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tǒng)計,互聯(lián)網公司在數據方面的造假行為,平均每1000次才會有一次露出馬腳,就看人們是否有興趣深究了。平均每5000次造假行為中,才有一次會幸運地成為公眾事件,遭到外界的窮追猛打。這只是平均水準,而對于一些技術高超的大公司而言,他們造假被揭穿的概率更是達到萬次以上級別,這已不是公眾層面能理解的范疇了。
當然,從造假行為開始到演變成一場公眾事件,直到對公司聲譽形成不良影響,這中間還存在著無數的防火墻,可以對負面效應進行有效緩沖,最大程度緩解其給公司帶來的負面效應,甚至到最后還有可能壞事變好事。
在數據造假行為被揭發(fā)后,公司們可選擇的應對手段太多了,首先可以完全否認,這是百試不爽的妙招。數據這種東西,如何產生的只有數據的生產者最清楚,對普通大眾而言那就是個數字而已,消費者并不會去深究100萬和300萬這兩個迥然不同的數字之間,到底是由多少謊言撐起來的,即便你把事實擺在他們面前,消費者也很懷疑公司是否有這么做的必要。
專業(yè)一點的業(yè)內人士,當然會從技術特征和細節(jié)分析入手來證實自己的判斷,但如今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技術架構,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要找個自圓其說的理由實在是太容易了。最常見的托詞就是“你們不懂”。仔細琢磨一下這句話,這里面學問大了。你怎么可能懂,如果這個IT架構不是你開發(fā)出來,也不是你進行日常運營維護的話。
如果公司在數據造假上被抓到確鑿有力的把柄和證據,其實也沒什么好緊張的,因為缺乏處罰機制。至此就算大大方方承認自己造假了,也不會有一個機構或者部門來對其進行處罰。肇事公司唯一要做的,就是做好公關,把負面影響降到最小。最常見的,就是將責任推到技術和人的身上,做好切割,維護自己大義凜然的正義形象。
在數據造假這個問題上,公司是否具備主觀故意,能直接影響到最終的定性,進而影響到公眾對他們的看法。一般情況下,公司都不會承認自己故意造假,而總是會在文案中有意無意地往客觀上扯。例如某手機廠商在臺灣因虛報預售數字被罰60萬元新臺幣,他們回應的圖片上寫著:“對不起哦,我們的確少了30臺?!?/p>
這回應妙得很,你看我們確實少了30臺,同龐大的預售數字相比實在微不足道,這應該是技術和統(tǒng)計原因造成的,而非有意為之。我要故意造假的話,在30后邊加兩個0多好,何必只虛增這么一點量呢。這些客觀原因,在任何公司都能找出一大堆來,在罰款已交的情況下,拿出來應付公眾是沒問題的。
當然,也存在著另外一些解決方案,如果數據造假行為被扒皮到不可收拾了,最經典的一種應對策略是自我定性,誠懇認錯。我首先將此事件定性為“意外”,繼而承認這里面出了問題,同時馬上表示堅決反對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再不濟狠狠處罰幾個當事人以示誠懇。
不過,這個誠懇認錯,其基礎是建立在“意外”這個前提之上的。與建立在“造假”這個前提之上的誠懇認錯,差了多少個段位可以自己好好想想。言外之意是,我們?yōu)榱艘粋€意外都能這么誠懇地認錯了,你們還想怎么著呢?“這些套路,其實創(chuàng)業(yè)者們可以好好學學,以備未來之用。“
對于這個問題,有現(xiàn)代歪詩一首為證:
千百次的回眸中
遇見了你
千萬年的追尋中
發(fā)現(xiàn)了你
你的名字叫假數據
但你說那是一個意外
好巧的一個意外
把我們的緣分抹殺殆盡
把我們的期待深深地
深深地
埋在土里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第三方自媒體作者發(fā)布的觀察或評論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且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極客網無關。文章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投訴郵箱:editor@fromgeek.com。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技術領先的美國為何在六代機研發(fā)上落后了?制造業(yè)基礎薄弱是主因
- 國產手機玩田忌賽馬,舊款旗艦降價超千元,不敢與蘋果硬拼
- 在人群里,看見「鯤鵬開發(fā)者」
- 游戲體驗天花板,一加 Ace 5 系列售價 2299 元起
- 為創(chuàng)意和管理提效,新廣告投放(3.0)驅動消費品商家高效增長
- 榮耀Magic7系列全面升級大王影像,首發(fā)AI超級長焦拍遠更清晰
- 2024過去了,留下十個科技記憶
- 年貨節(jié)如何大爆單?別錯過巨量千川這三波紅利
- 中國六代機首飛成功,還是兩款,宣告全球戰(zhàn)機技術將由中國引領
- 美國無人機禁令升級?當地科學家率先“喊疼”:我們離不開大疆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