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還是開放?這是個問題……
需要做這道選擇題的正是市值達3893億美金,全球最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綜合服務提供商--谷歌!
谷歌的疆域不僅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搜索、郵箱、資訊、社交、地圖等服務,谷歌還控制著這個星球最大的移動設備操作系統(tǒng)---安卓。
這個選擇題的結果和安卓息息相關有關。而這次谷歌做出的選擇是:封閉!
谷歌“選擇性封閉” 掌握新平臺界面唯一控制權
近日,谷歌表示對I/O大會推出的Android Auto、Android Wear和Android TV這三個新平臺,將保持對用戶界面的唯一控制權,不會將這一權力轉移至制造商手上。
對搭載了這三個新平臺的產品,谷歌允許制造商采用不同的品牌和添加額外的服務,但不允許他們改變其核心體驗。舉個例子:三星搭載Android Wear系統(tǒng)的Gear Live智能手表與其搭載了Tizen系統(tǒng)的Gear 2智能手表不會有相似的前端,也不會允許出現(xiàn)一輛汽車采用奧迪定制的Android Auto系統(tǒng)。
谷歌工程主管大衛(wèi)·伯克(David Burke)表示:“這一要求是為了讓這些平臺擁有“非常一致”的用戶經驗,消費者不會因為僅僅在不同的房間看電視,就必須面對不同的操作方式。這一政策的轉變,也讓谷歌能控制這些平臺的升級過程,使這些平臺的升級能像其Chrome瀏覽器那樣“自動和無縫隙”。從理論上講,消費者將不會看到Android設備(除谷歌Nexus品牌外)那種雜亂無章的升級過程——有時候,部分Android設備用戶需要等待數(shù)個月才能用上新版軟件。”
谷歌此舉很可能為了取悅那些喜歡其平臺界面設計或希望盡快嘗試新功能的用戶。然而,這一政策與谷歌此前在Android系統(tǒng)上所采取的自由放任態(tài)度背道而馳。對于希望使用谷歌服務的汽車、電視機和可穿戴設備制造商來說,將只能主要通過硬件來區(qū)分自己。如果他們堅持自己控制用戶體驗的戰(zhàn)略,他們將不得不采取亞馬遜式的做法,開發(fā)(或發(fā)現(xiàn))有關替代技術。
坊間普遍認為谷歌對安卓系統(tǒng)的失控是做出此次決定的根本原因。
此次谷歌變陣的背后卻是基于數(shù)據(jù)之上的不得已而為之!
根據(jù)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shù)據(jù),上個季度,Android設備占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75%,iPhone則以15%排名第二。Android系統(tǒng)市場占有率的上升伴隨著iOS系統(tǒng)市場占有率的下降。不單看安卓75%出貨量 蘋果利潤率達71%.
加拿大投資銀行Canaccord Genuity的數(shù)據(jù)顯示,盡管蘋果在全球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僅有6.5%,卻占據(jù)了智能手機領域71%的利潤。盡管三星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其利潤卻與市場份額無法相稱。
谷歌很久以前就喪失了Android智能手機系統(tǒng)的界面控制權,作為全球最大的前端服務商,谷歌必然不愿接受淪為底層技術服務商的命運。
這次他們吸取教訓,卷土重來,不再允許OEM廠商對可穿戴設備、娛樂設備和車載設備的Android系統(tǒng)進行定制。
谷歌顯然希望各種新型Android設備都能采用統(tǒng)一的設計——蘋果公司之前一直都在遵循這一理念。伯克說:“設備制造商可以添加自己的品牌,他們或許有一些希望添加進去的服務,但除此之外,所有內容都將統(tǒng)一。”
采用Android Auto的汽車以及預裝Android TV的電視機和機頂盒都將在今年底推出。但對Android Wear感興趣的用戶近期就可以使用采用該系統(tǒng)的產品,三星、LG和摩托羅拉都已經發(fā)布了相關產品。三星Gear Live和LG G Watch將在7月初發(fā)貨,摩托羅拉Moto 360將在夏末推出。
采用了統(tǒng)一的界面,因此用戶只需要選擇產品外觀、品質、重量、尺寸、顯示屏和品牌專用應用及服務即可,不會再為不同廠商提供的差異界面糾結。
由于谷歌的用戶界面通常好于OEM廠商自己的版本,業(yè)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利好消息。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wǎng)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