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隨著蘋果舉辦秋季新品發(fā)布會推出最新款手機,該公司也開始感受到安卓手機競爭對手過去幾個月面臨的一個巨大麻煩,那就是全球芯片供應短缺。不過,一份最新的行業(yè)調查顯示,相比蘋果,三星電子在內的高端手機制造商受到的芯片短缺沖擊更加嚴重,而且這一問題的波及面正在不斷擴大(至少在美國市場)。
據(jù)報道,美國零售市場研究機構“Wave7研究公司”(移動通信行業(yè)十分關注該機構調查)最近調查了美國通信產品零售行業(yè)的37名銷售代表,其中26人(占到七成)表示,美國八月份已經出現(xiàn)了智能手機庫存短缺問題,這一比例高于六月份的45%和五月份的28%。
這家研究公司的分析師杰夫·摩爾(Jeff Moore)表示,值得注意的是,芯片短缺對于三星和其他安卓手機廠商的負面影響要超過蘋果,而且芯片短缺危機將一直持續(xù)到今年年底,影響到圣誕假日旺季銷售。
在美國,移動運營商的零售店是手機銷售的主渠道,而在歷史上,零售店的手機庫存短缺是極為罕見的現(xiàn)象。這一次,三星手機短缺尤其嚴重。在美國運營商威瑞森(Verizon)的官方網站,定價799.99美元的三星Galaxy S21 5G手機如果在9月15日訂購,有貨時間是10月5日,另外,價格更低的三星Galaxy A12(定價179.99美元)在9月30日之前沒有現(xiàn)貨。
上個月,蘋果官方也宣布,一些低價基礎芯片的短缺已經影響到蘋果手機生產,第四季度負面影響還將加劇。蘋果本周二發(fā)布了全新一代智能手機,定價信息顯示芯片供應危機還沒有導致iPhone最終銷售價格上漲。
迄今為止,在這場全球芯片短缺危機中,蘋果似乎成為一家受益者,可以趁機蠶食競爭對手的智能手機份額。根據(jù)科技市場研究公司Ganalys的報告,今年上半年,在定價超過600美元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蘋果的市場份額提高到了62%,而去年同期還只有53%。
據(jù)報道,在美國市場,移動運營商對于蘋果手機進行了猛烈促銷,幫助蘋果打擊了深受芯片短缺影響的競爭對手。對于以舊換新購買5G手機的消費者,運營商提供了十分誘人的折扣,此外運營商還允許消費者在拿走手機后再分期付款,減輕了購機負擔。
本周,蘋果對外發(fā)布了全新的iPhone 13系列,美國電信巨頭AT&T宣布,對于以舊換新購買iPhone 13 Pro和iPhone 13 Pro Max的用戶,將提供最高1000美元的抵扣優(yōu)惠,這樣的力度幾乎史無前例,勢必刺激蘋果新手機銷售。
這樣的優(yōu)惠活動對于美國運營商十分重要,可以幫助它們鎖定高價值客戶,實際上,這些優(yōu)惠政策的對象往往是那些簽署了一年或者兩年合約的后付費用戶。
威瑞森公司一名發(fā)言人表示,今天各行各業(yè)都受到了芯片短缺危機的影響,該公司也在和包括三星電子在內的供應商進行合作,應對這一危機。這位發(fā)言人表示,在少數(shù)情況下,一些手機訂單的交付時間出現(xiàn)了臨時性推遲,威瑞森正在盡可能減少影響,新手機的交付時間將很快恢復正常。
三星電子一名發(fā)言人表示,該公司正千方百計減少芯片短缺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過去一年中,新冠疫情和極端天氣導致亞洲地區(qū)的半導體制造商不定期中斷生產,導致產能下降。與此同時,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市場出現(xiàn)了預料之外的火爆,這兩種因素導致了全球性芯片供應短缺。
在美國,電信行業(yè)的高管多年一直以來提醒美國議員們,在關鍵設備和半導體的生產方面,過度依賴海外供應商將帶來危險。目前,美國政府正在通過撥款等措施把更多半導體產能轉移到美國,然而半導體工廠的建設不僅耗資巨大,而且需要數(shù)年時間。上個月,一個有關撥款520億美元、推動美國創(chuàng)新和增長的法案獲得了國會參議院通過,但尚未提交到眾議院。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400G:骨干網的最新趨勢
- 三大運營商11月成績單:用戶數(shù)據(jù)增幅放緩
- 2025年數(shù)字錢包:重塑金融生態(tài)的領先應用
- 量子計算:商業(yè)世界的新前沿與設計思維的融合
- 什么是聚合交換機?
- 電池技術如何影響車輛性能
- 千家早報|庫克稱蘋果從未考慮過AI收費;OpenAI GPT-5“難產”:訓練6個月花費5億美元,已落后原計劃半年——2024年12月23日
- 中國電信再次出讓三家金融機構股權 價值規(guī)模近10億
- 中國移動無源器件產品集采:規(guī)模為1807.93萬件
- 中國移動分天線產品集采:規(guī)模為1588.82萬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