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國5G手機加速放量的一年,手機企業(yè)迎來了“訂單潮”,產業(yè)鏈上下游公司也明顯受益,記者到深圳的電子企業(yè)生產車間進行了探訪。
1
5G手機快速放量 零部件供不應求
在深圳一家國內電感龍頭企業(yè),生產車間機器轟鳴。李來容正在對剛生產出來的電感進行質檢。她每天的工作從早上8點開始,一直到晚上8點才能結束,春節(jié)期間她和同事也沒有停工。
去年以來,國內5G產業(yè)加速發(fā)展,電感產品迎來了更大的市場空間,李來容所在的企業(yè)訂單也隨之迅速增加。
深圳某電子企業(yè)繞線事業(yè)部副總經理吳濤:從2020年的3月份,一直持續(xù)到現在,春節(jié)期間在加班加點?,F在的訂單都排產到了2021年的6月份。
由于產能緊張,許多企業(yè)不僅在手訂單交期大幅延長,商品庫存也達到了近幾年的最低水平。
深圳市某電子科技企業(yè)LTCC濾波器事業(yè)部負責人南學亮:2021年市場集中爆發(fā),特別是5G方面,今年的庫存相比于2020年會下降40%左右,是近三年來最低的庫存。
南學亮預測,今年,他們企業(yè)的總體訂單還要增長70%以上,而這一切,都是由于5G手機的快速出貨。目前,整個手機產業(yè)鏈都已經熱鬧了起來,在一家手機生產企業(yè),記者見到了同樣的忙碌景象,忙采購忙生產忙出貨,即使是這樣,一些5G機型還是斷貨頻頻。
某手機品牌總裁趙明:目前我們在售的5G手機,已經超過十款了,所有的手機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2021年一季度,甚至到二季度,都是拼命地去拉采購、拉供應鏈,增加交付、產能的過程。
2
5G產業(yè)鏈全面爆發(fā)
企業(yè)擴產能保供應
在5G時代,手機產品的設計、生產復雜程度大幅提升,一些元器件的用量也顯著增加。目前這些元器件的供需缺口持續(xù)擴大,廠商都在紛紛擴充產能保供應。
這些小小的元器件是南學亮所在企業(yè)生產的主要產品之一,手機行業(yè)是這些產品應用的一個最重要渠道。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下游手機廠商訂單量逐月攀升,他們也快速調整了產能。
深圳市某電子科技企業(yè)LTCC濾波器事業(yè)部負責人南學亮:我們原來產線,像LTCC部分,大概12條,第一階段擴完之后,擴張80%,能達到20條,2021年的下半年產能還會再翻一番,人員要增加40%左右。
業(yè)內人士表示,電子元器件國產化替代及5G應用需求不斷提速,這將為國內相關元器件生產企業(yè)提供更多機會。
中國信通院發(fā)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5G手機的出貨量占比逐月上升,由去年1月低點26.3%逐漸上升至4月39.3%、5月46.3%、6月61.2%,此后占比一直維持在60%以上,今年1月達到68.0%,出貨量達2727.8萬部,創(chuàng)出月度新高。
業(yè)內認為,隨著5G基站的進一步鋪開以及更多5G應用的出現,2021年將成為5G產業(yè)鏈全面爆發(fā)的一年。
3
記者觀察:
近兩三年有望出現5G手機換機潮
作為新基建重點發(fā)展領域,5G基礎設施建設增長勢頭明顯。僅在2020年,我國就累計新建了5G基站超過60萬個,5G終端連接數突破2億。隨著5G基站的進一步建設以及5G配套應用的不斷發(fā)展,近2-3年勢必會出現5G手機的換機潮,就像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的一樣,目前整個5G手機產業(yè)鏈都已經處在積極的備貨狀態(tài)當中。
但在當前,5G手機應用仍然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這就局限了5G手機用戶的產品體驗。從長遠來看,5G手機成為智能手機市場主流的大方向不會改變。未來還要從需求端出發(fā),激發(fā)消費者剛需,將5G在通信傳輸方面的優(yōu)勢在智能手機上體現,同時開發(fā)更多適用5G手機搭載的應用產品,5G手機的普及將進一步提速。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400G:骨干網的最新趨勢
- 三大運營商11月成績單:用戶數據增幅放緩
- 2025年數字錢包:重塑金融生態(tài)的領先應用
- 量子計算:商業(yè)世界的新前沿與設計思維的融合
- 什么是聚合交換機?
- 電池技術如何影響車輛性能
- 千家早報|庫克稱蘋果從未考慮過AI收費;OpenAI GPT-5“難產”:訓練6個月花費5億美元,已落后原計劃半年——2024年12月23日
- 中國電信再次出讓三家金融機構股權 價值規(guī)模近10億
- 中國移動無源器件產品集采:規(guī)模為1807.93萬件
- 中國移動分天線產品集采:規(guī)模為1588.82萬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