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突破百萬,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對比28年來首次負增長的燃油車銷售市場來說,新能源車銷量的強勁增長態(tài)勢,昭示著新能源車美好的未來。
新能源車在發(fā)展初期成本高,若沒有高額的政策補貼,市場售價會無人喝彩。多年前豐田首款混合動力車普銳斯,雖然技術上節(jié)能省油,卻長期面臨價格曲高和寡的窘境。我國新能源車銷量的長足發(fā)展,離不開國家政策層面的大力扶持,特別是持續(xù)十年的高額補貼,無疑是國產新能源車銷量不斷增長的核心推動力。
如今補貼大幅退坡,對長期享受補貼的國內新能源車企來說,可謂危機四伏。國產新能源車失去補貼后車價不再有優(yōu)勢,在市場終端銷售上都面臨一個兩難選擇:是咬牙承受失去補貼依然保持原有優(yōu)惠的價格,還是上調車價?失去的補貼如果都由車企承擔,車企無疑要負擔巨大的成本壓力;消費者早已習慣認同有補貼的市場價,一旦價格上調,恐怕會嚇跑了潛在的購車者。
但若我們把視野放到國家對汽車行業(yè)宏觀層面,就可發(fā)現(xiàn)新能源車補貼退坡的政策脈絡。明年補貼將完全終止,現(xiàn)在開始減少50%的補貼,這種漸進式的補貼退坡,是穩(wěn)妥的政策推進過程。其導向也很明確,國家鼓勵發(fā)展新能源車,現(xiàn)在已經到了由低門檻的全面補貼轉向高門檻的定向補貼的發(fā)展階段;由直接補貼終端車輛,改為重點轉向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
對于國內新能源車企而言,原有的高額補貼其實是雙刃劍。有補貼的新能源車好賣,車企研發(fā)的動力也就相應減少,可以等著補貼躺贏。如今補貼退坡并終將取消,且補貼的技術門檻也日益增高,續(xù)航里程低于250公里的車型不給,達不到技術標準要求的車型不給,因產品質量引發(fā)重大安全事故或被認定存在重大質量缺陷的車型不給。
國內車企如何應對新能源“后補貼時代”搶占市場先機?其實從國家補貼政策的演進上早就可以看出端倪。國家對新能源車的補貼,由剛開始幾乎無門檻的普惠式補貼,演進成技術門檻逐年提高的精準導向型補貼,對車輛的技術指標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特別在動力電池密度門檻、整車能耗要求、純電續(xù)航里程這三大核心項不斷加碼。這種政策導向,無疑將促使車企努力提高技術研發(fā)水平,從而降低汽車生產成本,彌補補貼退坡的成本壓力。
高額補貼的浪潮退去之后,國內新能源車企無疑面臨企業(yè)的生存危機。危機之一就是終端銷售可能不再理想,危機之二是多家跨國車企紛紛發(fā)力布局新能源車,并一致認為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是未來最大、發(fā)展最迅猛的市場。和這些實力雄厚的跨國車企相比,國內新能源車企在品牌、資金、研發(fā)等方面均不占優(yōu),原本的價格優(yōu)勢也將會在補貼停擺后失去。
但危機其實也孕育著發(fā)展的轉機。目前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在發(fā)展初級階段存在諸多不足,如電池問題、續(xù)航里程、車輛質量問題等等時有發(fā)生。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就召回了13.57萬輛,召回比例則高達13.46%。在補貼尚存的時代,新能源車企在研發(fā)上投入不大仍可生存,但補貼退坡甚至取消之后,想要和跨國車企競爭,就只有持續(xù)加大研發(fā)投入,用更高的技術標準開發(fā)新品、完善產品本身質量,提高產品售后服務水準,用具有本地特色的差異化營銷和服務,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消費者青睞。從這個意義上看,補貼退坡乃至取消,是助力我國新能源車企提質增效、練好內功,真正發(fā)展騰飛的催化劑。
(責編:肖蒙蒙)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比亞迪30億教育慈善基金啟動,推動中國科教進步
- 25款騰勢D9重磅上市:全系標配“天神之眼”高階智駕,全面躍升智駕體驗
- 售價33.98萬元起!25款騰勢D9重磅上市,再立MPV 6大標桿
- 比亞迪“天神之眼”重磅升級!CNOA無圖城市領航功能全國開通
- 美媒:美國押注鈉離子電池,想擺脫對中國依賴
- 長安汽車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億競速低空經濟
- 日媒稱本田和日產將開始進行合并談判,應對電動車競爭
- 比亞迪海豹獲評2024-2025日本年度風云車“十大最佳車型”獎 中國品牌首次
- 11月我國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1.1%和11.7% 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45.6%
- 一定紅開啟電混越野新時代 最強泛越野坦克500 Hi4-Z預售價37.98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