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車訊
新能源產品集中亮相,智能網聯(lián)技術井噴發(fā)展,汽車產業(yè)正全速駛向新時代。新晉車企如何角力傳統(tǒng)巨頭,汽車四化怎樣醞釀產業(yè)激變?
5月31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以“聚勢·謀動”為主題的“2018中國汽車新創(chuàng)峰會”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匯聚汽車行業(yè)領軍人物、整車廠家、經銷商集團、新創(chuàng)公司、IT企業(yè)、汽車配套企業(yè)、主流汽車媒體主編、專業(yè)咨詢機構高層、專家學者等諸多業(yè)內人士,共同挖掘一觸即發(fā)的汽車產業(yè)變革。
活動現(xiàn)場,圍繞“產業(yè)變局與開放競爭”,多位嘉賓展開圓桌討論。
本環(huán)節(jié),寰球汽車傳媒董事長兼CEO 吳迎秋擔任主持,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zhí)行副總裁 張綏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 付于武、國家新能源汽車知名專家 王秉剛、前江淮汽車董事長 左延安、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zhí)行副總裁 徐大全、威馬汽車創(chuàng)始人 沈暉、金沙江聯(lián)合資本主管合伙人 潘曉峰參與討論。
主持人(吳迎秋):剛才聽完幾位嘉賓的回答,剛才談到的是一個共性的話題,就是看變。接下來是個性的話題,就是這個變,大家在變中更多的談的是機會,更多談的是空間,更多談的是可能,如果說換句話,回過來,第二個話題,個性化的話題,但是也圍繞著一個核心的,挑戰(zhàn)。我請沈總先說,您的挑戰(zhàn)。講您威馬汽車好在哪。但是您認為現(xiàn)在的挑戰(zhàn)是什么?
沈暉:我們面臨的是交付。剛才看到羅蘭貝格鄭總介紹,我覺得這個字可能要改變一下,因為您根據(jù)營銷的人寫的時間。交付這個詞是不準的。對我們的挑戰(zhàn),就是這個市場很熱鬧,大家都在吹,講的無限大,我覺得再次拜讀了王秉剛老師講的很對的,講到后面很清晰的人認為我們這批人都是大忽悠,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覺得真正誰能夠交付,并且這個交付是真正的交付,一般的線下用戶。比如用戶到線下店提到車,不是說一會兒交給員工,一會兒交給熟人。像特斯拉老干這樣的事,說交付了,只交付給內部員工,或者個別員工。就是正常用戶買不到這個車。所以我們的挑戰(zhàn),我們希望說下半年九月份用戶到我們線下店提到車的,起碼洗清了我們忽悠的罪名。對我們來講是不是能大面積交付,還是說我們過去幾年講的都是大忽悠。
主持人(吳迎秋):我覺得現(xiàn)在新汽車的面臨的挑戰(zhàn)是規(guī)?;a,批量化交付。
沈暉:對。你講的特別對。就是批量化交付,就是批量化生產,大面積交付給普通用戶,這是所有人都面對的挑戰(zhàn)。而不是說搞一個概念車,展示一下,那意思不大。當然我們明年最大的問題是能不能跑量,新能源行業(yè)全世界,全中國很熱鬧的情況下沒有普及者,普及者是大面積一個產品做到3萬、5萬,可以大面積的推出市場。這是我們另外一個坎兒。我覺得我們現(xiàn)在上下就是把這兩個坎兒熬過去,我們就能生存發(fā)展。
主持人(吳迎秋):剛才講到批量交付的挑戰(zhàn),難道成本不是挑戰(zhàn)嗎?
沈暉:這是雞和蛋的問題。批量交付,成本控制是很重要的。當然很多人對我們理解不清楚,任務是供應鏈。這是第二個原因。其實真正成本控制的好是用戶理解定位的好。就是用戶有什么需要的,當然安全的撇開。從產品規(guī)劃當中把成本控制好,這就可以保證我們可以大面積交付、大面積推出市場。
主持人(吳迎秋):我問這個問題可能我想再延伸一句,就是成本的概念,過去講如何做的更便宜,或者更多的做出來。但是這個成本概念未來還有一個挑戰(zhàn)在這里,因為汽車必須要做到又好又便宜,這是一個非常難做的關系。我們可能很多時候把車做出來了,人家說這個車是不是糙了點,要講究成本。我說讓你放開了成本來做,能不能做出一個好車來,這又是另外一個概念。
張博士,大眾作為中國汽車改革開放40年的一個見證者和經歷者,對于跨國公司來說現(xiàn)在最重要的一個挑戰(zhàn),或者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就是股比放開。很多人說,股比放開將對中國產生很大影響。我也認為股比放開將對中國汽車未來格局產生影響。但是我認為好像似乎對大眾這樣的企業(yè)來說,可能股比放開不會意味著有更多的變化。當然股比放開對三種未來有變化:第一,來的時間比較短。第二,離中國比較近的。第三,在中國干的不好的。這個股比開放可能有另外一種想法。對于大眾來說,您的想法是什么?
張綏新:我們其實對于合資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等等,中國這個產業(yè)政策,我們已經討論幾十年了,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有一次我也講中國的股比不開放,開放的時候應該是在這么一個時候,開放了以后什么事情也不會發(fā)生,這個時候就會發(fā)生了。實際上從我現(xiàn)在來看,從大眾來講,我們現(xiàn)在也在討論,但是實際上我們的三個合資企業(yè)一,我們三個合作伙伴,盡管現(xiàn)在股比開放,哪怕到最后全部開放以后我們也不會有任何的變化,我們的合作非常好。而且和不同的合作伙伴之間,不同文化的碰撞,相互學習,把工作做的更好,我相信獨資也不會比合資企業(yè)做的更好,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任何變化都是不可取的選項。
我贊成你的這個,像股比放開以后,沒有來的,像特斯拉能在這里得益的。另外,到目前為止,我的一個經驗,就是合資企業(yè)做的好不好,關鍵是兩個合作伙伴之間對于合作的態(tài)度和基本的看法。如果要是合作能夠合作好基本上大家很多不會變。但是目前做的,你剛才講的業(yè)務做的不好的,在大的政策環(huán)境變化情況下,它尋找一個新的路子,這也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基本是,我覺得整個大的汽車行業(yè)目前大的格局,至少從我來看的話,不會有什么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大的變化像剛才我們討論的很多是來自于技術,社會,市場的變,這個可能影響更大一些。
主持人(吳迎秋):這應該算是一種回答。
付理事長,您在過去當中看了很多企業(yè)先進的技術、做法,您曾經也看完之后對我們現(xiàn)在目前對這種變化認識,覺得不夠?;蛘哒f過去我們講過的彎道超車或者等等這一類,新能源等等,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讓您說,我們最重要的一項挑戰(zhàn)到底是什么?不用多,就講一個最最重要的,引起大家思考的。
付于武:要我說核心技術我們跟國際的差距很大。中興缺芯之痛對我們汽車依然存在。原來我們認為我們有創(chuàng)新,我們有很大的發(fā)展,這十年的進步不容忽視。我多次呼吁要有自信,但是坦率地說,從技術層面看,我們的核心技術還是很缺。比如自動變速器,我們多年積累終于有了8AT,但是現(xiàn)在看到(愛立信)和我們多家的整車廠合資,我們自動變速器未來的市場成長會受到很大的挑戰(zhàn)。
比如我們汽車的電子技術,昨天就在山東的淄博,1300家零部件企業(yè),關了多少?關了1千多家。重復建設,低水平,散亂差,不成體統(tǒng),環(huán)保。所以它的書記跟我說,我也是心淌著眼淚關掉這些企業(yè)。所以在核心技術上我們是嚴重缺失的。包括整車的智能化是我們堅定不移的方向。而且政府、行業(yè)、企業(yè)表現(xiàn)出來的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也是超出我們想象的。但是底層呢?雷達,攝像頭,傳感器等等,一切好像都是我們沒有。所以我們給紅旗車,國賓車借調的時候,專家們,院士們就提到了雷達、攝像頭為什么是別人的,你說是自己的嗎?所以基礎的、核心的Knowhow。核心技術的缺失我覺得將成為我們產業(yè)的最大的短板。
主持人(吳迎秋):您講的很對。我們看這幾年我們汽車產業(yè)發(fā)展的很快,大家可能看不到這些東西,但是這些確確實實存在的,是非常非常應該引起我們高度重視的。
王老,應對的變唯一的辦法就是變。我們也看到新能源車,以純電動為核心的新能源發(fā)展道路,這幾年其實是有變化的。您在前幾天的論壇上,講到了這點,我是特別注意的。過去我們講純電動大家很反對,認為這個電是骯臟的電。過去大家互相說服不了。
但是您提出一個新的觀點,似乎在我眼里看,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國家在新能源的發(fā)展的路徑上,或者說方法上有一些變化呢?您說的原來的電,以前我們裝的車以后排放是零的,但是前面是骯臟的。所以從整個節(jié)能箭牌來說沒有達到。但是過去我們是不承認的?,F(xiàn)在您的講話是不是代表了某一種官方的聲音或者變化呢?
王秉剛:如果說這個事,我最近的確在做這個工作,因為必須給社會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說電動汽車是不是清潔的?雖然說行駛是零排放,那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發(fā)動過程你有排放。如果這個問題要回答不好,那就是你發(fā)展電動汽車是不是有利于環(huán)境,你就沒法兒回答。中央現(xiàn)在治理環(huán)境這樣一個大的任務,它是對不上。
最近北京市要出一個關于PM2.5來源的報告,說移動源占北京本地排放的45%。就是移動源里主要指汽車。所以說汽車排放里是主要的角色。如果電動車對排放沒有好處,你這個文章很難做下去,很難向社會做解釋。所以這個事情必須回答。這段時間,在工程學會組織下面,保研究部門,電力部門等部門都在一起大家在做這個問題。
我們現(xiàn)在初步的結論是肯定的,就是說從整個壽命周期評估,從發(fā)電,一直到用電,到整個石油開采,到汽車排放這個過程,電動車總體來講是比燃油車要干凈。但是講總體,但并不等于每一臺都干凈。就是說電耗很高的電動車,它帶來的總排放很有可能比能耗很低的燃油車要臟。所以這個結論我們這樣講,電動車要不斷地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另外,也不宜大量的推廣,就是大型的電動車,還是要往中型、小型去做。
然后燃油車對環(huán)境也是能有作為的,比如說要發(fā)展混合動力技術。比如說把油到每百公里4升、5升。這樣的結果做下來這個排放也是不錯的。所以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很客觀的,科學的對環(huán)境項做評估,然后對社會回答,對整個產業(yè)到底怎么做給出一些指導。
主持人(吳迎秋):王老,我來給他歸納一下。你們做媒體的一定要記住,有一個核心的關鍵。他提出來,一,要有能源的使用的生命周期,從能源開采開始,一直到汽車運用,放在一起來考量。如果這么來考量的話,我們現(xiàn)在還是有改進的地方。第二個觀點,很重要,有些高能耗的電動車,相對于那些低油耗的傳統(tǒng)車,它的碳排放可能還要高。這個變化意味著什么呢?我相信大家要聽明白一點,我們過去對混合動力技術是不怎么認同的。其實混合動力技術是節(jié)能減排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這個是一個變化。
后面三位咱們都用一句話,因為時間有限。左總,我剛才講了您很多身份您都不認同,但是您是汽車的老人。這個沒問題。我們現(xiàn)在講汽車新舊勢力的競爭,您認同不認同這個觀點?
左延安:我的意見和付理事長是一樣的。今后只有兩類,一個是能活下去的汽車企業(yè),一個是不能活下去的汽車企業(yè)。
主持人(吳迎秋):很好,這都可以做標題。
徐總,就問您一個問題,現(xiàn)在關稅下來了,零部件關稅也下來了,是不是關稅現(xiàn)在后您的零部件低了?剛才您說電噴對您來說馬上沒有了,但是還有人找您,現(xiàn)在汽車出現(xiàn)問題就找供應商。現(xiàn)在供應商三個印象很深的:第一,態(tài)度不好,給大企業(yè)供的,你來個小的。第二,價錢不談。第三,供貨周期沒有。您怎么看?
徐大全:首先第一個問題,最近老在傳很多我們進口零部件的關稅從8%,一直到25%,一下調到6%,影響很大。但是我仔細分析了一下,我覺得影響根本沒有。為什么呢?比如我現(xiàn)在進口的成本,我算了算博世,我們在中國大概830億銷售汽車這塊,對我的印象一年大概就是1800萬,所以百分之0.02。再看79個稅號享受的降價,25%的有4個,它們是重卡,大卡車的車架。還有20%的稅號去掉了還有15%有一個。拋去這些一看真正降價的就是4%,而且這一半和貨車和特種車有關的,只剩下一點跟我們的巨大的轎車市場有關。所以4%的降價不會對我們龐大的生產商體系產生影響。
第二個問題,我們博世在跟新舊勢力合作。我們的態(tài)度是,我們跟每個人保持合作關系,對它們來說我們確實有擔憂,就是跟傳統(tǒng)主機廠合作,它們有現(xiàn)有的生產量,有業(yè)務。但是新型的造車未來有沒有量,這個很難說。所以在開發(fā)方面費用方面雙方會協(xié)調。但是我們態(tài)度是支持每一家造成車企業(yè)。
主持人(吳迎秋):潘總,您最不愿意投的是什么項目?
潘曉峰:我最不愿意投的是虧錢的項目,沒有未來的項目。但是有未來,有方向的項目,我一定要看,非常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新技術,新業(yè)務模式起初的時候非常容易犯的兩個錯誤:一個是用力過猛,一個是節(jié)奏太快。一定耐下心來,尊重技術的成熟規(guī)律,尊重市場成熟的規(guī)律,不要試圖用燒錢的模式,去加速它。
主持人(吳迎秋):我問這個問題,就是現(xiàn)在燒錢的現(xiàn)象非常嚴重,燒錢的背后好像似乎都是你們投資人干的事了。
主持人(楊曦):謝謝。對于任何一股新勢力我們都要尊重,鬼知道哪塊云彩會下雨。有一句話,愛搭不理,高攀不起。這在我們汽車行業(yè)也表現(xiàn)的很明顯。比如新能源汽車,五年前在北京給你一個新能源汽車,很多人特別不稀罕,我搖新能源干嗎???但是據(jù)說即使現(xiàn)在在北京搖上新能源的號也是六七年以后了事情了。真的是天翻地覆的變化,讓人覺得這樣的變化真的非??臁?/p>
(責編:Autom)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長安汽車前瞻布局再深化:5年200億競速低空經濟
- 日媒稱本田和日產將開始進行合并談判,應對電動車競爭
- 比亞迪海豹獲評2024-2025日本年度風云車“十大最佳車型”獎 中國品牌首次
- 11月我國汽車產銷同比增長11.1%和11.7% 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45.6%
- 一定紅開啟電混越野新時代 最強泛越野坦克500 Hi4-Z預售價37.98萬元
- 蘿卜快跑宣布獲批香港首個自動駕駛牌照
- 鴻蒙智行尊界S800正式亮相,預計售價100-150萬開啟預訂
- 華為與江淮強強聯(lián)手,尊界S800在華為Mate品牌盛典正式亮相
- 尊界S800時代旗艦亮相華為Mate品牌盛典,鴻蒙智行“四界”陣容齊聚
- 智界新S7驚艷登場,售價22.98萬元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