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消息(水易)5G商用,承載先行,一張高質量的承載網絡是“5G改變社會”的有力支撐。為了更好的凝聚共識,匯聚產業(yè)力量,推動國內5G前傳產業(yè)的發(fā)展與繁榮,C114通信網攜手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組委會,在第22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2020中國國際光電高峰論壇期間舉辦首屆“5G前傳技術與產業(yè)發(fā)展高峰論壇”。
會上,中國電信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唐建軍指出,面向電聯共建共享和5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速率和端口數量,以及面向C-RAN的室外應用的技術性能指標。綜合來看,5G前傳選擇xWDM技術為主已成為共識。同時,隨著5G規(guī)模建設和運營,前傳系統的可靠性、可維護性、可擴展性至關重要,需要前瞻考慮。
O波段完美匹配5G前傳需求
對于上述需求,唐建軍認為,O波段能夠完美匹配5G前傳需求。O波段的獨特優(yōu)勢在于其處于低色散區(qū),在NRZ調制下,隨著速率越來越高,對色散的敏感度也將越來越高。“O波段,低色散、低成本的優(yōu)勢,能夠為5G前傳性能提供保障。”
唐建軍表示,中國電信在O波段應用于5G前傳的LWDM方案,采用了25Gb/s和10Gb/s的混合速率波分系統。25Gb/s需求是O波段DWDM,12通道的BiDi,800GHz間隔,采用DML+PIN+TEC方案;10Gb/s需求是CWDM,12通道的BiDi,20nm間隔,采用DML+PIN方案。此外,空出1331nm,用來做合分波器。
在標準化方面,25Gb/s LWDM符合ITU-T對DWDM的標準定義。后續(xù)中國電信將繼續(xù)推動ITU-T標準化工作,明確O- Band DWDM技術的應用場景和需求,并確定O- Band DWDM的頻點,建議800GHz起步,后續(xù)考慮400GHz。
據唐建軍介紹,目前中國電信首批25Gb/s LWDM完成測試,第二批測試基本完成。測試結果表明,LWDM方案技術成熟,同時具備高承載效率、高傳輸性能、高可靠特性以及高維護余量等顯著優(yōu)勢。
同時在現網試驗中,LWDM已在北京、深圳、合肥、亳州、南京、揚州、南通、成都等地廣泛開展現網試點工作,試點效果良好。經過半個月的穩(wěn)定運行,無誤碼、無丟包。
半有源方案增強維護能力
5G C-RAN部署模式下,BBU堆疊至中心機房,與基站之間需要長達10-15公里的光纜連接。同時由于光纜資源稀缺,CRAN場景下需要采用WDM技術。也正是由于CRAN增加了光纖、尾纖以及引入了合分波器,導致5G前傳段潛在故障點增多,運維難度增大。
為此,唐建軍表示,必須增強維護能力。在5G前傳光模塊統一管理方面,通過無線設備管控系統直接管理。具體來看,光模塊與AAU/DU設備解耦,光模塊信息通過底層IIC通信接口實時上報至廠商設備網管,具備識別光模塊故障的能力;基于南向接口實現對前傳網絡的統一監(jiān)控,控制平面與業(yè)務平面分離,消除異廠商設備管控差異;另外,通過北向接口實現對全網光模塊的統一管理和數據共享。
與此同時,唐建軍表示,引入半有源方案能很好的增加運維服務能力。OTDR方面,采用獨立波長,精確緊缺定位光纖光纜斷纖位置,另外在保護倒換方面,通過光層保護,主光通道功率監(jiān)控,實現光層保護,倒換時間小于50ms,可恢復。另外,光模塊監(jiān)控,通過光模塊調頂技術,實現AAU和DU兩端光模塊性能和告警信息秒級反饋。“半有源系統支持自動化故障定位,精準預判前傳網絡故障根因,提高運維效率和可靠性”。
最后唐建軍呼吁,O波段DWDM的標準化和產業(yè)化需協同推進O-Band DWDM的國際標準化,此外在現階段800GHz間隔,up to 20Chs;未來研究400GHz間隔。協同打造全國產化的O波段產業(yè)鏈:激光器、調制器、電芯片、無源器件。
- 蜜度索驥:以跨模態(tài)檢索技術助力“企宣”向上生長
- 數據中心的繁榮推動建筑與設計創(chuàng)新
- 《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指引》印發(fā)!三部委深入解讀
- 2025年值得關注的物聯網趨勢:環(huán)境智能和超個性化生態(tài)系統的興起
- 中國手機出貨量去年11月達2960.6萬臺 國產品牌占比近90%
- 中國手機出貨量去年11月達2960.6萬臺 國產品牌占比近90%
- 工業(yè)4.0為何未能實現?填補工業(yè)轉型空白
- 電信業(yè)擁抱AI:還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 美國上訴法院撤銷FCC網絡中立性規(guī)則
- 撥通創(chuàng)新!2025年最值得關注的智能手機趨勢
- 美國上訴法院撤銷FCC網絡中立性規(guī)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