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京華時報
12月2日訊,近一年來,媒體頻繁曝光“裸條借貸”,但這一現象并未銷聲匿跡。在裸條借貸相關QQ群內臥底長達一年的邢天(化名)告訴記者,經他觀察發(fā)現,“裸貸”已形成一條灰色產業(yè)鏈,由此衍生出“肉償還款”和裸條信息售賣等“盈利”方式,選擇裸持借貸的借款人也由此陷入“惡性循環(huán)”。
建QQ群招攬“裸貸”生意
所謂“裸條借貸”,就是高利貸團伙通過一些網絡借貸平臺向大學生提供“裸條放款”。“裸條貸”的借款人一般為女性,她們以手持身份證的裸體自拍照及視頻替代借條抵押給放貸人。借款人的借款目的多種多樣,有的為個人消費,有的則為了救急。
然而,媒體的頻繁曝光及相關政策的出臺并未讓這一現象銷聲匿跡。放貸人建立QQ群,不斷吸引貸款人入群,以此為平臺招攬“裸貸”生意。
刑天受記者委托,以女性身份在“大學生借貸群”、“裸貸群”等借貸群內潛伏近一年。他發(fā)現,因媒體曝光和騰訊相關政策等原因,一些群名會將“裸”以“果”字替代,或以另起爐灶、更名喬裝、全體禁言等方式“躲避風頭”。
在群內,常會有放貸人主動加他為好友,吸引他進行貸款,“這些人有民間借貸平臺的中介,也有個人。”有些放貸者會在對話開始便詢問他是否為處女。對方稱“處女額度高一點,非處女額度低一點。”至于貸款利率,他表示,“據我觀察,放貸人對此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在5%到35%之間,裸條利率則視女生資質而定,處女和條件不錯的女生利率相對低一些。”
逾期不還貸或被安排“肉償”
邢天稱,借貸群內還常會出現“裸條打包出售”及“裸條福利”的信息。并有人專門建立“裸條信息售賣”群和“福利群”,公開售賣和分享裸持者的裸照、視頻和個人信息。更有人建群安排無法按期還款的貸款人“肉償”,即以性交易償還欠款。
“老資源的價格相對較低,也有人按人售賣,最低可以賣到一人一元。而新資源的價格則較高。”邢天說,可以提供肉償的貸款人裸條被簡稱為“肉償資源”,售價從88元到388元不等。而“福利”則是群主免費分享的裸條。
20歲裸借女孩向記者借錢
昨天,記者根據邢天提供的相關信息,進入“校園貸”群,該群公告顯示“本群群主專業(yè)果(裸)貸二十年,堅決為客戶保守隱私。除非逾期不還款的人員,將會公布其資料。群內有一些拒不還款的人員資料視頻,給大家做為福利。”
一些已經被公布的“裸條”中有貸款人“裸持”照片、視頻及個人信息。記者發(fā)現,貸款人遍布廣西、吉林、四川等地。學歷普遍為大學生和大專生。所留信息包括身份證、住址、父母親朋電話及學信網賬號等。
記者聯(lián)系到眾多借款人中的一學生“小鳳”。她添加記者微信后便向記者“借錢”。小鳳發(fā)布朋友圈顯示,她今年20歲出頭,在工廠打工,父親患病。
>>律師觀點
校園貸無準入門檻
針對由此衍生出的“售賣裸條信息”及“肉償”等灰色鏈條存在的問題,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互聯(lián)網金融法律專家左勝高分析認為,以裸照進行質押是無效的,借款人可及時索回并要求徹底清理。借款未還時,放貸人以裸照進行威脅或出售,該行為已經涉嫌敲詐勒索、傳播淫穢物品等刑事犯罪,將照片中的身份信息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的,可能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受害人可以第一時間報警。發(fā)現個人照片或身份信息被公開或販賣的,及時采取法律手段維權,防止違法侵權行為進一步惡化。
左勝高認為,校園貸沒有準入門檻、校園貸平臺對裸貸的默許和縱容都是裸條借貸現象屢禁不止的原因。此外,大學生普遍沒有征信記錄、沒有可提供擔保物和還款來源,但他們消費需求旺盛、過度消費情況嚴重,造成校園亂象頻發(fā)。裸貸現象普遍存在隱蔽性強、深入校園各個角落。而且面臨多部門多重管理又無人管理的局面,造成裸貸屢禁不止。一方面加大校園貸的規(guī)范立法和監(jiān)管力度,提高網絡借貸進校園的準入門檻,禁止裸貸等蔓延。另一方面加大平臺對借款人資質審查、出借人風險告知義務,提高大學生作為借款人的門檻。同時要規(guī)范催收市場,打擊非法高利貸、杜絕暴力催收、黑社會催收。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馬云現身支付寶20周年紀念日:AI將改變一切,但不意味著決定一切
- 萬事達卡推出反欺詐AI模型 金融科技擁抱生成式AI
- OpenAI創(chuàng)始人的世界幣懸了?高調收集虹膜數據引來歐洲監(jiān)管調查
- 華為孟晚舟最新演講:長風萬里鵬正舉,勇立潮頭智為先
- 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在上海開幕 攜手共建數智金融未來
- 移動支付發(fā)展超預期:2022年交易額1.3萬億美元 注冊賬戶16億
- 定位“敏捷的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品牌升級發(fā)布會上釋放了哪些信號?
- 分貝通商旅+費控+支付一體化戰(zhàn)略發(fā)布,一個平臺管理企業(yè)所有費用支出
- IMF經濟學家:加密資產背后的技術可以改善支付,增進公益
- 2022年加密貨幣“殺豬盤”涉案金額超20億美元 英國銀行業(yè)祭出限額措施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