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圍繞著中國聯通混改,各方都展開了哥德巴赫猜想,特別是聯通未來的股權問題,更是令人浮想聯翩。
如果不能突破51%局限,混改就沒有意義
目前,中國聯通屬于國有企業(yè)控股,而且是央企。按照一般的說法,聯通集團持有中國聯通62.74%股權,北京聯通興業(yè)有限公司、聯通進出口有限公司(兩家均為聯通集團子公司)持有0.01%股權,公眾持股37.25%(其實沒這么簡單)。這樣的股權布局,顯然是代表國有資本的中國聯通集團一家獨大,擁有絕對的控制權和話語權。
不僅是中國聯通,中國電信與中國移動的股權結構也類似,都是國有資本一家控制了超過半數的股權。據說,這是為了滿足《電信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經營基礎電信業(yè)務的公司,國有股權或者股份不少于51%)。
但是,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也正是這樣的相關規(guī)定和股權結構,讓三家電信運營商的管理層處在完全不能市場化的狀態(tài),三家電信運營商的董事長直接互換,可以打碎所有人的眼球。如果中國聯通混改之后,以后維持這樣的局面,顯然是失敗的。
從這個角度看,選擇中國聯通進行混改,就非常正確?,F在,中國聯通在市場上處在弱勢地位,移動業(yè)務和固定業(yè)務都已經滑落到第三位,即便中國聯通的股改突破了51%的限制,也對整個電信行業(yè)沖擊不大。我們可以認為,即便中國聯通徹底賣給民營企業(yè),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依然牢牢控制著關系國計民生的電信基礎設施,而且是控制著超過八成,絲毫不會動搖根基。
引進新股東,主要看重資本能力和業(yè)務能力
這幾天,在盛傳一個方案。中國聯通將通過定向增發(fā)擴股和轉讓舊股的方式對股權結構進行調整,聯通集團持有中國聯通股權由62.74%減至36%;引入信息產業(yè)領域實力相當、主業(yè)關聯度高、互補性強的國有資本占19%,初步備選對象是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等;引入互聯網等領域的若干家境內非公企業(yè)及員工持股共占20.06%;公眾股東占24.94%。
中國聯通集團的股份降低是必然,但降低到30%應該是底線,而且一定是單一最大股東,作為穩(wěn)妥起見,引入國有資本股東作為戰(zhàn)略依靠也有可能,但這種股權結構就失去了混改的基本意義,屬于非常保守的設計。
中信確實有錢,也在不斷的拓展新的領域,入股中國聯通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廣電網絡資本并不雄厚,既不能提供資本,也不能提供資源,對于中國聯通的價值不大。
從中國聯通現在的狀況看,非常需要財大氣粗的金主加盟,以備5G的大投入,所以,國內的股份制的大金融機構參股的可能性比較大。
還有消息說,中國電信也會入股中國聯通,如果成真,那便又是合并的前奏,混改之后并入中國聯通,從而保持國有股超出51%的份額。但是 ,這種可能性也不大。
BAT誰最可能成為聯通的親家?
無疑,現在百度、阿里、騰訊都非常上心中國聯通,畢竟,這是第一次可以近距離的參與到基礎電信業(yè)務的機會,千載難逢。即便放眼全世界,電信運營行業(yè)都是特殊領域,不是誰都可以插手。
現在對聯通最積極的好像是百度,而百度也與中國聯通的合作最多、最深入,百度資金也很充裕,也非常希望與聯通進一步合作提振士氣。但從業(yè)務的發(fā)展來看,中國聯通與百度合作,對其競爭力的提升有限,屬于次優(yōu)方案。
對于騰訊和阿里巴巴兩家,中國聯通看起來應該是很難辦。如果僅僅從業(yè)務的發(fā)展上看,中國聯通聯手騰訊看起來最好,騰訊用戶數量巨大,粘性強,有大量的社交類業(yè)務,正好可以彌補中國聯通在業(yè)務應用上的短板。
但是,有利就有弊。我們可以假設,如果中國聯通義無反顧的和騰訊牽手,那么我們就可以肯定,隨后,中國移動必將與阿里巴巴達成緊密得不能再緊密的合作,這等于是拉住了一個朋友卻也強大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反之,如果中國聯通與阿里巴巴聯手,那么,阿里巴巴強大的商務生態(tài)變現能力也會給中國聯通帶來巨大的現實的好處,大大提升其盈利能力,而且,中國移動卻無法選擇與騰訊結盟,這對中國聯通是戰(zhàn)略上的最大利好。
中國聯通的股價得賣多少錢?
按照現在的股價,中國聯通是非常便宜的,即便是大漲之后,市值也被嚴重低估。如果我們考慮資本市場的市盈率,也考慮其主要對手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的資本價值,還要參考互聯網公司的估值水平,中國聯通的股價依然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以現在A股/港股的中國聯通股價,不會成為混改時賣出的價格的,除非股價到位。我們預計,中國聯通的股價最終應該在A股15-17元(港股20)的水平上轉讓,而內部的認購價可能還會更高一些,達到每股20元人民幣。那么,這次聯通的股改,大概能給國有股換回1500億的現金。
當然,以上都是猜測,不久就后有結果,最大的可能就是皆大歡喜,BAT都入股,國有資本依然主導,轟轟烈烈的混改歸于沉寂。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