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消息(岳明)在今天的HAS上,華為提出了一個新概念--F5.5G。用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的話說,“兩年前在無線領域,華為最先提出了5.5G,現在已經完成了5.5G的多項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和驗證。今天,我們也在固網領域,首次提出F5.5G的產業(yè)愿景,目標是將帶寬、覆蓋和體驗提高10倍以上。我們希望通過無線和固網這兩個領域的創(chuàng)新,持續(xù)推進聯接產業(yè)的發(fā)展。”
客觀的講,5.5G是比較成功的,也得到了業(yè)界的認可。認可的背后,除了技術創(chuàng)新之外,5.5G非常貼合了5G產業(yè)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通過引入一系列的技術特性,讓5G的能力從三角形走向了六邊形,提升了5G網絡能力和性能,極大拓展了5G在2B市場上的應用場景,讓5G潛能得到了釋放,為5G的商業(yè)成功奠定了基礎。
回到F5.5G上,F5G的概念出現的比較晚,也比較突兀,沒有F2/F3/F4的鋪墊。但F5G還算是成功的,5G與F5G作為雙千兆的兩條腿,或者是三千兆的關鍵底座,在國內已經得到了廣泛認可,也寫進了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在國際上,ETSI等主流標準組織也給予了認可,標準化與產業(yè)化的工作開展也比較到位。有了F5G的前期積累,F5.5G能不能成功呢?
我覺得關鍵取決于兩個層面。首先,有沒有足夠的應用場景,就是未來的空間有多大。其次,有沒有足夠的技術創(chuàng)新,來牽引支撐應用場景的落地。
第一個問題,有沒有應用場景。
有!而且是很多!
我一直認為,運營商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光纖網絡,無線總歸是有限的,有線才是無限的。從3G時代,業(yè)界就一直有個觀點,無線對有線的替代,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個樣子。
從聯接角度來看,無線與有線只是接入介質的不同,而且這種不同就是最后100米的不同,他們背后都是一樣的,光纖網絡才是核心價值所在。特別是隨著WIFI 7的發(fā)展,這個趨勢會更加明顯。只不過,無線的ARPU比較高,投入比較大,短期內ROI顯得更有競爭力,運營商和設備商們吆喝起來比較賣力而已。
作為行業(yè)的良心專家,中國電信的韋總說的很對,5G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光通信也將扮演重要角色。“有些業(yè)務場景,明明已經部署了光纖,明明可以用光纖很好解決連接問題,為什么要用5G?”尤其是產業(yè)互聯網場景,韋樂平建議,應分別側重和聚焦移動和固定場景,不打亂仗:從最關鍵的業(yè)務應用劃分,5G、6G側重中小屏幕、中等帶寬和質量的數據業(yè)務和短視頻,而光接入側重大屏幕、高帶寬和高質量的數據業(yè)務和視頻。
韋總說的很含蓄,但實際情況就是這樣,能用光纖的為啥還要用5G呢?為了提升帶寬,為了降低時延,為了確定性網絡,5G做了很多創(chuàng)新,投入了很大財力與精力,但這些都是光纖與生俱來的啊,都是現成的能力啊。所以,還是要分清楚場景!
第二個問題,有沒有足夠的技術創(chuàng)新。
從F5.5G的愿景來看,有六個關鍵的維度,10倍的帶寬,10倍的能效、10倍的聯接數、實時韌性聯接、L4自動駕駛網絡、光感知與可視化。這與5.5G的能力六邊形是相似的。
從這些維度來看,F5.5G與中國電信提出的全光網2.0是有一定相似性的,都在強調的是全光、智慧以及綠色三個關鍵詞。當然,全光網2.0還強調運營商自主可控和開放解耦,這不是F5.5G關注的重點。并不是每家運營商都具備這樣的決心和能力,這不是共性話題。
全光角度來看,接入、傳輸、交換都應該實現全光。接入側,從FTTH逐漸過渡到FTTR和FTTB,從家庭擴展到房間,擴展到企業(yè)、園區(qū),實現10倍聯接;從接入能力角度來看,從10G PON要提升到25G和50G PON,實現10倍帶寬;接入網帶寬的提升,肯定需要承載和傳輸網同步,需要大規(guī)模引入400G和800G,提升干線網能力;從時延、韌性等角度來看,我們需要OTN持續(xù)下沉,甚至是與OLT的融合,一跳入云實現端到端確定性承載能力。
從能效和智能化角度來看,這個和無線網是類似的。業(yè)界的方案基本上都是站點級、系統(tǒng)級和運營級三個層面。站點級,以接入網為例,甚至是家庭網關,最大的特點就是聚沙成塔;系統(tǒng)級,比如OXC設備,如何去降低能耗,這是比較考驗設備廠商能力的;運營級,這個更多強調的是對于運營商業(yè)務的理解以及AI能力的應用,讓光網絡可以自治與自智,根據不同的場景與業(yè)務,智能化的進行能耗調整。
在這些方面,包含華為、諾基亞、中興、烽火等在內的廠商,都進行了很多實踐,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在今年的“光通信高質量發(fā)展論壇”上,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創(chuàng)新。
總結下來,對于光通信產業(yè)而言,F5.5G這樣的理念,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們不但要自己做好做扎實,而且還要讓更多的行業(yè)、更多的用戶知道,F5.5G是一個在數字化轉型中的好幫手。F5.5G和5.5G兩者唯有統(tǒng)籌協同,各取所長,不可偏廢。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PingCAP發(fā)布TiDB 8.5 LTS版本 順應AI時代分布式數據庫發(fā)展新趨勢
- 當物聯網遇上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會發(fā)生什么?
- 2025年這些智能建筑發(fā)展趨勢值得關注!
- 為什么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將在2025年保持領先地位?
- 物聯網:實現更安全、更智能的水利合規(guī)的關鍵
- 烽火通信發(fā)表2025年新年獻詞:向“新”發(fā)力,向世界一流進軍
- 電信國際產品部王洪濤:中資IDC出海方興未艾,全球化進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 Indosat攜手中興部署微波骨干技術 改善印尼數字體驗
- Indosat攜手中興部署微波骨干技術 改善印尼數字體驗
- GenAI如何改變企業(yè)工作流程并提高效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