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車 12月25日訊)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商社丸紅(Marubeni)已經與中國造車新勢力拜騰結成資本合作伙伴關系,目的是將拜騰汽車的廢舊電池回收利用,以為家庭和其他應用設備提供能源存儲設備。據了解,丸紅預計將向拜騰投入數百萬美元,之后可能還會繼續(xù)追加投資。
丸紅株式會社是日本五大綜合商社之一,總部設于東京和大坂,業(yè)務涵蓋食品、金屬、礦產資源、能源、基礎設施、電力、金融、房地產和貿易等領域。
實際上,這月初的時候,拜騰汽車已經證實,其與日本商社丸紅公司簽訂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丸紅將參與拜騰的C輪融資,雙方將在出行服務、能源解決方案及海外生產和銷售等多個領域探討進一步合作。
此前,拜騰公開表示預計在2019年中完成C輪融資,目標籌集約5億美元資金,但目前尚未完成,還在進行中。不過,一汽集團、南京政府旗下的產業(yè)基金、韓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Myoung Shin Co。都已經確定參與其C輪融資。
拜騰是造車新勢力中一直頗受關注的品牌,其由原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戴雷(Daniel Kirchert)、原寶馬集團工程副總裁畢??担–arsten Breitfeld)等人士創(chuàng)建。該公司總部位于南京,研發(fā)總部在深圳,歐洲和硅谷的團隊分別負責傳動技術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fā),擁有員工1600人。
拜騰在中國南京的首家工廠,計劃初期年產能為15萬輛。同時,拜騰也已經通過收購一汽華利,獲得了新能源汽車造車資質。
兩年前,拜騰發(fā)布了純電動的SUV車型M-Byte 。今年11月,拜騰在南京制造工廠對外公布了M-Byte量產版。這是一款5座SUV,定位中高端市場,其標志性的設計是搭載48英寸的共享全面屏,配備語音控制、人臉識別、隔空手勢、主副駕駛觸控屏等交互設計。
由于C輪融資尚未全部到位,拜騰推遲了在中國市場上市M-Byte的計劃,從此前規(guī)劃的2019年底推遲至2020年5月左右。該車型還將于2021年底在美國和歐洲首次銷售。
9月,拜騰還與韓國零件供應商Myongshin達成代工協(xié)議,后者將從通用汽車收購一家工廠。Myongshin將從2021年起開始為拜騰代工純電動M-Byte,起初為年產50000輛,到到2025年使年產能達15萬輛。這些汽車將在韓國和海外進行銷售。
拜騰短短三年的快速增長得益于其投資者之一、全球排名第二的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的推動。寧德時代提供的資金和電池供應使拜騰在擁擠的造車賽道上擁有一定的競爭力。
公開資料顯示,加上C輪的5億美元,拜騰目前的融資總額達120 億元左右,包括2018年中期完成的來自寧德時代和一汽的5億美元B輪融資,2017年8月來自蘇寧、豐盛控股和南京國資委等的2億美元A輪投資等。
汽車鋰離子電池通常使用壽命為8到10年。盡管作為汽車電池其能量已經被使用耗盡,但這些電池仍然具有足夠的能力來被用做存儲相當于新電池60%到80%的容量。這足以讓它們在另一種用途上再使用五到十年,比如家庭能源儲存設備。
丸紅株式會社希望將拜騰汽車的廢舊電池與可再生能源的存儲系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同時,通過拜騰與寧德時代建立更緊密的聯(lián)系,可能會讓丸紅在這一領域領先于競爭對手。
去年11月,另一家日本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Itochu)與回收汽車電池的深圳市普蘭德儲能技術有限公司展開了資本和業(yè)務合作,而后者是比亞迪旗下公司。比亞迪是全球第三大電動汽車電池生產商,也是中國最大的電動汽車制造商。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預計最早將于2020年開始重新使用比亞迪電池。
據估計,中國廢舊電池總容量2020年將達到350萬千瓦時,到2025年將飆升至4200萬千瓦時,是歐洲的7倍,日本的42倍。盡管中國政府削減電動汽車補貼的舉措給這一增長速度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但未來幾年的大幅增長似乎已成定局。(張晶)
(責編:肖蒙蒙)
- 上汽大眾與華為終端簽約,“尚界”真的要來了?。?/a>
- 方程豹豹5智駕版上市,搭載比亞迪“天神之眼”及華為“乾崑智駕”兩大高階智駕系統(tǒng)
- 比亞迪華為聯(lián)合發(fā)布豹5智駕版上市,方程豹開啟全民智能硬派新時代
- 李彥宏:百度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今年至關重要
- 國際市場高歌猛進!比亞迪在巴西、墨西哥等國榮膺純電和插混銷冠
- 加配不加價,智駕“卷”出新高度!宋L EV智駕版18.98萬元起
- 特斯拉股價大跌6%!分析稱受比亞迪智駕戰(zhàn)略影響,而馬斯克多線作戰(zhàn)分散精力
- 李彥宏:自動駕駛比人開車安全十倍,蘿卜快跑出險率僅為人類1/14
- 強漢智駕完全進化!漢家族智駕版售價16.88萬元起,標配天神之眼高階智駕
- 唐DM-i智駕版上市:標配高階智駕,售價17.98萬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