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蜀 水
“人生如大海,人生如天空,不經風雨和云霧,哪有更美的彩虹!”
——作者手記
云南大理。
人們說,夏秋兩季光臨此地最為合適。然而,我此行的時間卻是隆冬之季。
人們說,它以“風、花、雪、月”著稱,然而,我此行的收獲卻是洱海彩虹。
我應賢弟興海之邀,行囊裝滿的是希翼,心間盛滿的是情誼。
我剛剛抵達目的地,就收到朋友子航空中拍攝的《洱海彩虹》,飛機的翅膀和彩虹的組合,給我?guī)頍o盡的遐想。
我在機場通道的玻璃前,也看見了半幕彩虹,又在去住地的路途,還目睹了另外的半幕彩虹。不過,它們給我留下的都是不完整的印象。
我入住臨海的高樓,期盼著更為美麗的彩虹。
半夜,房門被敲打的聲音把我從彩虹般的睡夢里驚醒。
我開門發(fā)現,原來刮起了大風。
緊接著,各種聲音相繼傳來。它們交錯著,重疊著,越來越大,不絕于耳。有的像長號被吹奏;有的像絲綢被撕裂;有的像架子鼓被敲打。
我開啟窗紗,遠處滿目漆黑。
借助樓下的路燈,我看見朦朦朧朧的樹林里,枝條在不停地搖擺。我面前的玻璃也被雨點有力地撞擊。
“哎,一路而來都是彩虹相迎,這天怎么說變就變了呢!”
我等待著天明時分的到來。
終于,東方露出了淡光。
此時的天空,云霧不斷地奔涌;
此時的海面,波浪不停地翻卷。
終于,東方更加明亮了。
云霧加速變化,越來越多,越來越厚,越來越密。像雄獅,像猛虎,像野馬,它們奔跑,它們吼叫。
風雨愈演愈烈,旋渦把海水卷向空中,在水面迅速移動,拉出長長的痕跡。
終于,東方升起了曙光:
它愈來愈光亮耀眼;
它愈來愈范圍蔓延;
它愈來愈氣勢磅礴。
風雨,漸漸停歇;
云霧,漸漸消散。
霎那間,一輪朝陽跳躍而起。
這時的天空:透明而純凈,明朗而清澈。藍天之上彩云浮現:有的像盛開的蓮花,有的像舞蹈的美女,有的像歡樂的孩童。
這時的洱海:恬靜而柔順,溫和而優(yōu)雅。淺綠,深綠,淡藍,深藍,天光水色盡收眼底。和風吹送,浪花飛揚;海鷗飛翔,群魚跳躍。
這時的蒼山:雪峰緊密相連,猶如諸多銀色的皇冠,耀人眼目。太陽穿透云縫,形成移動變幻的光柱,照耀著錯落有致的山梁。一條漫長的玉帶云,繚繞著青山翠色。
我禁不住沉思:
大海,因壯闊而接納風雨;
天空,因遼闊而包容云霧。
”人生如大海,人生如天空,不經風雨和云霧,哪有更美的彩虹!”
我乘車沿岸而行:
春之紅花,夏之艷陽,秋之黃葉,冬之白雪,四季精華組合而成人間仙境。
我欣然而吟:
千傾碧色映朝霞,
萬只海鷗戲浪花;
庭旁玉蘭山頂雪,
風云過后美如畫。
這時候,一幕圓滿的彩虹高懸前方。它凌空飛渡寬廣的洱海,呈現出巨大的圓弧形狀。赤、橙、黃、綠、青、藍、紫,它們有序排列,完美融合,色彩繽紛,妝扮天宇。
它猶如凱旋之門,隆重而喜慶地迎接著我。
大理冬季之印象——洱海的彩虹!
我永遠把你珍藏!
(圖片由子航、俊華提供)
作家蜀水:原名張一彪,武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曾供職《鄂西報》、《三峽晚報》、《中國三峽工程報》、《深圳法制報》、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現任紅鉛筆及北斗獵頭(集團)董事長。
附評論 :
風 雨過后是彩虹
——評作家蜀水散文《洱海的彩虹》
作家蜀水先生的《洱海的彩虹》一文,品來令人耳目一新:一是觀察描寫;二是詩詞運用;三是感悟哲思等,體現了扎實的寫作功底和非同一般的精神境界。
首先,此文作為一篇散文,在章法和構思方面,出色地表現了“散而不破”、“雜而不蕪”的特點。全篇以“彩虹”為主軸,雖然中間大部分段落都不是寫的彩虹,而是寫風雨、寫云霧,寫天空,寫大海,但更加襯托出彩虹的壯麗空前??此?ldquo;散”,實而未破;看似“雜”,實而未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文在描寫上,不僅條理清晰,而且文筆細膩。
在條理上,作家從時間和主體兩個維度出發(fā),把時間分為白天、黑夜、白天三大片段;把主體分為彩虹、風雨云霧、彩虹三大變化。這樣,散而不亂的章法躍然眼前,讓讀者如親臨其境,一目了然。
在描寫上,此文可謂細膩有加。
請看文章:
作家如此描寫刮風的聲音:“它們交錯著,重疊著,越來越大,不絕于耳。有的像長號被吹奏;有的像絲綢被撕裂;有的像架子鼓被敲打。”
作家如此描寫云霧:“云霧加速變化,越來越多,越來越厚,越來越密。像雄獅,像猛虎,像野馬,它們奔跑,它們吼叫。”
作家如此描寫風雨:“風雨愈演愈烈,旋渦把海水卷向空中,在水面迅速移動,拉出長長的痕跡。”
作家如此描寫旭日東升的彩云:“有的像盛開的蓮花,有的像舞蹈的美女,有的像歡樂的孩童。”
作家如此描寫翌日新生的彩虹:“它凌空飛渡寬廣的洱海,呈現出巨大的圓弧形狀。赤、橙、黃、綠、青、藍、紫,它們有序排列,完美融合,色彩繽紛,妝扮天宇。”
當然,文中描寫細膩的地方還有許多,此處就不一一贅述。正是這些細膩生動的描寫,使文章平添了許多情趣,讓讀者有立馬想到洱海去一觀彩虹的沖動。
其次,是文章在詩詞上的特別運用。
本來,這篇文章有很多地方都表現出了“以詩為文”、也即散文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作家還在文中順應情景恰到好處地創(chuàng)作了一首詩:“千傾碧色映朝霞,萬只海鷗戲浪花;庭旁玉蘭山頂雪,風云過后美如畫。”單從這首詩本身而言,也是一首上乘之作,作家蜀水在此處的一點不經意的小插曲,無意間讓其詩人的功底顯露而出。
再次,文章在哲思感悟上也非同一般。
這種哲思感悟,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它經歷了由“不完整”到“圓滿”、由“心隨境轉”到“悟從境生”的一個表現過程。
作家筆下的彩虹,是由開頭并不完整的遺憾,到風雨過后反而更加完美的“圓滿”;當作家在期盼看到更美麗的彩虹而未能如愿,且天氣變得云霧和風雨不斷之時,曾“心隨境轉”,遺憾地感嘆到“哎……這天怎么說變就變了呢!”
但當作家看到,“霎那間,一輪朝陽跳躍而起。這時的天空:透明而純凈,明朗而清澈……這時的洱海:恬靜而柔順,溫和而優(yōu)雅……這時的蒼山:雪峰緊密相連,猶如諸多銀色的皇冠,耀人眼目……,作家頓然“悟從境生”了。這種“悟”,就是作家當即迸然而書的哲思般的語句:“人生如大海,人生如天空,只有經歷了風雨和云霧,才有最美的彩虹!”
寫到此處,既是文章高潮的到來,是文章主題思想的表達,也是作家精神境界的呈現。
也正是到了此處,讀者方才意識到,原來作家蜀水“洱海的彩虹”,其真實用意是讓讀者摒棄那“心隨境轉”的浮躁,而向“悟從境生”的心態(tài)靠攏,向“烏云過后是彩虹”的樂觀精神靠攏,向“如大海般壯闊和天空般遼闊”的博大胸懷靠攏。
這,也許就是作家蜀水這篇文章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之所貴吧。
(龍道子/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