即時的記憶喚起,以及RNA如何連接大腦中眾多部分,如更復雜記憶中涉及的聽覺和視覺系統(tǒng)。
麻省理工學院皮考爾學習和記憶學院主任神經科學家蔡理惠,在最近合著的一篇探討記憶形成的重要回顧評論中稱,Glanzman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且有趣”,并稱有一系列研究支持表觀遺傳機制在記憶形成中起作用,記憶的形成應是一個復雜且多方面的過程。但是,對于Glanzman提出的突觸連接在記憶存儲中并不重要的觀點,她說她完全不認同。
但作為神經學少數派的Glanzman仍然確信,RNA扮演的角色使突觸黯然失色。2014年,他的實驗室發(fā)現,經一系列實驗過程后,海兔丟失的電擊記憶可以被恢復,但是隨記憶消失的突觸連接模式在記憶恢復時發(fā)生了隨機組合,說明記憶并非存儲在突觸中。
本次海兔實驗的結果進一步肯定了 Glanzman 的懷疑,“如果記憶真的是存儲在突觸中,那么我們的實驗根本就不可能成功?!?/p>
“突觸可以來來去去,但記憶仍然能存在”,Glanzman認為,突觸不過是“細胞核中信息的反映”。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lián)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