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消息(特約作者 杜建民)和大家預期中的年末翹尾不同,固網寬帶用戶增長出現(xiàn)了滑鐵盧,其中包括一直以來凱歌猛進的中國移動。寬帶用戶出現(xiàn)的這波負增長,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這些影響因素值得大家思考。
一、攜號轉網全面實施之后的拆機潮?
運營商應對攜號轉網的基本操作就是千方百計捆綁用戶,無論是話費捆綁、贈送流量或者語音,還是寬帶捆綁,最終的目標就是實現(xiàn)對用戶的軟硬簽約,以防止用戶轉網。然而對于鐵了心要轉網的用戶來說,無論多么繁瑣的捆綁都會努力去拆解掉。
雖然官方暫未公布去年12月份的攜號轉網數(shù)據,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攜號轉網的全面實施,各種拆機用戶必然會越來越多。特別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很多拆機的攜號轉網用戶將不在辦理寬帶業(yè)務。原因也非常簡單,辦理過攜號轉網的用戶將大概率成為習慣性轉網用戶。大家可以留意具體數(shù)據。
二、5G套餐用戶大規(guī)模增長之后的影響?
有關5G之后誰還辦固網寬帶業(yè)務的討論早就傳遍了街頭巷尾。1月初,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相繼公布了5G套餐用戶數(shù)量,合計超過1000萬戶。雖然5G網絡建設尚未實現(xiàn)全面覆蓋,但是5G套餐用戶的發(fā)展速度絕對值得大家驚奇。畢竟5G套餐具有向下兼容性,4G用戶也可以使用5G套餐中的流量。
按照5G的發(fā)展軌跡,2019年是5G元年,2020年將是5G大發(fā)展之年,而2021年將是5G的爆發(fā)年。所以,從邏輯的推理角度看,固網寬帶用戶在2019年年底的負增長將是未來更大規(guī)模負增長的前奏。無論運營商是不是愿意看到這樣的結果,這種替代將很難逆轉。
三、智慧家庭市場遲遲不能做大的副作用?
固網家寬作為各種智慧家庭應用的入口,一直備受運營商青睞。雖然理想非常豐滿,但是現(xiàn)實卻無比殘酷。運營商雖然都在大力推廣各種智慧家庭應用,但是真正的成功應用范例并不多。固網家寬的延伸業(yè)務除了電視盒子之外,其他的并沒有真正應用起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固網寬帶除了捆綁移動電話用戶之外,其他的預期作用并沒有發(fā)揮出來。這既出乎運營商的意料,也出乎廣大用戶的意料。對于廣大使用不限量套餐用戶的家庭來說,有沒有固網寬帶意義已經不大了。可以從某種程度上講,智慧家庭延伸業(yè)務的匱乏必然導致部分用戶棄用寬帶。
四、移動寬帶用戶持續(xù)高速增長之后的影響?
無論是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數(shù)據,還是運營商公布的月度經營報告,都顯示移動寬帶用戶(3G/4G用戶)在持續(xù)高速增長。這種高速增長的移動寬帶用戶本身也會像5G那樣對固網寬帶產生替代作用。
三大運營商公布的月度經營報告顯示,2019年全年新增4G用戶超過1億戶。雖然目前我們尚無法確定4G對固網寬帶的替代率,但是這種替代作用在不斷積累之后最終會有集中爆發(fā)的時候。2019年年末的這次負增長算不算是替代作用的集中爆發(fā),大家可以持續(xù)觀察。
五、對拉新投入持續(xù)減少之后的必然結果
對于運營商來說,2019年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從競爭到合作的顯著轉變。無論是中國聯(lián)通與中國電信的5G合作,還是不限量套餐的降溫,都是非常好的證據。在監(jiān)管層的直接強力干預下,三大運營商都開始大規(guī)模縮減各種拉新或者獲客投入。2019年年中互聯(lián)網上有有曝光的內部詳細數(shù)據就顯示,三大運營商將在2022年徹底取消代理酬金,在此之前將逐步壓降酬金規(guī)模。
靠代理商發(fā)展用戶,這是運營商的普遍玩法。有非官方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三大運營商直接用于獲客的代理酬金超過1000億元/每年。如果逐步取消酬金獎勵,那么運營商的各種代理渠道將必然失去用戶發(fā)展能力。如果說2019年是壓降代理酬金之后影響的預演,那么這種影響將會在2020年成倍擴大。
六、年末擠水分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三大運營商普遍應用的KPI考核之下,必然會導致不同層級縱容的水份問題,無論這個水份或多或少,這種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沖指標和擠水分一直都是年末的重頭戲。特別是為了降低水份負擔對下一年的影響,對于完成指標的省市縣公司來說,主動擠水分都是必然的操作。
對于向中國移動這樣的一直以用戶發(fā)展為第一要務的運營商,2020年將大概率轉向對固網寬帶收入和效益的考核。其實固網家寬經歷過免費贈送狂潮之后,ARPU值已經比較低了。所以,某些比較精明的基層管理者肯定會利用好當前的好時機完成對水份擠壓。
作為新興技術而且備受全球關注,5G的大發(fā)展必然會對固網家寬的發(fā)展造成不可忽視的而且會越來越深刻的影響。2019年年末的這波負增長無論真實的原因是什么,都需要運營商深入分析,畢竟固網寬帶的背后是大投資和低回報。(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