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數據中心領域發(fā)生了一件標志性事件:行業(yè)權威白皮書——《中國液冷數據中心發(fā)展白皮書》發(fā)布。它的發(fā)布標志著在新基建大背景下,傳統數據中心亟需走向重塑,加速向第五代數據中心演進。
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密集發(fā)布,讓“新基建”成為最大的風口,也讓液冷技術徹底火了起來。那么,液冷技術到底有何魔力,為何能夠對重塑數據中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甚至讓數據中心這個不起眼的老舊領域煥發(fā)新生、迎來市場新藍海?
數據中心亟需走向重塑
新基建興起的背后是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fā)展對于新型基礎設施更高的要求。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大數據中心是國家未來重點建設的方向。與傳統數據中心相比,大數據中心的提法更加映射出數字經濟對于數據中心的高要求。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不斷得到應用,給數據中心帶來了極大的數據吞吐和運算量,推動數據中心向大型和超大型方向發(fā)展;另一方面,數據中心規(guī)模不斷增加,數據中心設備數量持續(xù)膨脹,也讓數據中心設備功耗、冷卻功耗不斷增加,根據賽迪顧問統計,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能耗中,約有43%是用于IT設備的散熱,基本與IT設備自身的能耗(45%)持平,預計2020年,中國數據中心能耗將高達2962億千萬時。
規(guī)模與功耗已成當前數據中心發(fā)展中最為突出的矛盾點,通過建設綠色數據中心來降低功耗和運營成本已勢在必行。新基建本質也要求在基礎設施層面融入更多創(chuàng)新技術,實現基礎設施的變革,從而更好地服務產業(yè)數字化。如何平衡這個矛盾點,過去低水平的數據中心散熱技術將會加速淘汰,而以液冷為代表創(chuàng)新性的散熱技術則會加速登場。
新基建時代,液冷有何魔力
新基建時代,計算密度、數據吞吐量的大幅提升必然會將能耗提升到一個新量級,制冷、散熱也將是第五代數據中心演進的關鍵。所以近年來,我們看到湖水冷卻、海底數據中心、山洞數據中心等大量數據中心制冷技術的探索與嘗試。
但這些探索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各種條件的限制,也驅動著液冷技術成為第五代數據中心能耗變革的擔當。什么是液冷技術?通俗來講,就是使用液體來取代空氣作為冷媒,為發(fā)熱部件進行換熱,帶走熱量。
風冷與液冷對比
在數據中心中,傳統風冷一般是通過低溫空氣進入到服務器中,與發(fā)熱部件接觸換熱,再排出高溫空氣;而液冷則是通過中溫液體與發(fā)熱部件接觸化熱,排出高溫液體?!吨袊豪鋽祿行陌l(fā)展白皮書》介紹,液冷技術不受海拔、地域的影響,可以保持較高的散熱效果、降低能耗,還能提升數據中心運算效率、空間利用率和能源利用率等。
液冷技術的應用將改變未來數據中心的設計思路和建設方法。今后數據中心無需機房制冷機和末端空調,也無需服務器風扇,利用液體代替空氣,提升散熱效率;其次,液冷技術讓數據中心選址不再受到地域、海拔、氣候等因素的影響,可以根據業(yè)務需求建設;第三,相比于擴建和改建,新建數據中心受限制少,規(guī)劃起點高,最適合采用液冷技術;第四,液冷數據中心對于冷卻液的要求較高,包括液體性質、抗腐蝕材料、各種管道、線材與冷卻液的兼容性等,這些將改變數據中心的交付;最后,液冷數據中心去除了風扇和制冷機,提升了設備穩(wěn)定性和運行效率,大幅提升數據中心的運維效率。
可以說,隨著液冷技術在第五代數據中心中的逐漸應用,將徹底改變數據中心的設計、選址、建設、交付和運維,讓數據中心煥發(fā)出全新活力,成為一個“新藍海”。而在數據中心“新藍?!敝?,以中科曙光為代表的廠商,因為提前對液冷技術的探索與布局,開始在新基建時代中脫穎而出。
數據中心“新藍?!?,曙光脫穎而出
《中國液冷數據中心發(fā)展白皮書》預測,到2025年中國液冷數據中心市場規(guī)模將超千億元,而浸沒式液冷憑借其優(yōu)良的制冷效果,市場份額增速將更快。其中,互聯網、金融、電信、能源、生物醫(yī)療和政府將會是液冷數據中心應用的主力行業(yè)。
面對未來超千億的大市場,中科曙光憑借著前瞻性的戰(zhàn)略布局、全面和強大的產品與解決方案以及豐富的規(guī)模部署實踐經驗,確定其市場的領導者地位。
曙光液冷技術早于2011年便開始探索,歷經“冷板式液冷技術”、“浸沒液冷技術”和“浸沒相變液冷技術”三大發(fā)展階段,于2016年率先在全國開始浸沒式液冷服務器大規(guī)模應用的研發(fā),2019年實現全球首個大規(guī)模浸沒相變液冷項目的商業(yè)化落地。截至目前,曙光擁有液冷核心專利近50項,部署的液冷服務器已達數萬臺,居國內市場份額之首。
以采用“刀片式浸沒相變液冷”技術的曙光新一代計算機“硅立方”為例,其PUE降至1.04,相比風冷數據中心能效比提升超30%,CPU等核心芯片部件性能可提升20%,單機柜功率密度達160Kw,計算設備可靠性至少提升一個數量級。
面向未來,液冷數據中心雖然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依然存在著行業(yè)標準不統一、液冷制冷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挑戰(zhàn),需要包括中科曙光等所有廠商共同努力,一起推動整個產業(yè)向前發(fā)展。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技術領先的美國為何在六代機研發(fā)上落后了?制造業(yè)基礎薄弱是主因
- 國產手機玩田忌賽馬,舊款旗艦降價超千元,不敢與蘋果硬拼
- 在人群里,看見「鯤鵬開發(fā)者」
- 游戲體驗天花板,一加 Ace 5 系列售價 2299 元起
- 為創(chuàng)意和管理提效,新廣告投放(3.0)驅動消費品商家高效增長
- 榮耀Magic7系列全面升級大王影像,首發(fā)AI超級長焦拍遠更清晰
- 2024過去了,留下十個科技記憶
- 年貨節(jié)如何大爆單?別錯過巨量千川這三波紅利
- 中國六代機首飛成功,還是兩款,宣告全球戰(zhàn)機技術將由中國引領
- 美國無人機禁令升級?當地科學家率先“喊疼”:我們離不開大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