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由中國廣告協會主辦、現代廣告雜志社承辦的“2018中國互動廣告高峰論壇”在哈爾濱國際會展體育中心拉開帷幕。數十位行業(yè)權威專家和互聯網媒體、代理公司高層,與上百名業(yè)內人士齊聚一堂,針對數字時代互聯網營銷面對的機遇和挑戰(zhàn),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探討。
鳳凰網商業(yè)產品技術總監(jiān)王思涵受邀出席本次峰會,以《人工智能在廣告中的應用》為題發(fā)表了主題演講,簡述了人工智能的發(fā)展歷史和趨勢,洞悉人工智能在營銷市場中的價值和潛力,并詳細解析了人工智能如何助力企業(yè)解決復雜的營銷問題。其別出心裁的主題和幽默風趣的語言,受到了現場觀眾的熱烈好評。
人工智能,雖非騰空出世,卻呈爆發(fā)式發(fā)展
2014年12月,霍金在接受BBC采訪時,稱全面發(fā)展的人工智能可能會成為人類的終結者;2016年AlphaGo擊敗圍棋世界冠軍,被視為人類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隨后人工智能這一概念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蔓延在人們工作生活的各個領域。人們對人工智能這個概念感到既熟悉又神秘,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又為我們帶來了什么樣的改變?
“人工智能發(fā)展到今天,它其實并不是一個新的概念,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發(fā)展至今天,它一共經歷了四次浪潮。”王思涵在會上介紹到。
1950年,被稱為“計算機之父”的阿蘭·圖靈提出了一個舉世矚目的想法——圖靈測試。按照圖靈的設想:如果一臺機器能夠與人類開展對話而不能被辨別出機器身份,那么這臺機器就具備智能。計算機有智能,成為第一波人工智能浪潮。
上世紀70年代,人工智能進入了低谷期。由于科研人員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評估不足,導致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部署的合作計劃失敗。這一事件的發(fā)生,讓人們對人工智能的可持續(xù)性和可行性產生了質疑。在當時,不僅計算機的性能不能夠達到人工智能的需求水平,邏輯學、心理學等也遠遠沒有達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需要。因此,人工智能被進一步擱置,進入了發(fā)展中的低谷期。
上世紀80年代,隨著美國一批網絡設備公司的開發(fā),人工智能程序的系統(tǒng)被重視起來。其中智能化計算機軟件被廣泛使用,蘋果、微軟等公司,相繼開發(fā)智能操作系統(tǒng)。90年代,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與“深藍”計算機決戰(zhàn),“深藍”獲勝,這是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
發(fā)展至今,人類在人工智能領域已經探索了大半個世紀,中間雖然經過了短暫的蟄伏期,最終還是迎來了現在人工智能井噴式的爆發(fā)期,成為人工智能發(fā)展的第四次浪潮。這一次人工智能的突破不是某一項技術的突破,而是好幾項技術疊加在一起的突破。“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正在各個領域幫助人類創(chuàng)造價值。人臉識別、指紋識別、語音助手、智能手環(huán)等產品越來越多的涌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使得我們的生活更為快捷、簡便。同時,人工智能還可以為我們提供遠程醫(yī)療、遠程法庭等一系列生活服務。相信隨著科技、數字、經濟文化的不斷發(fā)展,人工智能會給我們的世界帶來更多的色彩。”
從弱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 人類還要走多久?
真正的人工智能距離我們到底有多遠?王思涵的答案是,很近。“鳳凰新聞客戶端里邊每一條信息的推送,每一條百度信息的搜索和淘寶每一個產品的推薦,這背后都有人工智能的影子”。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寬,根據實際的區(qū)分,可將人工智能分為三個維度。
第一個維度是弱人工智能階段。這個階段的人工智能只能處理單一方面的問題,比如說圍棋、象棋、辨聲識圖,無法跨領域解決問題;第二個維度是強人工智能階段。這個階段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類比肩的人工智能。比如機器可以做到獨立思考、獨立計劃、獨立解決問題等;第三個維度是超人工智能階段?;艚鹫J為,達到這個階段的人工智能,機器的進化速度已經快于人類,人類受傳統(tǒng)生物學進化的影響,最終會被機器所取代。“但是這個不用擔心,其實從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這個階段里面,我們有一個無法逾越的重要障礙。”王思涵強調說道:“到目前為止,人類的大腦是我們所知宇宙中最復雜的事物,想要到達超人工智能的階段,還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探索,從弱人工智能到強人工智能的發(fā)展之路任重而道遠”。
掌握人類常識是目前人工智能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當前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以現在人們掌握的技術水平來看,人類已經站在了人工智能革命這趟征程的第一個階段即弱人工智能。人類想要突破從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進化的關卡,關鍵點就是如何讓機器或人工智能掌握人類常識并應用這些常識。
卷積神經網絡之父YannLeCun提出人工智能發(fā)展的一大難題就是讓機器掌握人類的常識,這是讓機器和人類自然互動的關鍵。要做到這一點,機器需要一個內在模型,以具備預測的能力。研究人員要做的就是讓機器不需依賴人類訓練,學會自己構建這個內在模型。
從生物學角度講,人類成長到5歲,智力發(fā)展就已經接近成人水準,在接下來的一生中都在不斷的學習人類常識,建立自己的思維模型和價值觀體系。對人類而言,常識是很難定義但很容易識別的概念,機器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是人類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據2018年最近的一次行業(yè)數據分析統(tǒng)計,到2018年已經有5000個認知引擎,未來5年會超過100萬個認知引擎,這表示著最近的一次人工智能發(fā)展速度快于歷史任何一次。”
現階段人工智能的商業(yè)邏輯:“概率”計算
面對人工智能征途上的星辰與大海,在技術上、學術上人類一直在努力和探索,回歸現實中,現階段人工智能的商業(yè)邏輯又是什么?
現階段人工智能的技術本質依然是機器學習+大數據。在海量信息之下,機器擁有比人類感官更優(yōu)秀的分類系統(tǒng)。“機器在理論的情況下,可以無限維度地去拆分人類各種信息的排列組合,分析這些排列組合之下會產生一種什么樣的結果。你的數據越大,他的經驗越豐富,最終他輸出的結果越準確。”
人工智能的商業(yè)邏輯是什么?王思涵認為人工智能的商業(yè)邏輯可從現階段的技術本質推導。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解決了連接的問題,但在人工智能時代,它解決的問題是概率問題。人工智能使人類具備了掌握概率的可能性,未來的世界屬于懂概率,且會利用概率的人,這個就是目前人工智能的本質,也是它商業(yè)最大的價值。
人工智能在廣告中的應用:攻守兼?zhèn)?/strong>
智能檢索和分析、生產流程智能化和取代單調腦力勞動,是保證未來企業(yè)實現秘密超車的核心競爭力。其實在廣告領域也能跟這三點扣合在一起。比如說廣告的檢索、投放和廣告效果的優(yōu)化、對比,都可以用人工智能去解決。
“人類對信息的使用分為四個步驟:感知、認知、分析和決策。這四個環(huán)節(jié)里邊都要對數據進行處理。人工智能如果用于廣告,就要將數據給予系統(tǒng)。很重要的一個前置條件就是,我們要有非常完備的、有規(guī)劃的數據中心架構。我們將所有廣告相關的數據進行統(tǒng)一處理,比如用戶瀏覽的行為數據、點擊數據、后續(xù)跟廣告有關的點擊數據、曝光數據,還有效果的回收數據等等匯總到一起,然后讓機器來去感知、去學習,機器學習的越多,決策時產生的結果會越準確。”王思涵介紹到。
人工智能應用到廣告領域,最重要的兩個方向,一個是攻,一個是防。
“攻”是指通過不斷地累計轉化數據,加以讓機器進行深度學習,使機器更加智能,面對每一次請求由數據表現決定,從而提升廣告投放效果。真正智能的營銷平臺絕不是單純的解決廣告投放的問題,而是要用數據能力、算法能力,還要有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能力去幫助廣告主做更好的營銷策略和營銷決策。
“防”就是從頻次、行為、指標等維度,讓機器來學習人類的點擊行為,與人類點擊行為相悖的就是惡意的作弊點擊行為。“目前廣告投放行業(yè)內一些不正之風使得許多廣告主對于平臺的信任逐漸喪失。透明、安全是市場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王思涵在發(fā)言時表示。
鳳凰網2016年推出的智能營銷系統(tǒng)——鳳羽,便使用了機器學習的技術。作為鳳凰網一站式效果廣告平臺,鳳羽秉承“不止精準”的核心理念,匯聚鳳凰網全媒體海量資源,通過對鳳凰網、手機鳳凰網、鳳凰新聞客戶端人群數據的多維挖掘,實現對廣告主目標用戶的精準營銷。在“攻”的方面,將營銷和技術緊密結合,真正實現“千人千面”的智能營銷,并提升轉化率;在“防”上也利用機器去學習人類行為,智能屏蔽惡意點擊,防之有道。
在這個信息高速運轉、新興技術層出不窮的人工智能時代,每時每刻都有著可能顛覆未來的創(chuàng)意和技術誕生,鳳凰網將不斷深研技術、在機器學習的領域深度擴展,通過技術提高廣告投放效果,促進投放數據透明化,真正做到將優(yōu)質內容高效的展現在有價值的用戶面前,這才是AI給予廣告的最大價值。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為什么年輕人不愛換手機了
- 柔宇科技未履行金額近億元被曝已6個月發(fā)不出工資
- 柔宇科技被曝已6個月發(fā)不出工資 公司回應欠薪有補償方案
- 第六座“綠動未來”環(huán)保公益圖書館落地貴州山區(qū)小學
- 窺見“新紀元”,2021元宇宙產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廣州啟幕”
- 以人為本,景悅科技解讀智慧城市發(fā)展新理念
- 紐迪瑞科技/NDT賦能黑鯊4 Pro游戲手機打造全新一代屏幕壓感
- 清潔家電新老玩家市場定位清晰,攜手共進,核心技術決定未來
- 新思科技與芯耀輝在IP產品領域達成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
- 芯耀輝加速全球化部署,任命原Intel高管出任全球總裁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