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隨著“互聯網+”浪潮的退卻,由人們的行為習慣和消費習慣的轉變所帶來的增長能量愈發(fā)捉襟見肘,如何在保持互聯網時代積累下來的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借助新的商業(yè)模式和邏輯來獲得新的發(fā)展成為包括互聯網巨頭在內的互聯網從業(yè)者們必須審慎思考的重要課題。
這正是馬云之所以會告別電商,擁抱新零售的主要原因。相對于電商從web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厚重,新零售更像是一塊尚未開發(fā)的處女地,具有非常強勁的增長潛力。同傳統(tǒng)電商單純地依靠互聯網媒介不同,新零售似乎能夠更多地裹挾新的元素和能量,能夠從更多的切入點入手,找到更多發(fā)展突破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改變。
除了線上的部分之外,線下的一些傳統(tǒng)商超則在經歷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洗禮之后,同樣轉變了發(fā)展思路,他們期望在互聯網浪潮行將退卻之際挽回一些被電商巨頭們蠶食的領地,借助新零售時代的來臨,發(fā)揮線下布局的優(yōu)勢重新打一個翻身仗。
電商巨頭與商超強者的共同作用讓新零售在剛剛開始出現之后便獲得了飛速發(fā)展,線上購物體驗的優(yōu)化、線上線下優(yōu)勢的融合、線下網點的完善與提升都在成為新零售時代發(fā)展的主要標志。而以無人便利架、無人零售店為代表的全新零售模式同樣在改變著人們對于新零售的原有認知。因為按照人們以往的認知,所謂新零售應當是打通線上與線下的壁壘,而并不會獨立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存在。
等到新零售真正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卻看到了一個和想象完全不一樣的存在?;蛟S這正是新零售的魅力所在,它總是能夠在不經意間帶給我們驚喜,甚至還將會顛覆現有的商業(yè)模式。
顛覆認知,新零售帶給我們的改變或許剛剛開始
按照新零售剛剛出現時候的表現,我們認為的新零售僅僅只是電商行業(yè)在線上發(fā)展面臨瓶頸的時候進行的一次戰(zhàn)略轉移。即通過將電商領域的流量導流到一個新的領域來獲得的新一輪的增長。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展之后,新零售除了這一點之外,還具有更加豐富的意義和內涵,它甚至能夠改變我們對新零售的原有認知。
新零售遠非線上和線下融合這么簡單。單單將新零售看作是線上與線下的融合就有些脫離了它本身的內涵與意義,除了線上與線下的融合之外,新技術的應用、商業(yè)邏輯的重構、用戶體驗的全新升級都是新零售的內涵,這些內涵的背后所蘊藏著的全新的意義能夠帶給新零售以全新的發(fā)展領域,并促進它朝著更廣的方向發(fā)展。
阿里的淘咖啡、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無人便利店都在為我們展示著新技術應用到新零售上給人們的購物體驗帶來的翻天覆地地變化,還有傳統(tǒng)零售行業(yè)在成本控制上的破解之道。借助人臉支付,我們能夠告別手機獲得全新的支付體驗;通過智能收款系統(tǒng),我們能夠告別零售商店的售貨員上的人力成本的支出;由工廠直供的商品供應模式則讓我們告別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經銷商思維,讓商品供應實現真正意義上去中間化,減少商品供應過程當中的物流成本和人工成本……
新零售的這些新的應用都在告訴我們,新零售絕非僅僅只有線上和線下融合這么簡單。除此之外,新零售還應當具有更多新的概念和意義,具備更加廣泛的應用范圍,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改變。
用戶從線上向線下的回流是新零售的發(fā)展力量,但絕非是唯一力量。用戶從線下向線上的遷移造就了電商時代的發(fā)展與鼎盛,而當用戶從線下向線上遷移完畢,由這種流量遷移所產生的勢能所產生的力量便會消散,最終將無法再對行業(yè)的發(fā)展產生正向的促進力量。
破解電商發(fā)展困境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將聚集起來的用戶流量再進行一次轉移,通過這種轉移又能夠給行業(yè)發(fā)展帶來全新的發(fā)展勢能,并促進行業(yè)朝著良性的方向發(fā)展。這種線上流量向線下的遷移便是新零售時代的主要標志,但是如果我們僅僅將這種線上向線下的回流看做是決定新零售的唯一力量就有些偏頗了,這種簡單的流量遷移而沒有給行業(yè)帶來改變的轉變根本無法促進零售行業(yè)的深度發(fā)展,用戶的體驗也不會得到實質性的提升。因此,用戶從線上向線下的回流絕不僅僅是新零售的全部,除此之外,新零售還應當有其他一些新的力量。
新技術的應用帶來的用戶體驗的提升、商業(yè)模式的整合所帶來的零售行業(yè)效率的提升、零售行業(yè)整合帶來的新的發(fā)展動力都將會成為新零售時代的推動力量,從而讓新零售成為后互聯網時代的全新風口。
新零售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最根本的轉變。電商時代所帶來的是人們生活方式從傳統(tǒng)時代向互聯網時代邁進,人們的生活方式從傳統(tǒng)的逛街改變成了逛網店。隨著電商模式的成熟,人們在電商購物過程當中同樣開始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一些痛點和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用戶痛點將會增多,現有存量用戶的轉化將會出現問題。
新零售時代的到來讓破解電商時代用戶的痛點有了新的可能性,通過新的技術能力來提升用戶體驗,從而獲得更大的用戶轉化,實現用戶購買能力的深度挖掘。這種改變僅僅只是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改變,其更深層次代表著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用戶的重新購買與全新體驗都是這種生活方式的組成部分。
同當前網上購物會成為人們的主要生活方式一樣,未來無人零售店、刷臉支付、智能售貨等當前看起來還略顯單薄和生硬的存在,將會占據我們生活的主體,從而變成推動當下電商發(fā)展的主要力量。電商時代的到來是互聯網技術將傳統(tǒng)零售搬到了線上,并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而新零售時代則是通過新技術來改造傳統(tǒng)電商,并形成另外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無論從哪個層面來講,新零售都將會從不同的層面來顛覆我們的認知,改造我們的生活。一場用戶遷移所引發(fā)的全新變革正在悄然上演,而不斷有新的技術介入其中則讓我們看到了更多有別于電商時代的發(fā)展可能性。隨著發(fā)展的深入,新零售為我們描繪的絢爛的生活畫面將會徐徐展開。
定義新生活,新零售如何顛覆傳統(tǒng)電商?
既然新零售將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如此大的變化,那么,它將會以何種面目出現?當前市場出現的新零售的模式會是新零售的終極模式嗎?新零售又將會從哪些方面影響當下的電商呢?綜合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新零售時代的商品供應模式將會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當前電商商品供應的方式是海量的商家對于海量的用戶,商品的極大豐富和商家的極大充足讓用戶能夠在網絡上搜索到任何想要的商品,"萬能"是當前電商的主要標簽,它破解了線下實體店想買卻買不到,想買卻價格高的難題,通過去環(huán)節(jié)化、去流程化來滿足用戶線下購物買不到心儀商品的困境和難題。
從本質上來看,電商時代的商品供應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小型的,單個的"個體戶"來完成的,盡管后來以淘寶、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將供方進行了分類,加入了品牌商家,但是商品的供應依然是"個體戶"的供應方式,所不同的是這個"個體戶"變成了大型"個體戶"而已。它只會通過海量的商品累積來獲得與用戶對接的機會,其中的一些商品可能會因為不受歡迎而下架。
電商時代的商品供應方式是以"個體戶"的主觀能動性來達成與用戶的交易的,這種方式帶來了商品的極大豐富,但同樣因為這種主觀能動性的泛濫而讓用戶最終埋沒在了海量的商品海洋里。
進入到新零售時代,這種盲目的商品供應方式將會發(fā)生改變,借助電商時代的海量用戶數據和商品數據,我們在供應商品的時候能夠提前預知到哪些商品是用戶真正需要的。有針對性的供應商品,減少商品的盲目供應帶來的生產成本提升,優(yōu)化用戶體驗成為新零售時代的顯著特征。
根據用戶的消費數據,我們能夠推薦用戶真正喜歡的商品;根據商品的銷售數據,我們能夠生產市場真正需要的商品;根據用戶的需求數據,我們能夠提供用戶真正想要的需求……供應的精準性將會成為新零售時代的主要標志,由此所引發(fā)的用戶體驗的變革將會成為推動行業(yè)本身發(fā)展的主要力量。
用戶購買商品的方式和途徑將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變革。傳統(tǒng)電商時代,我們購買商品的途徑只有線上這個途徑,因為很多賣家并沒有開設線下的實體店。另外,即使一些商家開設了線下的實體店,商品的價格也會和線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就導致了用戶購買商品的渠道很多時候僅僅只有線上一種途徑。
進入到新零售時代后,通過線上與線下的打通,線上商城與線下實體店之間的差異將會進一步縮小,價格、服務、種類都將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線上與線下的差異進一步消弭。
除了商品的獲取途徑之外,用戶購買商品的方式也將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轉變。傳統(tǒng)電商時代,我們可能需要選擇商品的種類再借助銀行卡或手機進行支付,而在新零售時代,我們則能夠實現商品識別的生物技術化,支付方式的即時化,隨買隨走將會成為新零售時代的主旋律。
商品供應商與購買方之間的關系將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電商時代商品兩端的關系可能僅僅停留在商品的購買和銷售上,其他的一些關系少之又少。進入到新零售時代后,商品供應和需求之間的關系將會產生更多的可能性。除了交易之外,兩者還能夠形成一個有機的生態(tài)。供應方(商家)為需求方(用戶)提供商品,需求方(用戶)則為供應方(商家)提供數據。
這樣的話,商品供需兩端的區(qū)別將不會那樣明顯,而是真正變成彼此都能夠成為不同方向上的供需方,通過這種關系的弱化,新零售時代的發(fā)展思路和運作邏輯同樣會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
電商浪潮的退卻讓人們開始思索未來的發(fā)展之路,新零售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破解電商發(fā)展困境的可能性。新技術的加入、商業(yè)模式的轉變、行業(yè)邏輯的創(chuàng)新都會引發(fā)人們有關新零售的諸多探索。隨著商品供應方式、商品獲取方式、用戶與商家角色等諸多環(huán)節(jié)發(fā)生改變,一個全新的新零售時代或許終將來臨,人們的生活開啟一段全新進化。
作者:孟永輝,資深撰稿人,媒體人,專欄作者。從事互聯網多年,長期關注行業(yè)研究。全網覆蓋粉絲數20萬+。專欄覆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企鵝自媒體、百度百家、新浪看點、簡書、知乎、UC、艾瑞網、界面、億邦動力網等多家平臺。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個人微信號:ka_ou110。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 賽力斯發(fā)布聲明:未與任何伙伴聯合開展人形機器人合作
- 賽力斯觸及漲停,汽車整車股盤初強勢拉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