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云計算3月28日 Canalys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大陸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同比增長22%,達到97億美元,占全球云支出的12%。2023年全年,中國云服務市場總體增長16%,高于2022年的10%。Canalys預計,2024年中國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的增速將進一步加快,達到18%。
Canalys指出,隨著企業(yè)客戶逐漸走出IT 優(yōu)化階段,他們將重新啟動對云服務的投資,而生成式AI的興起也將進一步推動云消費的增長。與此同時,為了吸引更多注重成本的客戶遷移上云,中國云廠商紛紛降價,加速市場 “內卷”。為了在不斷升級的價格戰(zhàn)中脫穎而出,云廠商需著力提升服務標準、促進技術創(chuàng)新以及完善整體云服務生態(tài)。
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云服務市場的領軍三強--阿里云、華為云和騰訊云繼續(xù)保持主導地位,三者共同實現了28%的增長,占據了整個市場74%的份額。自2024年年初以來,華為云和騰訊云均舉辦了合作伙伴峰會,三家公司都愈發(fā)重視發(fā)展合作伙伴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快速擴張業(yè)務。2023 年第四季度,通過渠道產生的云收入占中國市場總收入的 25%,預計這一比例將繼續(xù)上升。
2023年,華為云在四個季度中始終保持了兩位數增長,騰訊云在下半年逐漸擺脫了利潤優(yōu)化周期,顯示出了收入增長的跡象。而阿里云則面臨挑戰(zhàn),增長勢頭疲軟。一個潛在的因素是阿里云在過去一年中頻繁的組織結構調整。
在增長乏力的情況下,部分云廠商開始實施降價措施,以提高客戶獲取率和留存率。阿里云在2023年4月發(fā)起了價格下調,引發(fā)了騰訊云和中國電信等競爭對手在2023年5月采取類似舉措。2024年2月,阿里云實施新一輪降價,旨在通過其低成本策略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體。
Canalys分析師章一表示:"在降價的競爭壓力下,云計算廠商目前面臨著保持收入增長和維持盈利能力的雙重挑戰(zhàn)。與此同時,隨著生成式AI的繼續(xù)發(fā)展,市場對云廠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盈利問題,廠商還必須加大對新興技術的投資。在這種情況下,與伙伴的有效合作有助于降低投資風險,同時還能整合來自伙伴的專業(yè)知識和資源?;锇樯鷳B(tài)的能幫助廠商在AI驅動的未來中應對競爭壓力,實現可持續(xù)增長。"
2023年第四季度,阿里云在中國云計算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市場份額達39%,但同比增長放緩至僅3%。增長放緩的部分原因是阿里云主動減少了利潤較低的合同?;仡櫿麄€2023年,阿里云的收入增長僅維持在個位數(不包括統(tǒng)計調整的影響)。為了重新點燃增長勢頭,阿里云于2024年2月宣布100多款核心云產品價格下調55%。這一舉措旨在瞄準更廣泛的客戶群,特別是中小型企業(yè)。與此同時,阿里云的銷售管理團隊也在2023年底進行了架構重組。這一轉變有可能為其渠道生態(tài)的發(fā)展帶來新的變化。
華為云繼續(xù)保持中國大陸第二大云廠商的地位,市場份額達到19%。2023年第四季度,華為云實現23%的同比增長率。在整個2023年,華為云的收入增長了17%,而2022年為13%。其各個季度的表現持續(xù)穩(wěn)定,整逐步縮小與競爭對手阿里云之間的差距。華為云于2024年1月舉辦了華為云合作伙伴大會,會上透露有超過150家合作伙伴通過華為云生態(tài)實現了超過1,000萬人民幣(140 萬美元)的銷售額,這充分體現了華為云對渠道的承諾。2024年,華為云將推進云總經銷商和云解決方案提供商兩個計劃,同時通過通過新客激勵和年度增長激勵持續(xù)拓新。
騰訊云在2023年第四季度實現27%的收入增長,市場份額達到16%。這一增長表明,騰訊云已成功度過盈利調整階段,其增長再次穩(wěn)定在兩位數水平。騰訊云在合作伙伴生態(tài)系統(tǒng)建設方面的投入初見成效。截至2024年1月,騰訊云核心SaaS 產品 “騰訊會議” 90%的銷售額由合作伙伴拉動,頭部合作伙伴實現了三位數的業(yè)績增長。在2024年1月舉行的產業(yè)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云進一步承諾幫助合作伙伴成功,釋放30%原本的直銷客戶給合作伙伴,未來這個比例將提高至50%。
關于云基礎設施服務
Canalys將云基礎設施服務定義為在專用托管的私有基礎設施上或共享公共基礎設施上提供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和平臺即服務 (PaaS)。這并不包括直接的軟件即服務支出,但包括為了托管和運營軟件提供基礎設施服務而產生的收入。
- 數據中心管道設施深度洞察:制冷、效率與可持續(xù)性
- 加速出海!美的與阿里云合作打造海外區(qū)域業(yè)務數字底座
- AI服務器出貨量預計2025年增速放緩,市場不確定性增加
- Cisco成企業(yè)AI應用風向標,AI相關業(yè)務增長潛力巨大
- Cloudflare謀劃AI時代互聯網重構,欲成新樞紐
- 美科技巨頭AI燒錢競賽遭市場冷遇,云計算行業(yè)周期見頂預警?
- 谷歌云業(yè)務不及預期,市值蒸發(fā)1800億美元,面臨反壟斷調查
- DeepSeek爆火!華為、BAT等云商紛紛上線DeepSeek AI大模型
- 微軟云業(yè)務增長遇瓶頸:數據中心短缺成關鍵制約
- 阿里云通義開源首個長文本新模型,百萬Tokens處理性能超GPT-4o-mini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