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在國產車中,轎車獨占鰲頭,很長一段時期內占比高達80%以上,而SUV和MPV則占比薄弱。十年后,情況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SUV快速占領市場,并一再擠壓轎車份額,如今SUV占比已經躍至40%以上,而轎車則被拉低至50%左右。
按照這一勢頭,SUV的份額似乎將很快超過轎車。但在2018年6月,一直呈現上漲趨勢的SUV單月銷量出現負增長,讓業(yè)界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市場。
其實,業(yè)界之所以對SUV市場表現如此敏感,與近幾年該市場銷量增長率的持續(xù)下滑不無關聯(lián)。據中汽協(xié)數據,2015年SUV銷量增幅為52.4%,2016年降至44.6%,2017年進一步下降到13.3%。而2018年上半年,SUV銷量雖同比增長6.3%,但與去年同期16.8%的銷量增速相比,已減少了10.5個百分點。
SUV增速放緩的現象已然十分明顯。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了這一現象的出現?這只是SUV市場的暫時啞火,還是已成趨勢?SUV增速放緩的現象已然十分明顯。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了這一現象的出現?這只是SUV市場的暫時啞火,還是已成趨勢?面對當前的局勢,車企該如何應對?本篇,筆者將結合近期相關調研對以上問題作以分析探討。
車市趨穩(wěn)、基數較大,SUV增速放緩已成趨勢
近日,蓋世汽車針對“您如何看待近兩年SUV市場增速放緩的現象”這一問題展開調研。結果顯示,盡管有一小部分參與者選擇了“SUV市場增速放緩只是短期現象,接下來會出現反轉”這一選項,但近9成的參與者認為“增速放緩已成趨勢,接下來會趨于穩(wěn)定?!?/p>
蓋世汽車研究院乘用車市場分析師認同這一結論,他表示,在SUV基數較大的情況下,增速放緩是必然的,與此同時,受整體車市增速放緩和油耗政策的影響,未來這一市場增長將會趨于穩(wěn)定。根據其預測,不同于此前的高增長,2018-2020年,SUV市場份額的復合增長率將下降至3.2%,到2021-2025年,相應的復合增長率則可能僅有1.5%。
自2007年以來,SUV 的增速一直遠高于轎車板塊的增速,經歷過多年的快速增長,SUV占比迅速提升,體量快速增大。而在已有基數之上,增長放緩實屬正常。這與我們在相關調查中所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從下圖可以看出,在“您認為是哪些原因導致了SUV增長率的下滑”這一問題的諸多選項中,27%參與者選擇了“SUV市場基數較大”這一選項。
當然,我們也可以看到,“車市整體增長放緩”也被認為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獲得了23%的投票。眾所周知,近年來,SUV車型的持續(xù)熱銷與消費者的瘋狂追捧,讓眾多品牌賺得盆滿缽滿。但歸根結底,這是中國車市為其帶來的紅利。從2000年開始,我國汽車行業(yè)進入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2009 年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2009 年之后繼續(xù)增長并不斷拉開與美國的差距,年銷量連續(xù)9年世界第一。在這一大背景下,SUV市場得以贏得較大的發(fā)展。而正如整體車市的增長為SUV市場帶來機會,車市增長放緩自然難免會對該市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不過,即使SUV市場基數較大,車市整體增長放緩,如果SUV能夠更多搶占其它兩大車型的市場,尤其是轎車市場,SUV市場的狀況是否將有所不同?的確有這一可能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對于轎車,SUV的優(yōu)勢地位似乎在減弱。在上述調查中,“轎車性價比優(yōu)勢凸顯”以及“SUV油耗壓力較大”兩大選項亦獲得了15%以上參與者的投票,被認為是導致SUV增速放緩的重要原因。
根據雙積分政策的要求,未來傳統(tǒng)汽車企業(yè)可能面臨比較嚴峻的節(jié)能減排壓力。一業(yè)內分析師在接受蓋世汽車記者采訪時表示,SUV(燃油)產生的是負積分,對于車企來說會是個風險。主機廠要彌補其帶來的負積分,需要投入額外的成本,例如購買新能源積分或者增加新能源車型的布局,而這將導致其與轎車價格的差距進一步拉大,轎車性價比優(yōu)勢進一步凸顯。
此外他還指出,經過高速增長,三四線城市已經接近飽和,這給入門SUV市場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另外,在消費升級的情況下,自主品牌高端SUV產品少,而合資品牌SUV的布局尚未鋪開,這也一定程度影響了SUV的銷量表現。
SUV黃金期僅剩三年?2020年占比或超轎車
在此次調研中,對于“您認為SUV的黃金期還有多久”這一問題,42%參與者認為還有1-3年,32%認為在3-5年之間,而選擇5年以上的參與者比例明顯較小。這意味著,盡管SUV市場增長放緩,但仍有一定的增長預期,而基于此,其在國產車中的占比也仍有可能超越轎車。
蓋世汽車研究院乘用車市場分析師表示,從短期狹義乘用車市場情況來看,SUV的市占比會在44%-45%受到較大阻力,但在2020年左右,SUV市場份額仍將超過轎車?!斑@主要得益于合資品牌在SUV產品布局上的不斷發(fā)力和消費者對SUV依舊保持較高的購買欲望?!?/p>
不過,雖然未來幾年SUV市場仍相對處于黃金期,但細分領域的表現則會呈現出不同的發(fā)展情況。針對“您比較看好哪一SUV細分市場”這一問題的調研結果顯示,超半數參與者選擇了緊湊型SUV,其次是中型SUV以及中大型SUV。
這與今年上半年幾大細分領域銷量情況相一致。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小型SUV累計銷量為90.5萬輛,累計銷量同比上升4.6%;緊湊型SUV累計銷量為224萬輛,累計銷量同比上升4.4%,中型SUV累計銷量為112.2萬輛,累計銷量同比上升17.5%;大型SUV累計銷量為21.3萬輛,累計銷量同比上升15.1%。
緊湊型SUV是目前各大車企競爭最激烈、消費者購買最多的SUV細分市場。上述分析師表示,從SUV各細分領域來看,緊湊型仍會占據60%的份額,但未來隨著消費升級等因素驅動,中型和中大型SUV也將會有明顯的銷量增長。而隨著補貼逐步退坡甚至消失,純電動車型將慢慢成為小型SUV銷量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目前已知的一些新能源車型規(guī)劃都將小型SUV作為未來純電動車主要方向。
他還指出,隨著雙積分與油耗法規(guī)要求的不斷提升,SUV也會成為電氣化改造的主要對象。未來電動與混動SUV的占比將不斷提高,預計2025年會占整體SUV份額的30%以上,極大改變SUV油耗高的現狀。
汽車業(yè)內人士孫勇也曾在其文章中指出,從進口車市場這些年的趨勢可以看到,大多數跨國汽車公司為了減少進口車平均燃油消耗量,將SUV的排量盡量降低,有的還進口一些混合動力的SUV,甚至純電動轎車,來分攤大排量SUV的燃油消耗值。這些做法,將來國產汽車也會如法炮制,SUV市場的產品結構由此也會發(fā)生較大的改變。
車企競爭白熱化,產品結構亟待調整
近年來,SUV市場的火熱讓眾車企忙得不亦樂乎,不斷將產品線重心朝SUV傾斜,尤其是自主品牌。通過下圖可以看出,2014至今,自主車企旗下SUV占比逐年提升,2017年更是超過了60%。毋庸置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SUV車型的大幅增長是自主品牌銷量走好的主要原因。但凡有SUV車型支撐的企業(yè),幾乎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如果缺乏走量的SUV車型,情況則恰好相反。
不過隨著SUV市場增速的放緩,未來SUV細分市場的內部競爭將會加劇。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盡管當下SUV市場增速已明顯減緩,但這對車企的SUV產品規(guī)劃的影響并不會很大,對自主品牌來說,此前對SUV市場的布局大多已完成,合資品牌的SUV市場布局雖相對較晚,但其產品力相對較強,也必定不會放棄這一市場。
可以看到,外資、合資品牌當前正在加大SUV車型的投放:二線豪華品牌開始發(fā)力緊湊型SUV市場,沃爾沃XC40前期將采用進口方式引入國內,未來會進行國產。專注轎車領域的捷豹近幾年也開始在SUV市場頻頻發(fā)力,除了傳統(tǒng)市場的擴張,在新能源細分市場也推出了首款SUV車型。據了解,E-PACE作為捷豹的首款國產SUV車型,將于年內上市。一汽大眾首款SUV車型探歌未來也會引入上汽大眾……
在這一情況下,那些主要依靠SUV的自主品牌毫無疑問將面臨巨大挑戰(zhàn),市場份額極有可能受到擠壓。這一現象已經有所體現。從目前車企的表現來看,相對于單一側重SUV車型的車企來說,吉利、上汽等選擇SUV、轎車“兩條腿走路”的車企表現越來越突出。
不斷放緩的SUV市場背后是趨于成熟和穩(wěn)定的中國汽車市場。在這過程中,優(yōu)勝劣汰的過程不可避免。而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僅靠單一產品“出奇制勝”并非長久之計,車企需要“健康”的產品布局以及足可匹敵的產品競爭力。
(責編:李欣欣)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比亞迪“天神之眼”重磅升級!CNOA無圖城市領航功能全國開通
- 美媒:美國押注鈉離子電池,想擺脫對中國依賴
- 長安汽車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億競速低空經濟
- 日媒稱本田和日產將開始進行合并談判,應對電動車競爭
- 比亞迪海豹獲評2024-2025日本年度風云車“十大最佳車型”獎 中國品牌首次
- 11月我國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1.1%和11.7% 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45.6%
- 一定紅開啟電混越野新時代 最強泛越野坦克500 Hi4-Z預售價37.98萬元
- 蘿卜快跑宣布獲批香港首個自動駕駛牌照
- 鴻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預計售價100-150萬開啟預訂
- 華為與江淮強強聯(lián)手,尊界S800在華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