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1年,隨著外太空衛(wèi)星信息技術的出現及深海技術的進步,美軍在海灣戰(zhàn)爭中嘗試了“大立體作戰(zhàn)模式”,給全世界帶來了震動。“大立體作戰(zhàn)模式”這個詞拿來形容三星與合作伙伴在2018QLEDForum上的表1991年,隨著外太空衛(wèi)星信息技術的出現及深海技術的進步,美軍在海灣戰(zhàn)爭中嘗試了“大立體作戰(zhàn)模式”,給全世界帶來了震動。“大立體作戰(zhàn)模式”這個詞拿來形容三星與合作伙伴在2018 QLED Forum上的表現可能最合適不過——硬件、材料、渠道合作商都被請到了現場,面板+硬件+材料+線上線下渠道商都成了陣營間對抗的成員。電視面板全產業(yè)鏈上中下游,已經拉下了一張橫貫QLED和OLED大網。這張大網背后坐落著硬件、材料到渠道等一系列廠商。全產業(yè)鏈上中下游的比拼,已經在QLED、OLED之間徐徐展開。標準與標準的爭奪電視面板領域這幾年來一直貫穿著一條主線——三星主推的QLED技術和LG主導的OLED技術之間的“標準之爭”。2012年,三星和LG都曾推出過55英寸OLED電視,并在2013年試圖商業(yè)化。但是沒過一年,三星就轉移了戰(zhàn)略——原因在于OLED生產工藝難度大,穩(wěn)定性差,容易出現燒屏等現象。在后來幾年,三星接連投資了具備300項量子點技術專利的德國Nanosys公司,收購了美國量子點企業(yè)QD Vision。。雙方對于面板技術以及體驗轉化的理解存在差異,導致雙方在電視面板層面上選擇了不同的道路。LG看重OLED面板輕薄且自發(fā)光的屬性,一直守在OLED陣營改進產品。現在看來,三星的抉擇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QLED性能穩(wěn)定,能耗低,產能穩(wěn)定,顏色鮮艷。在強光環(huán)境下、暗場環(huán)境下均保持舒適的亮度,而OLED在強光下畫面表現暗淡;2、因工藝限制,OLED面板長時間使用容易“燒屏”,三星則是與TCL聯合推廣推出了“十年不灼屏”的保證——事實上QLED電視本來也就不太可能出現燒屏現象。美國知名電視測評網站RTINGS曾對QLED與OLED進行殘影實驗。測試所得,OLED電視有殘影隱患,滿分十分,OLED僅得5.4分,而QLED電視無殘影問題,得分為10分。3、價格因素看:QLED屏幕生產工藝相對更為成熟,高端電視價格總體更低,適合推廣。今年年初,三星QLED光質量子點電視實現了一輪普遍降價。65英寸Q9的售價為6000美元,而2018款65英寸Q9售價僅為3800美元。75英寸Q9的降價更為明顯,足足降了4000美元。降價雖有和OLED陣營展開競爭的因素,但也是QLED技術成熟成本下降的結果。事實上,家庭電視購買預算一般在1-2萬元之間,而且對面板尺寸要求越來越大。過去的55英寸電視已經不夠用了,都在往65英寸以及75英寸市場傾斜。這對QLED絕對是利好消息,因為屏幕越大,QLED電視和OLED電視價格、穩(wěn)定性對比,QLED越占優(yōu)勢。從商業(yè)邏輯以及市場反饋來看,三星在QLED技術標準的推廣中已占據一定優(yōu)勢。陣營與陣營的對抗QLED和OLED屏幕之間的“標準之爭”實質上是三星和LG兩家廠商以及兩家廠商背后的電視廠商、面板廠商等兩大供應鏈陣營之間的斗爭。QLED陣營這邊包括三星、TCL,而OLED陣營則是包括LG、創(chuàng)維等。這次2018 QLED Forum上,三星不僅請來了TCL這樣的電視廠商,還請來了納晶科技、北達聚邦這樣的發(fā)光材料廠商,甚至還請來了京東、天貓、蘇寧這些線上渠道商以及五星、四平等11家線下渠道商。為了力推QLED標準,三星正在把上游的材料廠商、下游的電視廠商以及渠道商整合在一起,和OLED陣營打一場全方位、立體式的戰(zhàn)爭——這也是各方利好的做法。從技術來看,三星正在團結納晶科技、北達聚邦這些材料廠商。要知道,像納晶科技2017年就正在浙江衢州建立生產基地,預計2018年建成,而且為客戶提供約1500萬臺大尺寸QLED電視所需求的量子點材料。據群智咨詢的預測,量子點電視2017年的滲透率達3%,全球銷量約700萬臺,2018年全球銷量將增至1400萬臺。可以說,納晶科技這兩年來建廠提高產能做法和三星量子點技術迅速落地有很大關系。QLED在產業(yè)鏈上下游的穩(wěn)定推廣,也可以保證納晶科技、北達聚邦這些所有材料廠商都能因此獲益。從產品來看,三星在QLED聯合推廣終端的策略中,三星和TCL QLED 終端形象初步走向統(tǒng)一,雙方一直保持著強綁定的關系。事實上,TCL采用三星的面板,能夠獲得與其他電視廠商不一樣的產品體驗,形成差異化的產品、技術優(yōu)勢。TCL高管甚至早就在多個場合公開表示QLED電視相比OLED有更寬廣的商業(yè)前景。QLED電視的色域、峰值亮度上都要優(yōu)于OLED,此外,在使用壽命、價格等因素上,QLED屏幕優(yōu)勢更加明顯。每每三星舉行QLED相關活動時,TCL高管也會通過現場展臺的方式表示對QLED陣營的支持。從渠道來看,電視銷售渠道非常固定,在線上主要是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線下主要是蘇寧、國美、大中等,線上線下這幾個老玩家已經跟家電廠商形成固定的合作關系和運營體系。抓住主要渠道,基本就等于抓住了國內電視銷售主要窗口——事實上,QLED和OLED在渠道商的爭奪幾乎就是短兵相接。為此,三星和TCL甚至在線下市場在建立了線上線下QLED專區(qū),讓終端演示道具逐步統(tǒng)一。事實上價格適合、體驗上乘的電視,也能能讓渠道商獲得更好的口碑,特別是穩(wěn)定的面板品質也會給線上線下渠道商減少售后維護成本。從落地來看,線下市場是所有電視廠商都需要著重關注的,特別是電視作為大宗消費品,用戶更偏向于線下采購,所以線下渠道的管理非常重要。為此三星還在推出QLED產品出樣考核、陳列標準、和產品培訓等基礎工作,并且和蘇寧等企業(yè)在線下用標準化的方式推廣QLED電視產品。像蘇寧,2017年年底甚至曾經推出TCL私人影院以及三星高端產品獨立展區(qū),專門用于展示QLED產品。這其實也是能給消費者直觀感受——過去企業(yè)在進行標準爭奪時,往往是紙面上打仗,但三星把戰(zhàn)場鋪到線下,讓消費者自己親眼見證產品,便于用體驗性消費吸引高端消費者。陣營與陣營之間的對抗,三星已經武裝到了牙齒。尤其是在線下市場,這種較強的渠道掌控力以及統(tǒng)一的標準傳遞,會給消費者帶來更深的影響。產業(yè)鏈整合的比拼在QLED和OLED的選擇上,三星的態(tài)度其實非常值得玩味——OLED研究起步最早的三星選擇了QLED。這對合作伙伴來說,其實是最大的說服力。三星早在2007年就成功量產了OLED面板,位居全球首位。要知道早在三星Galaxy系列一代、二代旗艦上,三星就是力推OLED面板的。至今在中小屏OLED領域,三星依舊是領導者,占據了全球市場95%以上的份額。作為OLED技術最早的開發(fā)企業(yè),最終卻選擇了QLED,此后也一直都沒有暫停在OLED面板領域的研究。但之所以沒有在電視面板進行推廣,還是因為成本、體驗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三星也早早擺明了小尺寸推OLED,大尺寸走量子點的策略。這種策略也是貫穿于產業(yè)鏈上下游的標準的戰(zhàn)爭,從來都是產業(yè)鏈上下游整合能力的較量。陣營的領頭者需要說服產業(yè)鏈上下游所有企業(yè),都采用自己的標準。電視面板的選擇牽動采購、品管、研發(fā)…等層層關卡,面板的市場落地速度也牽扯到了品牌效益與用戶策略。因此,面板廠商其實不僅僅只是要說服電視廠商,而是要說服產業(yè)鏈所有廠商。要知道,電視產業(yè)鏈條上游包括原材料廠商,中游包括面板、背光模組廠商,下游為電視廠商,這也是標準落地的難度所在。這也決定了,一項技術從產業(yè)鏈上游開始推廣的話,必須要有完整的策略,想到產業(yè)鏈下游所有企業(yè)的接受度以及市場反饋。三星利用這次2018 QLED Forum把產業(yè)鏈上下游全部整合在一起,其實也是給了所有合作伙伴一個完整的市場策略、品牌思路——這對于一個標準,一個技術,一項產品的推廣,會起到很好的整合作用,也能給合作伙伴一個明確的思路。硬件垂直整合能力以及產業(yè)鏈的完整思路,讓三星在過去在3C融合大趨勢下占盡優(yōu)勢。這種全產業(yè)鏈的掌控模式也恰恰是三星一直走在行業(yè)的前沿,發(fā)揮垂直整合競爭優(yōu)勢的核心原因。 生成海報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