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網上興起了一種新型的投資產品,宣稱“一小時內高達65%-85%的收益”,并且強調5分鐘即可學會操作,所有交易零傭金,能夠在任何市場、任何時間、任何時區(qū)、隨時隨地、雙向交易,是目前回報最快、交易最便捷的金融產品之一。這種投資產品叫做“二元期權”,極大地顛覆了很多普通投資者對金融投資交易的傳統(tǒng)思維,那么二元期權真的像廣告上說的那樣美好嗎?
一、何為二元期權
1、二元期權概念
二元期權,又稱數字期權、固定收益期權,非有即無期權,是操作相對簡單的金融交易品種之一。二元期權在到期時只有兩種可能結果,基于一種標的資產在規(guī)定時間內(例如未來的一小時、一天、一周等)收盤價格是低于還是高于執(zhí)行價格的結果,決定是否獲得收益。如果標的資產的走勢滿足預先確定的啟動條件,二元期權交易者將獲得一個固定金額的收益,反之則損失固定金額的部分投資,即固定收益和風險。根據《福布斯》雜志的分析計算,在同等規(guī)模的交易中,投資者需要贏得54.5%的交易才能盈虧相抵。
2、二元期權原理
二元期權只考慮標的資產的價格走向(看漲或者看跌),而股票、外匯等傳統(tǒng)金融工具,投資者需要同時考慮價格走向(看漲或者看跌)以及漲跌的幅度,因此二元期權屬于簡化的金融工具。
二元期權的收益和風險是預先固定的,收益與否只由標的資產的價格是否滿足預定條件決定。例如,如果到期時股票價格超過期權執(zhí)行價格,投資者可能會收益投資額70-80%的固定金額,而與股票價格增長幅度的大小無關。
3、二元期權的優(yōu)勢
對于二元期權的投資者而言,只需要簡單判斷漲跌,不用考慮漲多少跌多少,如果標的資產價格上漲,購買看漲期權者會獲利;如果價格下跌,購買看跌期權者則會獲利。由于二元期權的收益與漲跌幅度無關,收益和虧損也是固定的,取決于交易平臺的事先設定。二元期權的一個突出特征和投資優(yōu)勢在于,它的收益是預先固定的,只需在到期時期權的到期價格相比執(zhí)行價格是有價格上的增額(即使只波動了1美分),就會獲得很高的盈利,因此即便是在市場清淡時期,二元期權也會給投資者帶來顯著的投資收益。二元期權經紀商均宣稱提供便捷、易于掌握的交易程序,可以歸為以下三步:
首先選擇資產對象:需要選擇標的資產、到期時間以及資產價格變化方向。標的資產是交易者選擇交易的資產,可以是指數、商品、貨幣、股票, 目前二元期權提供超過100種的交易資產。
然后選擇到期時間:到期時間是指二元期權合約結束時間,可以是1天、1小時,甚至是60秒內——例如某些外匯二元期權。到期時間期滿前,交易者不能進行任何操作;期滿時,交易者手中期權將自動平倉。
最后選擇派息方案:交易者在下單之前需要提前選擇“派息方案”,所謂“派息方案”指的是如果在到期時間交易符合投資者的判斷投資者會盈利多少,或者是到期時不符合投資者的判斷會虧損多少,比如15/85派息方案,指的是如果到期時間期權漲跌符合交易者的預期,交易者將獲得建倉本金的85%,如果不符合交易者的本金將僅剩15%。
二、二元期權的發(fā)展史
二元期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8年,當時在芝加哥交易所(CBOE),它被作為一種可交易的資產首次公開推出。2008年在人類歷史上是不會被遺忘的一年。那年,金融市場的轟然倒塌,在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以及隨后的全球金融體系。世界各地的許多日常巨額投資者在這種情況都承受巨大的壓力,這時貿易商提供一個風險較低的投資,就是一種新形式的投資打破了二元期權交易的入口。
雖然二元期權直到2008年才獲得了主流的普及,它實際上已經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過去的歲月中,二元期權是一個半官方的投資產品,只開放給銀行,其他機構和高凈值投資者在柜臺交易(OTC)市場交易。從本質上講,二元期權與外匯交易都是從1997年之前就已經開放,市場放開時沒有太大的不同。為了了解實際交易二元期權真正開始于哪一年,我們將不得不回到近40年前,1973年時,當期權交易在新創(chuàng)建的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開始交易。但是在交易初期,還是遇到很多困難,因為期權交易的監(jiān)管框架尚未開發(fā)。多年來,二元期權交易演變?yōu)橐粋€不太復雜的期權交易方式。但是他們仍然擁有較大和較復雜的合約一部分,正如前面提到的,二元期權仍然沒有任何監(jiān)管。仍然沒有單獨的流通市場來交易二元期權,直到2007年,這些才開始具備這些條件。到這個時候,次貸危機下房地產價格崩潰。成立于70年代初期的期權清算委員會(OCC)提出并發(fā)展期權市場監(jiān)管框架,這一改變提升二元期權自身作為可交易的金融資產在主要交易所的地位。到2008年初,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SEC)接受OCC和建議,給二元期權在主要交易所作為一個獨立的,交易性金融工具提供法律保障。
同年5月,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開始在第一時間向公眾提供二元期權,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在下一個月如法炮制。
即使這樣,在2008年,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和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交易二元期權的流程還是交易煩瑣,而且有限制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為交易平臺開發(fā)的在線交易軟件的優(yōu)勢已經非常明顯,二元期權交易大爆炸的時代到來?,F在,交易二元期權有更多的靈活性。交易者不再是限制在哪里交易,也可以任意選擇交易類型。交易者可以同時交易看漲期權(CALL)和看跌期權(PUT),可以交易多個市場的多種金融資產,現在可以在旅途中用他們的智能手機來進行二元期權交易。?此外,越來越多的交易品種的演變,交易者現在能夠交易四種不同的方式二元期權。最近,恒高交易平臺為交易者提供模擬交易和圖表工具進行技術分析。這是傳統(tǒng)的二元期權交易所不具備的。?
三、如何選擇交易資產
二元期權在線交易資產幾乎包括所有證券標的,股票,外匯,商品,指數,都可以作為二元期權交易標的資產。這樣給了交易者很大的一個自由度,交易者可以選擇自己擅長的交易資產來進行交易。對外匯市場分析得心應手的可以選擇外匯期權,股市波動較大的時候可以選擇交易股票期權,黃金大跌,可以選擇商品期權交易,指數大漲可以選擇交易看漲指數期權。
外匯期權:
說到外匯(貨幣對),它是二元期權市場中最流行的交易資產。外匯交易占據世界最大交易量,并且外匯市場也是最具流行性和最大的資本市場。而傳統(tǒng)外匯和外匯二元期權交易有許多異同之處。兩者都可以在線交易貨幣對,并且無論市場處于逆勢還是順勢都可以交易。但是外匯交易對交易員要求相對較高,交易員需掌握大量市場行情,交易技巧以及熟練的平臺操作能力,而二元期權的交易相對簡單,主要是考驗交易者把握趨勢、分析支撐和壓力能力,可以作為外匯交易員的入門實習。
如果你想成功交易外匯二元期權,你需要更多的關注有關各個國家的經濟新聞。例如歐洲央行發(fā)布官方利率聲明或是其他數據,這些都會導致貨幣價格的波動,貨幣對相對來說變動比較頻繁,交易者抓住行情就可以從中立即獲取交易機會。
股票期權:
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股票二元期權來補充甚至替代傳統(tǒng)股票市場交易,這是因為股票二元期權的交易風險在交易前就已經預知,損失不會超過初始投資額,并且投資收益相對較高,交易時間可以是幾個月,幾天,甚至1分鐘,簡單來說就是1分鐘內單筆交易就可獲得高達85%的收益。
股票二元期權相對來說它比較適合于初學者交易,有兩點原因:大多數人對世界上的知名公司都有一些了解,并且二元期權經紀商通常會提供大量的股票二元期權資產。當交易股票二元期權時,你必須在所購買股票的公司發(fā)布每一季度財務數據后才能做出決定,并要隨時關注該公司發(fā)布的其他新聞。收入、盈利和虧損報告也會對股票價格產生重要影響。當股票價格在發(fā)布季度財報時上漲或下跌,你將可從股票二元期權交易中獲利。如果交易者準備充分,將會在此類事件中做出正確決定并獲利。
商品期權:
去年黃金大跌,一再破底,且有較大幅度,許多交易者抓住市場信息持續(xù)買跌黃金。并且黃金的漲跌幅度較其他資產大,容易贏得期權。同時,石油期貨市場也因為伊拉克,阿富汗以及經濟數據很容易獲得較大的漲跌幅度,因此,也有很多交易者熱衷于石油交易。商品期權的交易的特點是受新聞,經濟數據影響較大,往往交易者關注新聞和交易數據的發(fā)布可以及時買入漲跌二元期權,并且沒有任何的交易風險,從而獲得二元期權較好收益。
指數期權:
股票指數是對股票市場總的價格水平變化進行統(tǒng)計描述的指標,它包括大部分股票市場,是股票市場發(fā)展的晴雨表,因此為投資者創(chuàng)造了許多盈利機會。比較常見的如:上證指數、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指數以及日經指數等,當國家發(fā)布某項經濟數據時,市場將變得極不穩(wěn)定,這時就是交易二元期權賺錢的好機會,為了獲取交易指數二元期權的絕佳機會,投資者需關注大量關注財經新聞,影響股票指數的因素很多,包括宏觀經濟數據,例如GDP、通貨膨脹等;宏觀經濟政策,例如加息、匯率改革等;以及國際金融市場走勢等等,如果投資者平時注意鍛煉自己對市場的預測反應,將會很快獲取交易機遇。
四、二元期權的投資陷阱
二元期權簡易操作、高額收益的美麗外衣下,其實是一種利用場外交易(OTC)的高杠桿、無擔保、高風險的偽期權。所謂場外交易市場(OTC)指的是金融工具不在交易所內進行交易,而在場外市場進行交易的活動,不按交易所規(guī)定的規(guī)則和條件達成交易。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的區(qū)別是,前者是有標準的合約并被監(jiān)管,而后者缺乏監(jiān)管。二元期權正是利用這點,設計了一系列投資陷阱:
首先,剔除行權功能。二元期權既不能直接行權也不能間接行權,而這是期權最根本的功能和屬性。所謂行權,指的是期權持有人要求發(fā)行人按照約定時間、價格和方式履行權證約定的義務。因此,二元期權實際上是一種“偽期權”。
其次,隨意設置高收益風險比率。場外市場不禁止平臺方參與交易,當某一時間點買方和賣方交易數不相等,經紀人可以扮演做市商(Market Maker)來接盤差額部分。因此,理論上二元期權買方和賣方永遠能平賬,這使得虧損和收益本身可以在0到100%隨意設定。
第三,高杠桿化。二元期權設置的固定收益/風險率超過了絕大多數常規(guī)標準期權波動,這是一種高杠桿化。例如,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的統(tǒng)計,2012年其場內交易期權平均每天價格波動率為7.2%,而二元期權的盈利/虧損比高達85%,相當于十多倍杠桿。
最后,繞過日結算監(jiān)管。二元期權規(guī)定了比絕大多數常規(guī)期權交易周期要短得多的固定到期時間,目前多數二元期權經紀商提供了一小時、半小時或一刻鐘的到期時間,遠遠超過常規(guī)標準期權的平均換手頻率。這巧妙地規(guī)避了證券日結算的規(guī)定,造成了監(jiān)管空白。
五、法律監(jiān)管存在空白
此外,對于中國的投資者而言,進行境外投資考慮最多的是資金安全,最害怕的就是投資出去的錢拿不回來,而眾多二元期權網絡經紀商恰恰在這方面存在重大隱患。
首先,場外交易機制造成監(jiān)管空白。目前,網絡上206家二元期權經紀商均為海外場外交易,交易平臺在中國的業(yè)務既不受中國監(jiān)管,也不受所在國監(jiān)管,而且平臺本身也參加交易,既當裁判又當球員。盡管部分平臺宣傳自己受到美國SEC、英國FCA、新西蘭FSP、澳大利亞ASIC等機構的監(jiān)管,但上述機構原則上僅監(jiān)管本國金融業(yè)務,對中國這樣的海外業(yè)務尚不管轄。
其次,目前這些二元期權交易網絡平臺都不是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SIPC)的會員,投資者的資金安全沒有保障。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是1970年在美國國會的要求下成立的一個證券業(yè)的非營利性會員組織,其核心功能是,補償投資者因經紀人破產或逃逸而失去的大部分投資財產。由于目前的二元期權網絡交易平臺不是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會員,一旦經紀商破產或者攜款潛逃,投資者最后將什么都拿不到。
最后,缺乏資金托管銀行。目前絕大多數二元期權經紀商都要求將資金直接匯入公司自有賬戶,此外由于中國內地對資金境外投資進行監(jiān)管,為了回避監(jiān)管,方便注入資金,境外一些二元期權經濟商提供個人賬號進行匯款,并沒有第三方金融機構對資金進行托管和監(jiān)管。往往是入金一個賬戶、出金又是另一個賬戶,投資者搞不清自己的錢究竟在哪放著,一旦產生糾紛,連該起訴誰都不知道。
六、投資外衣下危險的賭博
看上去很美的二元期權不在期權市場內交易,沒法到期行權,而僅僅是一種冠以期權名稱的高風險、無擔保、高杠桿化“偽期權”,本質上不過是一種通過極為精巧的場外交易設計加上網絡營銷的高級網絡對賭。交易者在二元期權平臺可以對標的資產“下注”,然后預期正確的人從預期失敗的人那里贏錢,交易平臺則收取高額差價作為利潤。同時自己也參與交易二元期權所采用的OTC交易模式,在消滅交易時盤方和資方平賬風險的同時,這也給經紀商既當裁判又做球員創(chuàng)造了條件,造成監(jiān)管空白。
正是鑒于目前二元期權是以場外交易方式進行,存在監(jiān)管漏洞和空白,而且所有的二元期權交易商都不是美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SIPC)會員,資金賬戶缺乏第三方金融機構托管,資金安全缺乏保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SEC)于2013年6月6日發(fā)布風險評估聲明《2013-103 Washington, D.C.》,警告投資者注意二元期權投資的風險。11月7日又曝出消息,著名二元期權交易商iOption宣布破產。中國投資者對于這種天花亂墜的新型投資產品,應該少一份瘋狂,多一份警惕。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零壹財經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零壹財經發(fā)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螞蟻國際任命首席創(chuàng)新官,加速推進數字化戰(zhàn)略發(fā)展
- 馬云現身支付寶20周年紀念日:AI將改變一切,但不意味著決定一切
- 萬事達卡推出反欺詐AI模型 金融科技擁抱生成式AI
- OpenAI創(chuàng)始人的世界幣懸了?高調收集虹膜數據引來歐洲監(jiān)管調查
- 華為孟晚舟最新演講:長風萬里鵬正舉,勇立潮頭智為先
- 華為全球智慧金融峰會2023在上海開幕 攜手共建數智金融未來
- 移動支付發(fā)展超預期:2022年交易額1.3萬億美元 注冊賬戶16億
- 定位“敏捷的財務收支管理平臺”,合思品牌升級發(fā)布會上釋放了哪些信號?
- 分貝通商旅+費控+支付一體化戰(zhàn)略發(fā)布,一個平臺管理企業(yè)所有費用支出
- IMF經濟學家:加密資產背后的技術可以改善支付,增進公益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