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除夕夜有點兒不一般,騰訊和阿里兩大互聯網巨頭上演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紅包爭奪戰(zhàn),讓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的觀眾們忙了個不亦樂乎。春節(jié)發(fā)紅包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圖個吉利和喜慶,而網絡紅包更多的是湊個熱鬧,不過春節(jié)的熱鬧勁兒一過,紅包這張牌還打得下去嗎?
紅包大戰(zhàn)誰是贏家?用數據說話
從微信紅包的收發(fā)量上來看,說微信一夜之間干了支付寶8年的活兒并不為過,相比騰訊,阿里方面盡管有支付寶、微博、陌陌等一眾阿里系成員共同參戰(zhàn),但很顯然只有支付寶算得上是個對手。
大戰(zhàn)的硝煙還未散去,參戰(zhàn)各方就已經拿出了各自的數據。微信方面給出的數據顯示,除夕全天微信紅包收發(fā)總數為10.1億個,是去年的200倍。而QQ方面公布的數據則顯示,小年夜至正月初五,紅包收發(fā)總量為11.6億次。支付寶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18日凌晨1時到2月19日凌晨1時,就有6.8億人次參與了支付寶的紅包游戲,紅包收發(fā)總量超過2.4億個,總金額達到40億元;而馬云19日零點19分發(fā)出的首個中文口令紅包,參與人數高達2998萬,100萬個紅包在2分36秒內就被一搶而空。
從紅包收發(fā)數據上看,騰訊以壓倒性優(yōu)勢戰(zhàn)勝阿里。因為搶紅包需要用戶綁定銀行儲蓄卡,導致微信支付新增銀行卡綁定量激增,這讓親自上陣的馬云也驚出一身冷汗,他在來往賬號上寫到"微信偷襲珍珠港計劃執(zhí)行完美,幸好春節(jié)很快過去,后面的日子還很長……"
大戰(zhàn)已過,紅包是否還有用武之地?
馬云的話不無道理,春節(jié)一過,紅包的熱鬧勁兒就會下去,用戶收發(fā)紅包的活躍度就會大大降低,這對支付寶來說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在微信紅包蠶食移動支付市場的腳步會減緩,壞在對于缺乏社交屬性的支付寶來說,其紅包的使用頻率或將迅速降至冰點。
當然,話說回來紅包從來就是不是目的,而是爭奪移動支付入口的手段。從過去一年各大電商平臺的交易數據來看,移動端支付已經達到整體交易中近50%的比重,且這一份額還在快速增長,對于互聯網巨頭而言,這是一場事關生死存亡的戰(zhàn)爭,誰能占領足夠多的移動支付市場誰就能掌握消費者的錢包。
騰訊和阿里,各有所長又各有短板。騰訊的基因是社交,在電商領域不可與阿里同日而語。所以騰訊一直在進行商業(yè)化的探索,包括收購易迅、京東等電商平臺的股份,也包括在微信和手Q中加入的購物和生活服務入口。而阿里的短板在于社交,由于用戶之間幾乎不存在社交關系,所以阿里的用戶體系雖然龐大,但卻似"一潭死水",這也是支付寶在紅包大戰(zhàn)中慘敗收場的根本原因。
紅包事關支付,也事關社交,但從目前來看,歸根結底它的社交屬性是大于支付的。一旦脫離社交關系,紅包的價值也將隨之消失。用戶發(fā)紅包的動機在于收紅包的人,而非冰冷的賬戶。如果彼此之間不存在社交關系,紅包也就失去了發(fā)放的價值。所以我說春節(jié)之后,支付寶紅包將會迅速降至冰點。
不過,紅包這個算得上現象級的產品也不會那么輕易死掉,別忘了除了現金紅包之外,還有大量的購物消費紅包。騰訊和阿里各自旗下的電商平臺和大小商家們仍將會以紅包的形式刺激用戶消費,迅速聚斂起近千萬微信支付和QQ錢包用戶的騰訊,在電商領域的拼殺中增添了籌碼,等待阿里的將會是一場惡戰(zhàn)。
日子還長,笑到最后才是贏家
支付寶今年也發(fā)力春節(jié)紅包,引發(fā)騰訊激烈反彈,一戰(zhàn)引出微信和手Q兩大對手,好比捅了馬蜂窩。不過,畢竟只是春節(jié)期間一場戰(zhàn)役,就像馬云說的,"日子還長",誰能笑到最后才是贏家。微信雖然目前有6億用戶,已是移動端最大用戶入口,但在電商和O2O上還處在培養(yǎng)用戶消費習慣的階段。
而支付寶之所以能夠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公司,背后依托的是阿里巴巴在電商領域的多年積累。淘寶、天貓在整個國內電商行業(yè)中占據的份額是其他電商平臺無法企及的,這是促成支付寶占據移動支付市場主要份額的最大因素。如果說紅包的屬性社交大于支付,那么電商的屬性則是支付大于社交。在電商領域,騰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移動互聯網的發(fā)展,讓O2O模式迅速成為移動互聯時代本地生活服務的主要模式,而O2O場景的豐富也為擁有移動端海量用戶的騰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騰訊一再強調的連接器戰(zhàn)略,其中"連接人與商業(yè)"是重中之重。2014年騰訊投資并購了包括滴滴打車、e袋洗在內的8家O2O公司,阿里則僅為3家,在移動支付市場的較量中,騰旭與阿里接下來將會圍繞O2O展開一場惡戰(zhàn),日子還長,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